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已经由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和品牌,从硬件产品转向软件产品,从产品竞争转向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培育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实施持续的企业文化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个性化服务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之间的竞争经历了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后,现在已经进入个性化服务的竞争阶段.在分析个性化服务产生、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个性化服务进行经济学阐述,有利于企业正确采用个性化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3.
企业品牌战路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企业都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同行业内产品、技术、服务甚至市场开拓渠道都逐渐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这使得企业之间竞争的差异化越来越小,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各个企业都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起强大的品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品牌建设及品牌营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亚非 《财贸研究》2005,(1):116-117
一、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品牌是代表企业或产品的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代表企业全部内容的一种东西.它不仅仅是商标标志,而且是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一个组织、一种象征.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组织,则强调它与企业人员、文化、项目和价值观念的联系.这种建立在企业组织联系基础之上的品牌概念最具有亲和力,它也是竞争对手最难模仿的.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象征的话,则能够为品牌识别提供一种凝聚力和结构体,使得品牌易认易记.因此,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感受,它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相似文献   

5.
彭涌 《商业研究》2001,(11):134-135
企业决策能力的透支表现在缺乏产品的竞争意识,也就是产品的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和时间竞争,缺乏制约监督机制,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但决策能力必须得以加强,否则决策能力的透支现象将难以克服。  相似文献   

6.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的竞争经过商品本身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如今已经进入服务与品牌的竞争。本文从培育我国自主品牌入手,探讨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独辟蹊径、出奇制胜、占领市场、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势态由以前的产品竞争、促销竞争、品牌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在整个竞争的链条中,大部分企业注重了汽车产品品质建设,渠道建设,但很多企业却忽视了销售终端的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水利 《广告大观》2007,(4S):60-63
我国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势态由以前的产品竞争、促销竞争、品牌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在整个竞争的链条中,大部分企业注重了汽车产品品质建设,渠道建设,但很多企业却忽视了销售终端的服务建设。终端销售是企业的“水龙头”,终端是一个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也是品牌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对我的学生们讲做消费者的,渴望竞争,企业竞争得越激烈,就越有价廉物美的产品;但是,做企业者所寻求的不是竞争,而是垄断,是自己对于市场的垄断势力。导致垄断势力的根本因素有两个:一是技术,二是品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品牌的意义和品牌的重要性,开始在品牌建设中加大投入。那么,什么是品牌?怎样建立品牌呢?  相似文献   

10.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不可预知性越来越强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从产品营销上升到品牌营销.企业若想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生存,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就必须制订相应的品牌营销策略并最大化实现顾客满意,促进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加深顾客对企业品牌的认知,从而赢得顾客的忠诚,维持企业长远发展.之前大部分的文献都是从企业品牌内涵出发塑造企业品牌,而本文将站在消费者的购物角度去阐述在消费者眼里什么样的品牌才是他们所认知并认可的品牌,以及企业应如何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希望能给当今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打造品牌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 《江苏商论》2004,(5):51-53
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愈演愈烈,产品与服务日益同质化,对于企业来讲,品牌的建立至关重要。品牌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要素,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玉琴 《广告大观》2006,(10S):67-69
近年来,商界有关品牌换LOGO、换名称、换广告诉求的新闻一浪高过一浪,格外热闹。品牌是企业竞争最核心的元素,随着产品同质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企业品牌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的商品本身的差异,他们卖的不再是差异化的商品,而是差异化的品牌理念。根据品牌管理理论,品牌与产品、企业一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养护不当,品牌就像生物的机体一样,随着岁月老化,所以企业想尽办法使品牌永葆青春,只有为品牌养颜,才能让它魅力依旧。  相似文献   

13.
潇潇 《农机市场》2007,(7):24-25,37
面对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竞争同质化,中国农机行业的民族企业、自主品牌如何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有所作为,如何摆脱恶性化厮杀,力求在已经到来的品牌全球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之而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产品或者服务上,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渐渐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简要分析一下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理论的引进与发展也伴随着信息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和服务,进入了文化的竞争,而作为文化竞争载体的品牌则成为其重要支撑,品牌成为企业增值的有力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强势的品牌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能帮助企业在已然形成的红海中破浪前行。煤炭企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型企业,其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在于企业拥有资源的异质性和对资源利用方式的独特性,因此,以众多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导构成的煤炭行业,在行业处于下行期的当下,如果能利用这段缓冲期,抛下"坐、等、靠"的国企包袱,提高自我生存意识,进行企业品牌的建设,那么,对于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及缓和煤炭行业无序竞争形成煤炭行业内的战略共赢都是十分具有意义的。当前对于传统企业品牌建设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文章致力于借鉴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并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和战略管理、品牌管理及经济学相关理论,着重分析煤炭企业的品牌建设及竞争优势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不同的企业虽然在服务对象、目标市场、产品规模、技术水平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各不相同,却必须抓住同一目标:立足于市场需求,立足于自身特殊战略位置,积极建立和发展诸如产品创新、低成本、快速而便捷的服务、优质的售后保证等优势,这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要条件。一个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谈网络营销中的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祥兵 《商业时代》2007,(14):29-3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企业营销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但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本文从产品、服务、渠道、品牌、价格以及人员等方面分析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方向,并且讨论了这些差异化方向和差异化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7,(2)
本文以当今中国企业热衷的品牌创新实践为研究背景,以中国企业竞争能力从产品技术创新为主导转向品牌创新为主导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营销学的产品生命周期和经济学产业演进理论、管理学企业能力理论为基础,展开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所需要的能力要素类型探讨,揭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能力的产品力竞争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导入期、成长期的不同特点,以及演进规律,其被品牌力竞争代替的必然性。进而阐述了以市场创新为核心能力的品牌力竞争阶段的能力要素类型。以此研究为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和用户对商品和服务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商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冲破了金钱与产品之间传统的营销方式与理念。因此当前的市场营销必须突破局限、创新方式,并从不同角度创造价值。品牌营销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市场营销的高效方式,企业靠品牌的高效推广促进交易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分析当前企业品牌推广的基本情况,为未来企业品牌营销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阳威 《商》2012,(9):75-75
在现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的产品竞争已经开始演变为品牌之间的竞争。那么如何打造个性化并且具有说服力的企业品牌形象,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设计师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一个成功的品牌形象设计,能够有效地传播企业的理念和精神内涵,能够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当代市场条件下,充分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