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施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内部控制原则为指导,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我国当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追求企业的效率,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增长,防止企业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其行为和结果的合法性、公正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贯彻互相牵制原则、适应性原则、例外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应在改进公司治理,优化内控环境;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素质,树立主人翁意识;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加强监督与检查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改进、丰富、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视角,考察产业政策的微观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显著降低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可通过促进行业竞争、改善企业信息环境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中央产业政策,地方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且当央地产业政策协调一致时最为显著;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企业、所在地区法治环境较好企业中,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研究扩充了评价产业政策的理论视角,对共同富裕背景下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手工搜集的2010~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党委参与治理数据,研究党委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以嵌入董事会和经理层方式参与治理能够起到提高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但党委以嵌入监事会方式参与治理未能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党委参与治理与国有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考察党委参与治理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绩效影响的异质性后发现,在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对企业绩效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内部控制质量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但在特定功能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未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党委嵌入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必须理清党管干部原则与法人治理结构用人权的关系。明确党管干部原则与法人治理结构用人权的联系和区别,创新企业干部管理的体制和模式,实行资格与任用分开管理,按照"党组织把握人选资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聘任"的原则,同时要改进党管干部的程序和方法,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党管干部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用人权。  相似文献   

5.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公司制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应遵循绩效原则、综合成本最低原则、内部制约原则、竞争原则.公司制企业组织机构模式分为A型公司组织机构、M型公司组织机构、U型公司组织机构.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组织机构的设置应选择M型;国有垄断行业、金融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应选择A型;生产制造企业、商贸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应选择U型.  相似文献   

6.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公司制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应遵循绩效原则、综合成本最低原则、内部制约原则、竞争原则。公司制企业组织机构模式分为A型公司组织机构、M型公司组织机构、U型公司组织机构。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组织机构的设置应选择M型:国有垄断行业、金融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应选择A型: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应选择U型。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理论意义上,企业制度应区分为企业制度一般和企业制度特殊。由于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根源在于各国制度环境的异质性,因此公司治理模式具有非普适性。和谐竞争理论、特定基本经济制度和家化传统将决定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中国脆弱的投资银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挑战,被外国投资银行攻城掠地的场面是否会在中国继续上演?对此,波特的钻石理论提出了使一个国家具备产业竞争优势的六个因素,但真正使一个国家产业具备竞争优势却在于企业内部的组织学习和创新.美国投资银行业基于长期对生产要素的投资和积累形成了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占据了投资银行高端业务并有进一步争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趋势.面对冲击,国内投资银行应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壮大自己,而政府也应在产业规制和健全宏观环境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在欠佳的市场管理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加强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文章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结合巨人公司与新华制药案例揭示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董事会独立性差、内控监督失效、内控机构缺少自主性等问题.从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环境等层面透析问题根源,针对困境提出企业通过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外监督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措施,使内部控制制度化,防范舞弊、减少损失并提高资本再生力.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诸城市中小企业为例,探讨了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类家族化”现象,指出“类家族化”企业虽然具备家族式企业的大部分特征,但与家族式企业存在根本的差别,“类家族化”是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完善国资及国有企业监管的方式方法,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的规范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重大决策中的作用,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国有企业决策效率,是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该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不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的观点入手。并为此给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以及国有企业影响市场发展的角度阐释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同时以市场化的逻辑为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个可能性的解释。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边际效应分别在市场化指数为3.61和12.12时出现向下的拐点;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临界时间点的选择是国有企业与市场,或者说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上的总体效应综合权衡的结果;在市场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产业结构变迁主导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影响市场的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直接原因。而从企业治理结构、资产管理方式以及行业准入等方面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市场化水平上的可行性,则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以及国有企业影响市场发展的角度阐释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同时以市场化的逻辑为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个可能性的解释。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边际效应分别在市场化指数为3.61和12.12时出现向下的拐点;产业结构变迁动力转换临界时间点的选择是国有企业与市场,或者说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上的总体效应综合权衡的结果;在市场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产业结构变迁主导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影响市场的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直接原因。而从企业治理结构、资产管理方式以及行业准入等方面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市场化水平上的可行性,则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一致的国有国营企业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与承包制、股份制等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目标。之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机制、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需要指出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混合产权制度仍需要长期探索,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多集中于激励约束机制、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有关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讨论虽有所涉及,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及原因、国际经验比较、改进对策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评论,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将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与监管纳入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从而难以为提高国有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直接、有效的引导,基于公司治理导向的视角研究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重塑会计诚信与国有企业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会计面临着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委托人虚位,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则成为这场危机爆发的诱因。国有企业退出有助于实现企业委托人实位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退出也是重塑会计诚信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银行债务与大股东隧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务对国有企业中的大股东隧道行为没有发挥治理作用;而在非国有企业中,银行债务有效治理了大股东隧道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银行债务对大股东隧道行为的治理作用越有效,并且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理论导向都存在思维片面性,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相关概念的争议误区,包括主权、治权与产权的混同化,"国"与"民"的概念教条化,国企—民企的片面对立化,国企功能边界论或国企反市场论,以及国企强势论—民企弱势论。相对于对立性的次要方面,国企与民企的统一性是主要方面。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并行不悖,国企与民企应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