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生 《发展》2005,(3):79-79
中国的股市经历了长达四年的低靡,广大投资者普遍赔钱,损失惨重,长期的熊市加大了金融风险和社会恐慌。那么,熊市什么时候到头?今天,我们可以说,2005年中国股市在多年熊市以来可能首次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行情与1999年的“5.19”行情颇为相似。在形态上,“5.19”行情之前,股市曾经有过两年的熊市调整,并且以1998年的8月、1999年的2月和1999年的5月形成的三次低点位置构筑了大型的三重底形态;而本轮熊市调整时间达两年半,并且以2002年元月的1339点、2003年1月的1311点和2003年11月的1307点构筑了坚实的三重底。  相似文献   

3.
韩志国 《发展》2003,(2):72-73
2001年6月以来的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熊市。尽管国民经济的整体走势依然十分强劲,但股市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始终狂泻不止。虽然管理层为扭转股市颓势而出台了一个又一个的救市措施,但股市对这些措施却似乎置之不理,依然固我地循着熊市的轨迹而继续前行。这一切在提示着我们:中国股市的内在机理已经发生了严重障碍,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进行研究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解决,中国股市的状况就 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并有可能逐渐滑入长期大熊市,且会反过来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拖累作用。从总体上来说,中国股市的危…  相似文献   

4.
李盈 《新财经》2011,(10):62-62
从大周期看,A股熊市已持续四年;以小周期看,自2009年8月3478点下跌至今已超过两年。再长的熊市也有尽头,机会也许就在绝望中产生.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是一个阶段,2005年之后中国股市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2005年之前,政策对市场起主宰作用,市场波动的特征是涨跌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属于脉冲式的行情,不存在真正的牛市和熊市。2005年后,随着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张及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的力量开始真正主宰市场,政策的作用逐渐弱化。这样看来,2007年底以来的下跌是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  相似文献   

6.
李斌 《新财经》2010,(8):62-65
2010年7月4日,经济学家韩志国召集了“中国股市的底在何方”为主题的微博研讨会,并提出了白己的观点:A股市场已经进入超级大熊市,时间至少三年,在中国经济转型趋势没有明朗之前,市场只有反弹,没有反转。  相似文献   

7.
“熊市什么时候终结?”这是一个困扰国内投资者的悬念。2004年股市留给投资者的是失望与损失,那么,2005年是节节败退,还是否极泰来?转折的时点会不会出现在这一年呢?就目前形势来看,专家认为2005年的股市走出2004年阴霾的曙光已经显现,股市将迎来转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发展,但中国股市却呈反向运行,连续四年熊市,市场指数几经腰斩,最近上证综指又跌至六年以来的最低点,沪深两市平均股价则跌到九年中的最低位,以至于业内业外、海内海外都有人问:中国股市怎么了?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42):12-13
【英国路透社9月27日】5年前,中国股市正处于一个长达4年的低迷期。熊市激怒了投资者。 十七大之前的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现在中国经济强劲,股市繁荣,为决策者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提供了保障,其中许多改革都将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香港《南华早报》11月27日】股市是反映人们心理的晴雨表。眼下美国股市的信号清楚无误,那就是人们感到恐惧。美国股市已经下跌了一半多,而且这种跌幅赶得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其他几次熊市(譬如1973-1974年和2000-2002年的熊市)。  相似文献   

11.
蔡庆涛 《新财经》2009,(2):64-65
股市从大牛市到大熊市,股民从疯狂到绝望,经历了一次不堪回首的轮回。截至2008年12月底,A股市场股民约为5750万户,据推算,在这一轮熊市中,每个账户平均损失38万元。 再翻翻10家券商类上市公司2008年三季报,仅国金证券一家净利润呈现增长态势,其他券商的业绩均不理想。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券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二级市场,业绩完全由市场涨跌决定,属于“靠天吃饭”。牛市来临,在漂亮的业绩面前,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而熊市一来,所有的弊病都暴露出来:证券分析师队伍鱼龙混杂,乱写投资报告;经纪人“忽悠”散户,胡乱推荐股票……  相似文献   

