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立足中国国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在坚持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应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认为,在上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党和国家应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突出提出和解决。同时他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物质基础,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可靠保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时应把握的关键,如何使帮带后富成为“中心课题”,是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的关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如何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以解决沿海与内地的差距问题以及如何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以解决社会成员问的贫富悬殊问题,是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的两大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进 《当代经济》2007,(12):111-112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理论上对这一战略进行研究,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正确制定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 ,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裕 ;共同富裕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是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在人民总体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 ,是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先富后富的差别 ,它不包含两极分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7.
8.
循环经济不单单是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这一目标总要求下,探讨循环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取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共同富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与途径、共同富裕实现的时间维度、我国目前是否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认识"效率与公平"关系、共同富裕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等等。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重视不够、研究的深度不够以及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研究的方法不够丰富等问题,存在着研究的内容与进展不平衡等现象,急需理论界继续把共同富裕理论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郭焕昆 《当代经济》2007,27(6):82-83
循环经济不单单是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这一目标总要求下,探讨循环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取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的情况下,研究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意义重大.为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完整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客观地认识我国当前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现象,为实现共同富裕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今年的“两会”,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先富论”转向“共同富裕”。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实现这一转变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刻苦勤奋学习、注重理论学习、有的放矢学习的思想,对于塑造学习型个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具有直接的、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蒋巷村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和共产党员模范作用,以“五位一体”文明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将勤劳创新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坚持“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相统一,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蒋巷村的历史实践证明,要着力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走出“搞农业不能发家致富”等思想误区,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逐步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经济管理思想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但始终有个核心贯穿其中,这就是,以科学的管理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从而达到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从他的“猫论”、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对生产要素的组织过程等三个方向可以较全面而又多层次地把握他的经济管理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邓小平教育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教育改革理论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教育改革对教育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邓小平的教育改革理论对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仍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诚信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德,是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诚信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9.
孙功 《技术经济》2003,22(1):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 ,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 ,邓小平提出了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精髓的科技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指明了方向二战以后 ,特别是 60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批判与超越、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继承与发展。其思想内涵体现在四个层面:社会主义辩证统一的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义利统一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义利统一的基本保障;共同富裕是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