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璐 《发展》2007,(7):84-85
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并掀起了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高潮,环境审计也开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着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资源环境问题逐步成为热点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纷纷从不同学科领域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并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经济学理论,如排污权交易理论。排污权交易,就是把排污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排污权的有效配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潘松萍  王夷  肖立威 《魅力中国》2009,(27):182-183
行为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既遂的类型之一,是指只要实施了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基本构成要件行为就为既遂,而无须发生特定的犯罪结果或有该犯罪结果发生的法定危险的犯罪类型1。一、行为犯是否存在未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姜浩 《魅力中国》2014,(6):339-339
刑法适用技术是当今刑法应用理论中的新名词,它的范畴是刑法应用方法论。刑法适用技术是在认定了犯罪过程中的刑法理论应用的一个间接活动环节,这个环节不能脱离刑法方法论的引导,而刑法方法论又是一门研究犯罪方法的学问。  相似文献   

5.
郭志全 《魅力中国》2010,(32):165-165
犯罪中止是刑法总论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犯罪中止成立要件的概说,对各要件在国内刑法理论中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并在进行分析的基础提出笔者的观点加以探讨,以望能更好的认识犯罪中止,也为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劲鹏 《魅力中国》2014,(3):344-344,347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恐怖分子在世界范围内急速泛滥,同时也表现出新型的犯罪模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极度重视。为了加大对恐怖分子的惩治力度,国外对制定新的刑法进行深度研究,新刑法主要体现出偏重经验向偏向超前立法的转变,确保国外居民的人身安全,减少世界各国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见危不救犯罪化除了要考虑刑法与道德的关系,还要考虑刑事政策的需要。从各国的刑事政策来看,见危不救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分水岭。为了保障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当前中国不宜将以社会本位为基础的见危不救犯罪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犯罪问题也非常严重,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开始出现一些环境犯罪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本文对环境犯罪的刑法现状及其改进策略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现代刑法理论认为,行为是刑法的根基,犯罪是一种行为,在犯罪构成理论里,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必不可少的要件,行为不仅是连接犯罪构成诸要件的纽带,而且也是刑事责任理论赖以建立的支柱。因此,研究不作为犯罪问题,必须从研究刑法上的行为着手。  相似文献   

10.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11.
曾照雷  王伟 《魅力中国》2011,(5):153-153
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传统的刑法理论过分地强调二者的统一,而近年来又有学者过分地强调二者的对立。导致这两种极端性观点的根源在于我国刑法理论采取的是“犯罪性的单层次审查机制”。而事实上,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既有相统一的时候也有相对立的时候。因此,应当在我国建构“犯罪性的双层次审查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2.
张莹玥 《魅力中国》2014,(18):281-281
责任是刑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通说混淆了有责性与刑事责任两个概念,因而关于责任的研究缺乏科学性。责任理论应该严格区分有责性与刑事责任两个范畴,有责性是犯罪成立意义上的主观归责条件,刑事责任是犯罪成立后的客观法律后果。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责任要素、责任本质和责任根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的犯罪现象不仅在数量上逐年上升,而且案件种类不断增多,细化趋势也很明显。自1997年刑法典颁布至今的刑法立法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刑法立法的犯罪化特点突出,非犯罪化占得比例极少,犯罪圈扩大化特点明显,影响刑法立法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主要对犯罪学的应然与实然之罪理论、刑法立法的谦抑性原则、犯罪圈扩大化的价值追求等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犯罪实行着手是实施犯罪行为的开始,关系到犯罪预备和未遂的划分。犯罪实行着手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刑法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实行着手问题的确认,对正确指导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重大意义。以实质客观说为基础,结合对法益的侵害是否具有现实紧迫的危险是判断犯罪实行中着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禹 《魅力中国》2011,(7):321-322
一、国内外刑法中的推定现状 当代社会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犯罪已出现高发态势,严重地危害着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主观明知作为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证明难度很大,为了对犯罪更有效的打击。世界各国不论是制定法为主的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判例法为主的英美国家都制定了一些关于罪过推定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长尾理论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必有其自身的前提条件与适用环境。违背了适用前提,长尾理论无从谈起:离开了支撑环境,长尾理论鞭长莫及。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它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是指由单位(或法人)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论单位犯罪构成中若干要素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刑法中增设了单位犯罪,这是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大完善。但是,由于受传统刑法理论的束缚,对单位犯罪构成要素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认识不清,操作困难.在定罪和量刑上影响了对单位犯罪的打击力度。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与刑事责任的承担者,是犯罪构成的基础。无明确的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则丧失实质内容。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物质承担者。何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是我国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新修订的《刑法…  相似文献   

19.
张偲 《魅力中国》2014,(13):300-300
受贿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腐败犯罪,在中国内地刑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刑法中都规定了相应的受贿犯罪的条款,用于惩治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香港刑法中的受贿犯罪包括:一是公务员索取和接受利益罪,二是公共机构雇员索取或接受利益罪。通过对其犯罪构成内容的具体研究,对内地的受贿罪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谋艺  陈晓蕊 《发展》2006,(7):68-69
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日益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西方孕育并诞生了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的观念,人们开始关注能够提供生态环境变化会计信息的绿色会计。从1990年代起,西方有越来越多的会计理论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各式各样的绿色会计理论。绿色会计理论的产生使现代会计具有了监督核算资源消耗情况的新责任,从而引导人们关注系统发展意识和环境资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