12.
夏草 《新财经》2008,(5):100-101
在2005年之前长达四年的熊市中,许多上市公司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究其原因,第一,是多元化扩张造成的,很多上市公司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进军,结果泡沫破灭,资金链也断裂。第二,由于熊市漫漫,大股东被股市套牢,如德隆系坐庄三驾马车,烧尽上百亿资金。 始自2006年的牛市,让很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赚得盆盈钵满。如今,股市阴跌几乎失去了理性,警惕上市公司资金面可能面临的问题,理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与全球汽车资本市场景况一样,中国汽车资本市场去年也在金融风暴中,由牛市急转为熊市。眼下这个冬天,对车企来说是个坎——资产重组屡屡受阻,整体上市未能如愿,已上市的股价大跌,利润纷纷跳水。展望2009年,中国汽车资本市场将何去何从,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人杰 《浙江经济》2005,(14):29-31
当前中国股市最大的热门话题,无疑是股权分置问题。自2001年提出国有股减持至今,差不多正好四年。四年来,中国的股市经历了漫漫熊途,中国股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四年过去了,在熊市中挣扎着的人们早已淡薄了当年的喧嚣,在牛市中亢奋的评论家们也已经转而竞相营造更悲观的氛围。然而,随着股权分置计划的破冰之旅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上海股市可以概括为“漫长的熊市,短暂的牛市”。 上海股市曾经历了两个大熊市,第一个熊市是从1992年5月原1000点一直跌到1992年的10月400点,股指随后反转形成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牛市,至1993年2月15日达到1536点顶峰。随后股指开始回落,但熊市并未确认,多空双方激烈搏击,甚至出现过在1分钟内跌宕100多点的罕见景像。股指且战  相似文献   

16.
人都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从中国股市近十年的成长看,股指的起伏却常与GDP波动相背离。自2001年6月起,我国经济连续出现强劲的增长趋势,但国内股市却一反常态,出现了10年罕见的跨年度的大熊市。2003年一季度,股市好容易争了口气,在同比9.9%GDP增长率的带动下开了个“牛”头,却好景不长:面对战争和非典的共同打击,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刊》2004,(50):72-73
2005年会是一个牛市吗?这儿乎是每一个在熊市苦苦挣扎近于无助的投资心中的疑问,从2004年国家相续出台券商融资、保险资金八市等相关利好政策米看,管理层似乎急于营造一个牛市,但管理层又不得不正视中国已经进入息周期的重要事实.因此.在假设2005年仍不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条件下.证券市场2005年的走势近乎更多地取决于管理层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2001年7月初,沪深股市处于最高点时以"漫漫熊市的信号"一文准确预见了熊市来临的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日前说,2003年中国股市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股市,从1990年起步至今,虽然也出现过如1992年5月和1993年2月的“牛市”,但总的倾向是“熊市”。1997年5月,曾一度反弹,但一晃而过。1997年下半年虽然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也未能摆脱困境。直至现在,中间虽有起伏,个别板块或企业也时有跳高和利好的情况发生,但总体来说,从未摆脱低迷状态。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这种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其根源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20.
王莉  叶正祥 《浙江经济》2002,(23):55-55
我国证券市场1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市场发展不够稳定,投机气氛过浓,股指暴涨暴跌,股票换手率太高。据统计,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885—1993年100多年的时间里,单日跌幅超过7%的次数为15次,而且集中分布在1929—1931年和1987年两大熊市期间。而我国上证指数,仅1992—1998年期间单日涨跌超过7%的次数就达23次,而且分布在各年度。最近我国股市在经历了2000年的大牛市之后,2001年下半年进入持续的熊市。在换手率方面,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在20%—50%之间,即股票2—5年转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