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活动的种类和强度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范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栽力约束日渐突兀的重要成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并以生态城镇建设为准绳,将城市经济活力控制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栽力范围内,是化解资源环境承栽力约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谈对森林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急剧增加、经济迅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承载力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内涵不断得到扩展。在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中,学者开始意识到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承受能力都存在一个极限,相关的研究中便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人口承载力、区域承载力和森林承载力等具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4个维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研究2006—2017年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识别制约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环境系统是保持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稳定提高的有力条件;(2)社会系统、资源系统对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部分因素也有阻碍作用;(3)随着南昌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人类社会活动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以及在工业污染的环境治理方面的需求落后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曹飞  郑庆玲 《技术经济》2016,(9):99-105
构建了包括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交通承载力和土地承载力的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其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单项承载力。得出如下结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属于短板要素;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本上呈从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分布;各省城市综合承载力与人口城镇化率的位序基本一致,但综合承载力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率。最后提出,提高城市承载力既要统筹空间均衡发展,也要统筹各单项承载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的6个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结合分层构权模型,根据人口经济活动支撑力、资源供给支持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综合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四个方面对这些地区1999~2013年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评价和分析,为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与途径。指数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果洛州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逐年提高,综合承载力指数均值从1999年的-0.1968上升到2013年的0.390 527。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基地、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的重要阶段,也是京津冀按照科学发展观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三地专家聚首北京,分别对区域人口、水资源、土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承载力进行了多视角分析,认为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速加快、空间分布不平衡、核心城市人口集聚未根本改变;水危机加剧,尤其京津人口规模严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区域生态环境正在透支未来;经济社会承载力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但仍有提升空间。专家们围绕如何加快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重塑京津冀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加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加快中心城市功能疏解、实施"三生"空间战略、创新生态城市模式、规划建设首都生态涵养"特区"、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已不能有效反映现代城市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战略环境评价要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生态和环境因素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回顾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心演变和存在不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思路,提出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浅析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林娟 《当代经济》2010,(11):98-99
河南粮食生产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对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很不利。本文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角度论述了实施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源约束条件下人口城市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资源供给的角度看,人口城市化模式取决于一个地区实际人口与资源承载人口的关系.而区域资源承载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自然等多种资源的综合承载人口,且资源承载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自然资源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探讨了资源承载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四平市2003年的承载人口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现实人口与承载人口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口城市化的模式.旨在达到区域土地供给约束、人居需求扩大和城市经济增长的三项式关系的平衡,使我国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郑州市区域总体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子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资源环境自身所具有的刚性,郑州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变动性不大,当社会经济及人口增长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将会制约郑州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需要,贵州西部人口压力大、贫困面广、生态恶化、资源富集喀斯特发育强烈区域将开展重化工业建设,打造毕水兴经济带。然而,脆弱喀斯特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环境要素禀赋对经济活动的弱质性影响,日渐制约区域经济朝纵深方向发展。在脆弱而复杂的生境里搞工业化建设须注重环境承载力,通过科学发展机制构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的共生互动,谋求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城市已经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我国中央城市工作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目标,通过分析美国匹兹堡、山东枣庄和黑龙江大庆三个资源型城市个案的经济结构转型之路,为正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解析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当前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2002—2009年间本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变动趋势;在分析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消耗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方法检验了粮食产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的均衡关系,提出确保耕地数量是提高徐州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长江上游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宜宾市2005-2015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用灰色关联法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宜宾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缓慢上升,2015年达到最大值为0.65,处于中等水平;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平波动,略微下降;资源承载力略微下降后上升;环境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大,2010年、2013年下降,其余年份上升.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等是影响宜宾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肖和珍  胡泉燕 《时代经贸》2010,(22):149-150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本文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简称关天经济区),着重分析了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区域产业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产业布局的点状线性特征明显,集约化程度低;开发区布局及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双重错位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城市群结构体系不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安排缺失等。提出了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完善城市群结构、构建区域合作制度安排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及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各经济区尤其是跨省的经济区产业发展及布局优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珠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张正栋 《经济地理》2004,24(6):758-76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86-2002年珠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珠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1986-2002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珠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广东省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云南、贵州和广西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下游地区经济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③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是珠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④珠江流域经济带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张国兴 《经济论坛》2014,(1):7-9,17
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是中原经济区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但现有经济区存在资源利用水平低、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双重因素的制约。本文基于线性加权的状态空间法衡量了中原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综合反映了各地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结果发现,中原经济区各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不一,因此增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技术含量,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