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浩 《上海房地》2013,(3):62-62
对地方政府实行行政问责,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保障措施,目的是要求地方政府承担起保持房价稳定、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责任。自新一轮楼市调控以来,房价先抑后扬,去年第四季度起房价又开始缓慢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既没见有关部门公布2011年各地完成调控目标的情况,也没有继续提出2012年各城市确定调控目标的要求;对一些城市变相放松调控政策的行为,仅采取制止措施,也没有进行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2.
陈璐 《楼市》2013,(Z1):48-51
淡定、由忧转喜、匪夷所思、惊叹……2012!玛雅人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是否也意味着楼市的"世界末日"已经过去?楼市2012年的表情拼图是否呈现了我们期待的祥和与宁静。购房者、开发商、中介、投资客表情不一,心情各异。让我们翻开这一年的记忆相册,用一张张表情丰富的脸串联起这个不平凡的2012。延续2011年的调控态度,‘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2012年的楼市调控定下基调。2012年的楼市,俨然让我们看到了一片刚需唱主角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马跃成 《楼市》2013,(Z1):5
潘石屹微博爆料称,在香港参加一个会议,门口的一群记者问,明年的房价还涨吗?潘说,他没有回答,其实他也不知道。这句话,看起来潘石屹是说了实话的,他真的不知道房价到底会怎么走。不但他不知道,我们看了最近各类论坛上的言论,大家的回答都差不多,基本上是说,房价没有新政出台,会继续上涨,但大涨是不可能的。如果房价继续上涨,中央出台更严厉政策的可能性很大。楼市突然出现一片上涨声,也不是空穴来风。2012年3月,"两会"上,温家宝坦言"目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归到合理价位",并提出调控要将房  相似文献   

4.
董轶群 《楼市》2013,(Z1):52-55
2012年,末日没有来,房地产市场又在调控中走过了轰轰烈烈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关注房价、土地、成交量,鄂尔多斯楼市"崩盘"了、年底"地王"频现了、总理提出"合理房价"了……这一年,作为受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房地产行业也娱乐了一把,王石婚变了、吴亚军离婚了、任志强被"约赌裸奔"了、诺贝尔得主莫言说他买不起房了……2012年,一桩桩让大家至今记忆深刻的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在各种媒介被广而告之,真真假假难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和事,丰富和娱乐了我们的2012年,在中国的房地产界。  相似文献   

5.
2013·期待     
2012年岁末的楼市翘尾行情仍在延续,房地产政策则是一副老面孔——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导刊》2014,(4):28-32
正2014年2月末,浙江省杭州市城北两个楼盘降价,加之此前"香港、常州楼盘降价"、"鄂尔多斯、温州楼市崩盘"、"银行停贷"等消息的曝出,让楼市遭遇恐慌。房子关系到每个人的财富,很多人对于当前楼市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敏感不已,许多房地产企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房地产问题从2014年两会开幕以来一直是代表委员、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土地市场、房价走向、房产税等一系列词汇高频率的出现在房地产调控讨论中,那么,房价是涨还是跌?如何来抑制房价过  相似文献   

7.
楼市"十年九调控"的现实表明,抑制房价持续上涨谈何容易。十年间,市场调控的"十八般武艺"都尝试了,但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真的很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调控确实是件难事。先不说房价,股价、油价的起落均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尽管政府部门绞尽脑汁,但还是难见调控成效,何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价持续上涨的各种助涨因素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贾卧龙 《楼市》2012,(Z2):5
几天前,安徽芜湖出台房地产新政,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实行一系列购房鼓励政策,一时引发各界轩然大波,2月12日晚突然被紧急叫停,再度引发如潮热议。两年来的楼市调控中,中央政府一直都是此次楼市调控的绝对主导力量,尽管早就有地方政府按捺不住甚至蠢蠢欲动,但最终都没有对楼市调控方向造成大的干扰。也就是说,在这场调控大戏中,中央政府的思路才是影响结局的最终力量,只要中央政策不疯狂,房价就不会再度疯狂。中央政府的思路在1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明示,"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可以说,这句话每个字都至关重要,除非发生重大的经济事件或社会事件,否则2012楼市调控的路径将沿此思路行进,不会发生大的偏差,也不可能容忍房价"反弹"。  相似文献   

9.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010年1~4月国家连续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文章从操纵房地产市场高位房价的原因、房地产业可能出现的极端问题、"楼市新政"对楼市的影响等方面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璐 《楼市》2013,(Z1):40-43
52家房企年销破百亿、700万套保障房、清理小产权房……"给力"这个百搭词流行了3年,用在2012年的楼市,显得异常贴切。想象一下,如果把2012年的楼市比作一出戏,那么过程中曾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悲喜交加。这些,我们亦点滴于心。从年初凄冷瑟瑟"倒春寒",到开发商纷纷"以价换量",接着喜迎"红五月",再到年末"地王频出"、"提前完成销售任务"……以下盘点,只为记录下这些"给力"和刚过去不平凡的2012。  相似文献   

