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勇进 《北方经贸》2008,(3):134-135
结合江西省近二十多年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与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江西省第一产业的GDP比重与就业比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第二产业的GDP比重与就业比重呈弱相关,第三产业的GDP比重与就业比重同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偏离度和回归分析两方面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优化山西省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一产就业比重;优化二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吸纳劳动力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为讨论河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采用了结构偏离度这个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如果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说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均衡;如果结构偏离度为正,表明三次产业中产值比重大于就业结构比重,如果结构偏离度为负,表明三次产业中就业结构比重大于产值比重。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就业弹性,利用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广东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得出广东省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近年来广东省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缓慢,就业比重变化不大,因此广东省应该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5.
东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和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变化不大.但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并且三次产业的协同性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东部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阻碍二者协同变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瑞荣 《商业时代》2015,(3):138-14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选取1978-2012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趋势,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的步调基本一致,但是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果偏离度的分析,发现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偏离,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升级的视域全面分析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通过对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的测算,综合分析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水平。实证研究表明,1999-2016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迁方向一致,但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变迁;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为最弱,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表现最为协调。目前,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产业存在过剩的劳动力,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存在不足。江苏省需根据市场的需求格局,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变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分析、计量模型分析等几个方法对"八五"时期以来河南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互动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邈昕 《商》2013,(3):210-211
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从理论层面上阐释了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律,这证明中国在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特定时期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直观地揭示了中国国内三次产业的比重和国内就业人员按产业分类的构成。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用各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相比再减去1就得出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体现出产业增加值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程度,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0.
崔新生 《商业时代》2008,(3):100-100,73
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看.广东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GDP比重水平偏低,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偏高.就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大,而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比重偏小.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李小金 《商》2014,(12):224-225
本文基于中部六省(2003-2011)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有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引起就业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是产值变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分析了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规律和结构偏离度,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产业现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部门,对浙江的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第二产业在1999年以后对吸收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第三产业一直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  相似文献   

13.
慕慧娟  崔光莲 《商业时代》2015,(11):135-137
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做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中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存在负相关。文章采用就业弹性、扩张性就业弹性以及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发现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是失衡的。新疆第一、第三产业呈收缩的趋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过多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就业吸纳能力,但吸纳能力有限;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但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4.
苏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丹 《商场现代化》2007,(35):207-209
苏北地区跨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就业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以苏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娜 《商业时代》2007,(25):101-102
本文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以及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角度来考察吉林省就业问题。根据1997-2004年统计数据,分别对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就业吸纳弹性大的行业,以解决吉林省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新乡市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关系显著,但有所偏离,第一产业存在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第二、三产业就业空间仍需拓展;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之间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其就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是其就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为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良好互动,应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的同步增长,并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源 《消费导刊》2009,(24):35-36
本文在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与现状,并利用结构偏离度考察就业结构的滞后性。最后提出促进上海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分布趋势日益合理.但还是存在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通过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来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解决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趋势从1978年的总体情况来看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变动呈现这样一种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按一般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分类理论,我国的就业人口已经进入发展型阶段(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25%,第一产业在50%以下)。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各个产业及其就业结构可能呈现这样的趋势。1.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变动度等方面对黑龙江省1990年以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