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于2001年第12期刊登了《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引发了各地同志对标签违法、假冒标识及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探讨。现摘登如下:此案属标签违法,依据《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处罚 天津市宝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陈同成认为:假冒是泛指“以假充真”和“冒用”。其中“以假充真”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12期刊登的《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值得深思。 我国关于打击和制裁假冒行为的法律主要有《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的专项法律和国际公约,如《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保护知识产权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品公约》等。上述法律中从不同角度对假冒行为做出了界定,对打击、制裁假冒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假冒作为一种违法行为,《产品质量法》主要规定的是:对经过加工、制作的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和假冒产  相似文献   

3.
2001年《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12期刊登的《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笔者认为B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处理决定是错误的。 首先,《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是“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根据本案的案情,利民酿造厂生产的“家乐”牌香醋使用的是本厂的商标、厂名和厂址,并没有伪造或者冒用新兴酿造公司的厂名、厂址。因此,定性为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和厂址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2002年第6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可否定为“以假充真”》一文刊登的“销售者撕毁彩电机号案”,既不能定为“以假充真”,也不能定为“标识违法”。笔者认为销售者尚不构成行政违法,其撕毁机号的行为属于违反销售者与生产者签订的区域独家销售合同的行为,属于民事责任范畴,应由司法部门适用民事法律规范来调整。下面,笔者谈谈具体意见。生产企业“假冒结论”与法律规定的“以假充真”定义不符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产品  相似文献   

5.
2002年第6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可否定为“以假充真”》一文刊登的“销售者撕毁彩电机号案”,既不能定为“以假充真”,也不能定为“标识违法”。笔者认为销售者尚不构成行政违法,其撕毁机号的行为属于违反销售者与生产者签订的区域独家销售合同的行为,属于民事责任范畴,应由司法部门适用民事法律规范来调整。下面,笔者谈谈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12期刊登的《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值得深思。 我国关于打击和制裁假冒行为的法律主要有《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的专项法律和国际公约,如《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保护知识产权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品公约》等。上述法律中从不同角度对假冒行为做出了界定,对打击、制裁假冒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假冒作为一种违  相似文献   

7.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和深圳市技术监督局11月10日在深圳宝安区一摩托车市场联合打假,共查获假冒摩托车210台,配件73箱,价值80万元。据了解,这次查处的假冒产品主要是假冒“麦科特”牌、“益豪”牌、“珠江”牌和台湾的“光阳”牌摩托车,违法商人主要采取如下假冒手段:一是存放的全是无厂名、无厂址、无合格证的“三无”摩托车。二是摩托车全部用散件组装加工,有的采取的是外观件用正宗的,看不见的用假冒的;有的是从头到尾连合格证全是假的。三是在销售标签上做手脚,蒙骗消费者。如在某些商行的标签上,被假冒的…  相似文献   

8.
产品的标签、标识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者向消费者传递质量等信息的窗口,为了保证这个窗口的洁净,国家在《产品质量法》、《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等法律、规定中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性要求,特别是食品,更以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对食品标签进行规范。 最近偶然发现中国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出品的“雪花”牌瓶装啤酒更换了新标签,觉得很新鲜,取下来认真一看后却发现该标签有许多不规范之处(见  相似文献   

9.
《企业标准化》2005,(1):26-29
国家质检总局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规定: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指出只有从奶牛身上挤出后未经任何加工的牛奶才有资格叫“鲜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奶品都是经过消毒等加工处理的,今后不得在包装上标示为鲜奶。不论是常温奶,还是巴氏杀茵奶,都将作别“鲜”字标识。这项规定将于2005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12期刊登的《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笔者认为B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处理决定是错误的。 首先,《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是“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根据本案的案情,利民酿造厂生产的“家乐”牌香醋使用的是本厂的商标、厂名和厂址,并没有伪造或者冒用新兴酿造公司的厂名、厂址。因此,定性为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大米、面粉专项打假活动的通知》要求,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质量技术监督局近两年对小麦粉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以下简称增白剂)情况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查在生产和批发销售环节抽取的25家企业、25个品牌的小麦粉,加入增白剂的21个品牌,占抽样数的84%。且过量使用增白剂的现象比较严重。然而在这21家加入增白剂的小麦粉标签上却没有家据实标出。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明确规定:“除单一配料的食品外,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配料表”。即使是复合配料,“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标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第10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上刊登的《如何界定以假充真和冒用标志外文,提出了应如何明确区别以假充真和冒用标志的异同问题,以及如何既打击造假分子,保护名优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保证处罚得合理合法的问题。本文刊登的是各地方局读者的见仁见智的观点。 应定性为冒用质量标志 江西省永修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刘庆万、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双滦区分局张金贵、刘雅静认为:因为被假冒企  相似文献   