11.
近期管理层多次表态国家调控不松动,并派督查组到全国各地开展楼市摸查,平抑楼市预期的政策意图比较明显。从管理层近期表态来看,1)限购等国家调控措施可能还将持续一段较长时间;2)房价再上涨或倒逼新的从紧政策出台。稳经济的同时控房价,管理层强调调控"不动摇"中央强调调控不松,抑制房价上升冲动管理层近期着意平抑"稳经济"措施(包括6、7月连续两次降息)对楼市上升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杭东 《上海房地》2013,(4):14-16
2012年的楼市,信心与怀疑共存。一方面是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显现出效果,多数城市的房地产渐趋平稳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温州、贵阳、鄂尔多斯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房价暴跌,引起了各方的猜测和观望。一、2012年温州房价暴跌的样板效应温州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当中一直是座标杆式的城市,温州的炒房客也一直被视为中国炒房的始作俑者。近十年,温州都是整个中国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就在2010年,其住房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开始.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拉开大幕.中央政府一年之内三度密集出手调控楼市,力度之大实属罕见。但市场博弈的力量仍然很强大,在境内外热钱和各种资金的驱动下,房价上涨压力仍然没有彻底消除.房价上涨还是下滑成为当前争论不休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各种迹象表明,本轮调控应当不会无功而返,下半年楼市仍将下行,一线城市房价与4月相比,下跌幅度将在20%左右上半年楼市以4月中旬为界,先起后伏。"新国十条"出台后,房价疯涨的势头受到遏制,楼市逐渐进入"量跌价滞"的局面。进入7月,关于下半年楼市的趋势,业内众说纷纭。房价能否回归理性、调控是否还会有新  相似文献   

15.
提到2012年楼市的年终盘点,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陈敦林一锤定音:"2012年楼市最大的特点在于,政府坚持调控不动摇与开发企业希望松绑之间的纠结!"回顾过去11个月的风风雨雨,这个"纠结"的确是2012年各种热闹表象的内在。纵观全年全国房地产相关政策,今年的两大工作主要围绕"坚持调控"和支持保障房建设顺利开展。其中,2012年能够坚持调控不动摇,是非常巨大的成功。今年国内外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相声     
《楼市》2013,(Z2):63
2013年,实为房地产业"转承之年"。在龙年楼市行情整体清淡的大背景下,令许多业界人士始料未及的是,2012年末乍现的"翘尾行情"似乎盘活了楼市僵局;年后的"小阳春"如约而至,也改变了市场预期。一度处于水生火热的开发商们找回了昔日霸气,大佬任志强的"3月暴涨论"更是让人对2013年的楼市充满遐想。然而,随着年初各地房价上涨的态势持续升温,部分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紧缩、房产税扩容和新一轮调控政策即将出台等传言不绝于耳,转瞬之间,地产业又行至一个充满变数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上海房价涨幅明显过大自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上海的房地产交易放量上攻,房价快速上涨,使上海房价登上了更高的台阶。为抑制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一系列调控措施在当年第三季度后陆续出台,使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初一度陷入观望态势,但房价没有明显松动。2010年3月,上海市商品住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初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局部盘整。随着一些城市的个别楼盘打折促销,“楼市崩溃论”甚嚣尘上,各种评析与预测又纷至沓来。有的认为,上海房价仍有上涨空间,但涨幅会继续收窄,暴涨与暴跌的可能均不存在,但在楼市调整中房价有下探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房市浮躁     
近期,原本已经退场的刚性需求重新出现在楼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出现了成交量急剧放大的现象。与一些媒体称为"抢房潮"相伴随的,是"买房焦虑症"在购房人群中的流行。刚性需求无奈返场"从年初开始看房,迟迟没有出手,房价却  相似文献   

20.
面对着2000亿房企的出现,人们很难认同楼市经历危机,但面对着一些小房企倒闭,鬼城蔓延,人们又觉得确实有点冷。不同视角看待中国楼市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014年楼市确实不如2013年楼市火爆,从价格上来说,并未出现所谓的降价风潮。2014年楼市之所以"冷",是因为人们的预期很"热",同时部分城市因为价位超过了当地消费能力,表现为成交量下滑。一些人所谓的冷,标准是只要不天天涨价,天天火爆就是冷,中国房地产市场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回调过,房价也很少出现向下的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