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之而飞速发展,我国的现代化通信技术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正是我国通信技术的飞速提升,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铁路中来,这也给在行车上的旅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务,更加方便,为了满足现代化铁路行车高速化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对现今的铁路通信系统进行增强,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现代铁路的行车要求,并有效的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本文主要目的是对当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详解。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通信已经参与列车调度和列车控制、支持高速列车的特点,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铁路各部门,对于推动铁路现代化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今后,在提高整车重量、增加行车密度、提高行车速度和保证行车安全的进程中,铁路通信将进一步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人们将铁路通信比喻为铁路的中枢神经系统,在铁路运输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铁路区段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以及区段光纤通信网络的特点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铁路交通向高速化与标准化方向的迈进,对通信业务支撑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铁路通信网络的升级。介绍了无线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和铁路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铁路通信传输技术在发展中发生了较大的突破和转变。自动化的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一体化的车站列车控制等,都突破了传统应用中信号独立、功能单一、控制分散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了集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一体的铁路通信传输系统。但是,在铁路通信传输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安全问题,威胁着铁路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下就铁路传输的安全问题做出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目前我国的铁路列车向高速化方向的迈进,为了保证有效的人机控制和提高运输效率,就必须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技术构成先进的铁路通信网,本文就通过对相邻线、既有线通信设备和线路条件的分析,结合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设置,以通信业务的需求的角度出发,从通信业务的需求、主要通信系统和容量的选择、电话交换系统、通信调度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站间行车电话及其他专用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等方面,全面的阐述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构成和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晓晔 《科技与企业》2014,(12):137-137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科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国内通信技术的发展。发展到今天,通信技术无所不在,不管是国家的航空航天项目还是人们日常的生活,都离不开通信,尤其是如今3G网络技术的开发和wifi等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在浏览信息和交流上更加的方便。本研究主要探究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通信网络也随着迅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也被运用到铁路管理系统方面,虽然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运用给铁路管理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危机,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为铁路管理带来巨大损失,如何防范这些安全隐患也成为了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主要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29):210-212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日常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其运输量达、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铁路通信中,建立一个大型的铁路通信网络,可以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和保障。GSM-R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属于专用移动通信范畴,在铁路通信网络中应用GSM-R技术,能够为铁路运营管理提供服务支持,为列车控制提供可靠的无线数据支持,可以有效提升铁路通信网络有效性和灵敏性,实现更加高质量、安全的数据传输要求。本文就GSM-R在他铁路通信中应用实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多种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聚虎 《民营科技》2012,(12):36-3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其中又以铁路运输的发展更快.现如今,铁路列车的速度较之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动车的开通更使铁路运输速度达到了一个顶峰.然而,在列车时速不断提高的同时,对铁路通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通信工程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运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必须选择最为合适的接入网来确保铁路通信畅通.基于此点,现就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与应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由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许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完成铁路速度、调整和重载运输的目标,我国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在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现阶段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以确保铁路通信成为提高列车运输速度和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共享及传递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其衍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即是在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分为计算机的自控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其工作的机制为先利用通信设施、通信路线将数量不等的具有独立系统的计算机,计算机中处理信息的软件向通讯设施发出相关指令,通讯设施在收到指令后,即会对通信设备及整个网络中实施有效的控制及统筹管理。数量不等的计算机即构成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命令中枢,并与网络和通信设施共同构成了该信息处理系统[1]。本文简单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概念,并分析了技术类型,为进行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铁路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对通信有了更高的需求,伴随着现在的铁路速度一次次提升,更需要通信网络的良好衔接,这样才能保证铁路的平稳、安全、快速的运营。本文介绍了无线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和针对一些问题应进行性能的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令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之中共享应用,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并变成了大众生活十分重要的内容.当然,计算机通信网络同样面临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针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展开研究,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对策.对推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健康、稳定发展,营造安全可靠的应用服务环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利涛 《河北企业》2014,(12):79-79
<正>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早已成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三大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普及,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具备了代替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的功能,抑或成为输送电信和电视节目的载体。人们期盼实现多种媒体的无障碍传播、沟通和个性化服务,使信息传递、社会交往和娱乐休闲方式更加方便、灵活、迅捷。IP优化光网络的出现和引入已经为新一代电信网提供了技术和物质资源的基础,"三网融合"建立的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统一信息通信网络已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铁路运营通信的有力保障,研究无线接入技术对铁路的列车调度、控制、高速运行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从铁路无线通信的现状出发,论述了铁路无线通信的特点,并详细的分析了铁路通信GSM-R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成熟,使企业自备铁路运输及生产调度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进行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越 《价值工程》2014,(22):203-204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公司系统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对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网正在加速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智能终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向着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光传输设备在通信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SDH光通信,目前的SDH电力通信网络在安全性、传输能力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度较为发达的国家,对于现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程度,这就对我国的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想要能够有效的进行传输及交换,所运用到的平台就是通信网,因此,在现代化网络发展的今天,就需要对通信网进行快速的发展,进而实现通信网快速的走向数字化、综合化及智能化。同时,因为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各种漏洞等问题的出现,以及黑客的不断增多,使网络信息的传递过程非常危险。如何才能有效的保证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是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文章重点对SDH传输技术在传输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信网络是信息传输的主体,随着Internet的发展,通信安全越来越重要,它是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范,一旦通信网络出现故障,会造成无法预知的损失。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探讨了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措施及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时代下,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快速发展,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势在必行。文章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分别进行了简要介绍,进一步从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蓝牙技术等方面入手,对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技术展开分析,旨在满足信息传输需求并提升信息应用时效,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