13.
某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群众举报,在某汽车配件销售公司查获了一批汽车配件,标值 12 350元。这批汽车配件外包装均为英文,无任何中文标识,标有“MADE INJAPAN”字样。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调查时承认是国内生产的,标明日本制造是为了好卖。经查账得知,此种配件已卖了2年多,违法所得共计 34 817元。 该局案审会对此案件的处理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这批汽车配件外包装上标明日本制造,假冒日本产品,系以假充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建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  相似文献   

14.
对于假冒劣质商品,有严格的法律解释。1990年国务院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五条规定:所谓“冒牌商品”是指假冒他人产品的产地、厂名或者代号的商品。如某种电器,产地明明是国内某地,却标为“美国”,这就是冒牌商品。所谓假商品是指商品名称与商品质地不符,以假充真的商品。如名为“羊皮沙发”,实际上是人造革沙发。这便是假商品。所谓“劣质商品”是指主要指标不符合标准,影响正常使用的商品。这里的标准应以哪家为准呢?1993年9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四条,第…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03年第10期“执法争鸣”栏目之《原告诉讼请求为何不予支持?》一文,笔者认为:原告诉讼请求应不予支持。理由如下: 其一:本案中,扶绥县质监局以“被假冒产品A公司的检查结论、销售价比出厂价低、服务部负责人无法证明该批产品的合法来源”事实为依据,按照《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规定对该批产品进行扣押有事实依据,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其二:质监局扣押的依据是“涉嫌被假冒产品A公司会同质监局的检查结果、销售价比出厂价低、该服务部负责人无法证明该批产品的合法来源”;扣押的是涉嫌违法的产  相似文献   

16.
《产品质量法》释义中对以假充真的定义是:生产者、销售者以牟取利润为目的,用甲种产品冒充与其特征、特性不同的乙种产品的欺骗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1年3月30日对“以假充真”的司法解释为“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从以上两种解释可以看出“以假充真”中的“真”、“假”产品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其内部的结构、化学物理成分完全不同或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质量法》释义中对以假充真的定义是:生产者、销售者以牟取利润为目的,用甲种产品冒充与其特征、特性不同的乙种产品的欺骗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1年3月30日对“以假充真”的司法解释为“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  相似文献   

18.
《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的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意见的通知》(法发(1990)485号,下称《计算意见》)对“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已经作了明确的解释,这对大家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工作起到了普遍的指导意义。现针对我区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谈谈运用“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方法的体验。 定 义 《计算意见》中对“违法所得”、“非法收入”的定义为:《计量法》、《标准化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所说的”违法所得”、“非法收  相似文献   

20.
说起治脱发,人们首先会想到“章光101”,这个先后荣获十一项国际发明金奖的产品,这个在治秃方面享誉国内外的企业,和中国许多名牌产品一样,同样逃不脱假冒的厄运。 假冒害惨了“101” 90年代初期,也就是101卖得最火的时候,假冒的101出现了。市场销售的101真假难辨,有的人想方设法购买来十多瓶,他们自已不用,也不卖,却找来许多空瓶子,往101里面加水、加酒精,1瓶变成3瓶,10瓶变成30瓶,然后,转手卖出,大发不义之财。这种加了水和酒精的玩意儿疗效如何,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101被假冒的情形十分严重。看看那时的新闻报道101被假冒的状况可见一斑。 ——1988年3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由于国外难以买到101,假冒的101生发精乘虚而入,竟然大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