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台日韩企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在国际市场地位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大陆投资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策略亦有所差异.台日韩企业在投资中国大陆之前,本来维持一特定的生产分工关系,但此一分工关系因海外投资而有所变动,对区域间的分工关系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台日韩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策略的差异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中日韩三国相互投资问题,但是在三国跨境投资中,中国是东道国,日本和韩国是资本输出国,因此,本报告将主要围绕日本、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二是日韩在华投资企业的基本特点;三是日韩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分工;四是日韩对华投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台海两岸经贸关系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两岸经贸关系已进入一个从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全球化改变了台湾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模式,使中国大陆作为台商投资场所的潜在吸引力明显增加。台湾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地域和范围亦发生了重要变化,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基础产业部门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台湾大企业也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大陆市场,它们在两岸经贸合作中的作用趋予增强。全球化还使两岸产业分工形态发生变化,分工范围扩大,形式趋向多元化。这些都使台湾当局越来越难以继续对中国大陆奉行“戒急用忍”政策。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FDI)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得出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指数,然后根据日韩对华投资特点运用投入产出法建立回归方程测算了日韩对华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日韩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技术溢出,且日本在华企业的技术溢出程度大于韩国在华企业的技术溢出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日韩对中国各省区的投资特点分析了产生技术溢出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许可科创企业采用表决权差异安排,成为亚太各法域竞争上市资源的新兴策略.其本质在于探索上市公司权力结构变革,该变革催生重构相应规制体系的需求.中概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串联起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美国等法域规制实践.中国大陆相应实践尚在起步阶段,其设计逻辑深受美国、中国香港等域外实践影响,相应经验主要源自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样本.立足中国大陆的制度情境,充分发挥双层股权结构的促进效益离不开适当的规制体系.基于系统比较不同实践和规制进路,可为绸缪优化中国大陆表决权差异安排规制提供切口,亦有望增益上市公司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大陆与港澳、台湾两岸三地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港澳台外商在大陆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的势头旺盛,不仅促进了大陆制造业的发展和出口增长,而且在两岸三地间形成了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这种产业分工将进一步演化发展.一、港澳台商投资与两岸三地经贸发展香港厂商在中国大陆投资起步最早,热情最高,而且持续不衰.据香港报刊估计,到1994年为止,大约有近80%的大中型香港厂商已在大陆,特别是广东省投资设厂,仅珠江三角洲一带所设企业即达2万家,投资总额超过100多亿美元,雇用员工达300万人,目前已有约5万名香港管理人员在内地工作.  相似文献   

7.
企业调查是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市场规模和低劳动成本是吸引日韩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因素,但企业同时受到来自投资输出国和输入国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且中国企业在日韩的投资经营也遇到较多障碍。三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相互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中国经济依然高速、稳定增长。面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市场日益成熟、逐渐扩大的投资环境,日韩企业开始调整其投资战略。但危机后,韩资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而日资企业却逐渐失去竞争力,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之一便是两国本土化能力的不同。作者分别于2007、2012、2014年对部分日韩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本土化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具体比较分析了以人才本土化为中心的日韩企业本土化特点及实施方式。最后得出一些对我国企业和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绿色管理、企业形象与竞争优势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性的生产集中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亦遭受严重冲击,若长期忽略环境问题,将对企业永续发展产生重大威胁与挑战,因而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管理已成为业界的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管理、企业形象与竞争优势之关联性,以结构方程模式对中国大陆企业员工与主管共286个有效样本作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假说皆获得支持验证,在绿色管理对竞争优势、绿色管理对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对竞争优势之影响等路径皆达到显著水平;企业形象在绿色管理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影响关系则为部分中介模式.本研究提出了相关讨论与建议,以提供中国大陆企业在实践绿色管理策略与后续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失业问题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障碍。然而,以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体量而言,由于当前中国投资所占份额非常少,远不足以对欧洲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欧洲当前严峻的失业状况,有其深层的历史、经济及制度的根源,是欧洲自身的问题,与中国企业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欧洲失业是当前欧洲环境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它的确影响到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策略选择。其主要表现为,中国企业不能直接复制国际企业(包括欧洲跨国企业在内)危机前进行国际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必须谨慎甚至放弃"转移价值链"的投资策略,进而采用"延展价值链"的投资策略,从而包容欧洲失业所造成的对外来资本的诉求,创造中国与欧洲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国台办:截至目前大陆今年赴台投资项目133个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10月31日上午举行。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情况,发言人杨毅介绍说,截至10月29日,经大陆主管部门核准的赴台投资企业、项目共133个,投资金额共7.22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前一段时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杨毅表示,关于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情况,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1至9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587个,项目同比虽然有所下降,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大幅上升。关于两岸贸  相似文献   

12.
何晶 《中国报道》2012,(8):30-31
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建成,从1985年到1993年花费了近18年的时间,其间不乏反复和曲折。中国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日韩企业对华投资,同时也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积极赴日韩开展投资。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关系由于今年6月李登辉的访美而陷入紧张低迷的局面,而台商对大陆投资却增势不减,台“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9月份核准的赴大陆投资金额恢复到约9000万美元的水准。仅10月26日的审议会中,就通过32件对大陆间接投资案,金额高达8520万美元,较8月份整月的核准金额增加约34%。据台湾“经济部”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制造业对外投资概况”调查报告指出,台制造业对外投资所偏好的地方,仍以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14.
替代抑或互补: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的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分析了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互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之间存在互为影响的动态关系,但台商投资对两岸贸易的拉动效应更为显著.再从台湾自大陆进口与台商投资的关系来看,台商投资对台湾进口的影响作用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台商生产的产品返销台湾所致.再从台湾出口至大陆...  相似文献   

15.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市场经营策略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关键。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亦要有所转变,适时调整,亦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促进自身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FDI技术溢出对于制造业内资企业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行业内的水平溢出,还是行业间的垂直溢出,FDI都对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对于FDI外溢效应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其中前向溢出效应有所减弱,而后向溢出效应得以增强.对于中国的不同部门而言,由于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同,从而对技术溢出的渠道和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台湾同胞到经济特区投资的特别优惠办法》。同年,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顺利落户福建厦门,揭开了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的序幕。2009年6月,台湾当局公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及《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2个月后,新大陆科技集团成为第一家赴台投资  相似文献   

18.
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赖正镒近日宣布,工商建研会和大陆商务部辖下的海贸会合作,今年4月邀请大陆前30大企业赴台,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经贸投资高峰会”,并考察适合大陆企业投资的“爱台12项建设”,寻求与台湾企业合作的对象,促成两岸资金双向投资。  相似文献   

19.
雷国雄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79-84
文章分析了企业与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差异,这一差异长久以来为企业理论研究所忽视。在一个基于生产状态的知识分析框架下,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生产角度上,企业契约的本质是一种知识分工安排,企业中的权威关系基于利用企业中各生产者所拥有的差异化知识中具有最高产出效率的知识而形成,而且,生产者将其高产出效率知识显性化的能力在企业知识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还对与企业理论相关的委托一代理契约、企业管理分层、多样化雇佣关系等提出了不同于交易成本范式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是全世界外商最不愿投资的地方自从2009年6月台当局开放中国大陆企业来台投资以来,4年过去了,迄今累计批准陆资来台投资项目只有386件,总共投(增)资金额仅7.79亿美元。就连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也是便宜尽占,不肯向大陆方面更多让利,导致后续谈判进程难以开展。通常,人们将此解读为台当局对大陆企业的限制与戒备。其实,台当局不光是对大陆如此,对其他所有海外贸易投资都是这样斤斤计较,唯恐吃亏。据有关学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