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牛家山 《数据》2009,(6):55-55
先前《中国信息报》有个“统计周刊”,后来“统计周刊”剥离为现在的“统计导刊”和“文心周末”。最初我对潘瑶的了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潘墙的论著颇丰,直到现在,还经常能在报纸上看到他的大作。虽然大多是一些与统计工作有关的评论性文章,却写得妙趣横生、入情入理、观点客观中肯。由于报纸上一般只注明作者姓名,而不标注单位,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房地产导刊》2007,(17):13-13
我和《导刊》有个约会虽然我还算不上是《导刊》的忠实FANS,但《导刊》我倒是"偷着"拜读过不少。为什么说"偷着",里面有一小段故事。去年某一天,我在一家公司面试。漫长的等待,百般无聊之际发现了《导刊》,说实在话,作为一个刚"出道"的学生,对地产新闻确实不太感冒。但《导刊》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落足成本,纸张、做工、排版都很好;内容充实,政策、分析性的地产文章较多。总体来说,这是本比较专业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5月,笔者在给《房地产导刊》的文章中谈到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教训,几位同仁来电话希望把情况讲得细一点并做些分析,特应邀撰稿。  相似文献   

4.
看了最新一期《房地产导刊》关于佛山楼市“6月促销撬动成交”一文,个人比较认同。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导刊》2008,(5):11-11
4月15日和17日,《房地产导刊》联合《广州日报》先后举办了“新华南中央优质生活区”和“新从化绿色宜居”两场论坛。  相似文献   

6.
雷钟哲 《秘书》2011,(9):21-21
在不少人眼里,秘书不是与“端茶倒水打杂”划上等号,就是与老板“小蜜”扯上关系。一位做秘书工作的范小姐说:“同事都觉得我跟领导走得很近,很受领导宠爱,跟我说话时不是语气古怪,就是态度暖昧,好像我真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2011年4月27日《华商报》)  相似文献   

7.
提起《房地产导刊》,房地产业界尤其是广州业界,是无人不晓的,尤其是现在作为“广州地产20年大型系列活动”的发起者和承办者。但是说起《房地产时报》,大家脑海里似乎就只有一丝印象了。当然,“老记”们肯定都知道,它是广州第一份房地产专业报纸。“那是1992年,广州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在内的各大媒体甚至连房地产专版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编读互动     
《物流时代》2011,(1):14-14
我对《物流时代》杂志的整体印象很好。文章写得好,整体排版设计也不错,我比较喜欢里面的“物流人物”和“经典方案”等栏目,因为本人比较喜欢一些经验型的、有深度的文章,能告诉我们应该学刁什幺和反思什么。  相似文献   

9.
黄怒波 《东南置业》2006,(8):119-119
半年前,不得不去得参加了《中国房地产》报的一个年会,并当选了“2005~2006中国房地产年度领导力人物”。我入选的理由是“企业治理反思”,意思是我在企业做得红火时,急流勇退,跻身二线。但实际上,我应该以另一种身份存在,即一对人性,对人本身的天性和社会的多面性而发问、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5,(12):14-15
据“广州地产二十年“大型系列活动承办单位房地产导刊社的负责人近日透露,“广州地产二十年”大型系列活动正在紧张的筹备中,由房地产导刊社倾力策划编纂、两百多位专家名人参与采编的《广州地产二十年》纪念特刊的编写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12月上句,如往常一样,我参加了每年一届由《房地产导刊》社主办的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高峰论坛。这届峰会嘉宾规格高端、会议细致流畅,导刊办峰会也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22日,广州锦汉展览中心,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房地产导刊》共同主办的“面向2010——广州中央商务区发展论坛”,京、沪、穗、深四大城市的CBD(中央商务区)在这里精彩“对话”。 穿过浮华的表象深入CBD机体,直击四大城市的造“心”路,探析通向未来之城的规划之策,构建打造财富核芯的完善的金融生态链,高屋建瓴解决城市CBD交通拥堵之痛……让中国的CBD建设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这正是本期封面话题策划主旨。  相似文献   

13.
日前,《房地产导刊》在成都荣获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的地产行业“中国地产最具社会影响力”媒体大奖。  相似文献   

14.
“李彦宏的沉默管理让我害怕”我知道和开始使用百度是在国外,当时是听说那里可以下载MP3,没想到它是做搜索引擎的。我进百度70%则是因为梁冬。他在凤凰卫视的《娱乐串串烧》主持得那么好。进百度后。我做的是logo设计和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5.
李文友 《英才》2013,(11):24-34
“他是思想家,我是实践者。我和他玩笑,说我做得比他说的还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有英文版时,汉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汉能)蓝事局主席李河君就被杰里米·里夫金书中的观点触动。  相似文献   

16.
我其实一直都有看《房地产导刊》。之所以称《导刊》,自然是指导向性。导刊在人物专访和企业品牌上的特色有目共睹,但在新闻报道上,仍需要努力。重大的新闻,平时大家都会关注,报纸电视都基本同步报道了,杂志只能从深度上去挖掘,做出有别于报纸电视等媒体的角度和内容,才能更好地吸引到读者。  相似文献   

17.
李东元 《房地产导刊》2004,(80):128-131
在《房地产导刊》当编辑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此之前,没有令人值得回味的阅历,也没有足够的实操经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我深深知道,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专业杂志编辑,要想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七色彩虹,需要下一番苦功,要走的路很长!  相似文献   

18.
彭胜发 《乡镇论坛》2014,(33):35-35
小时候,父母在外打工,我和奶奶一起生活。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零食,对于挑食的我,奶奶总是像变魔术一样能把简单的食物做得美味可口,让我吃得饱饱的。在奶奶做的众多美食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围城”,大家也叫它“搅团”。据说当年诸葛亮领兵打仗至陕西时,粮草快用完了,但又不想撤退,士兵们也厌烦了当地的面食,就发明了搅团。它既改变了一贯的口味,又节省了粮食,士兵们给它起了一个颇为形象的名字叫“水围城”。  相似文献   

19.
记得小时候,我就有个理想,长大做一名记者或编辑。在高考填写志愿时,也曾把“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新闻系作为自己的首选志愿。然而却未能如愿,理想也自然落空了。是《内蒙古财会》帮我圆了儿时的梦,让我成了名符其实的编辑和记者,多年的理想成为了现实。 平时,我是比较喜欢舞文弄字,也常有“豆腐块”类文章见诸于报刊,但真正使我学术上有些造诣,文字上有点长进,是1984年到内蒙古财政科研所负责刊物编辑工作以后。当时所里有个不定期内部刊物,叫《内蒙古财政研究》,其前身是《内蒙古财政通讯》,它既是内蒙古财政学会…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年“五一”,所不同的是,七天长假压缩至三天。短短的三天,能否结束观望、扭转颓势?《房地产导刊》记者兵分五路走盘探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