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影响住房需求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对不同档次、规格等结构性的住房需求的影响。通常,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住房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目前,家庭仍然是城市购房的主要单位形式,而住房数量和户型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户数量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因而研究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动对预测住房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湘西农村要开始第二轮土地承包,许多农村干部都反映,第一轮承包期间,许多农民家的人口有了变化,应利用这机会调整全村的土地,解决突出的人地矛盾问题。我知道村干部的想法后,就到村里问农民对人地矛盾的意见,结果是家里人口多的农民都主张调地,而家里人口少的农民都反对调地。由于村里大多数农民的家庭人口从近期看都有增加的趋势,所以大多数被调查的农民帮主张调地,而且主张隔几年就调一次以保证自家增加的人口今后有新调进来的地种。  相似文献   

3.
孙梁 《辽宁经济》2004,(8):18-18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在国民产品和劳动中均占有很大比重。在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较为低下。改革开放初,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与生产努力程度相联系,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和农业发展结构的变化调整,加之农民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下滑,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大、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和空巢化背景下,伴随着农村家庭结构核心化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我国农村中年农民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随之对养老方式产生影响。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发现,在保留对子女的依赖性的同时,农村中年居民的养老独立意识显著增强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意识;持有不同养老观念的农村中年居民对其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不同,农村居民的养老独立性越高、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的意识越强,对社会化养老的认同感越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西藏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23万多人,人口年龄结构已由年轻型进入成年型、进而向老年型转变,并呈现出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的局面.尽管西藏还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初期,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动和年轻一代赡养观念的变化,单纯依赖家庭养老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养老必然逐步从家庭走向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徐露 《魅力中国》2011,(20):115-116
作为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发展不仅关平民族国家的命运,也极大影响着全人类的前途。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实施,不仅宏观上在全国范围内减少了4亿多人,延缓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而且在微观上引发了一场家庭革命,对我国传统家庭的各个层面引发了挑战。人口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家庭呈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功能多元化、社会关系简单化等趋势,因此,在对我国现行人口政策进行调整时,应更多地重视其对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青年婚恋观念现状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家庭的规模和结构正在缩小,特别是在城市,出现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和完全意义的核心家庭。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家庭生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使得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更多地以自我发展为目标,更趋于向家庭  相似文献   

8.
<正>一、农村常住人口及农民消费状况最近五年,日照农村常住人口年均下降3.8%。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村常住人口115万人。在常住人口数量连年减少的同时,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越是经济不发达的乡镇,老年人口占比越高。妇女、儿童人口占比大。40岁以下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在农村工作、生活。农村常住人口和农民消费主体结构状况决定农村消费总体情  相似文献   

9.
冷静 《山东经济》2009,25(5):153-160
大量留守人口的产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留守人口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农村的深入调研,揭示了青岛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并对留守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家庭收支情况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等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化中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璇 《特区经济》2010,(10):172-173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农村家庭由主干家庭,即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祖孙三代同居家庭大量瓦解。本文着重讨论了这种家庭结构变化的现状以及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引起的多重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工相关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前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典型特征。扩大居民消费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从消费支出、消费率和消费结构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老年人口比却显著抑制了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这一结论经过工具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少儿人口比和老年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第三,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农村家庭、西部地区家庭、低收入组家庭及健康状况较好家庭的老年人口比的上升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更大。少儿人口比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家庭、中部地区家庭、中高收入组家庭及低教育程度家庭中是显著的。本文的结论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为扩大居民消费的路径提供了研究依据,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农民问题依然是中国的重大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然产生农业转移人口。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是我国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消失现象称为"传统农民的终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影响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例如农业产业化的女性化、老龄化,农村空巢家庭的增多,农民合作化组织的振兴等;离土不离乡的城市化道路将成为中国农民实现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中国亿万农民成为城市人的时代,也将是中国真正走在世界前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在西藏,家庭曾是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依赖。然而,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和人口流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与过去大不相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如家庭结构逐渐趋向小型化、子女数量减少而使家庭供养负担加重、老龄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面对这些新的挑战,西藏城乡居民的养老出现新趋向,如自我养老观念提高、女儿养老地位加强以及社会化养老等。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改变了人口的组成结构. 人口结构是由家庭组成的, 是社会一切结构的基石. 中国的家庭是由父母和众多子女组成, 几个有血缘关系的伯仲叔季家庭组成了祖孙三代的家族. 独生子女一代一家只有两老一小, 小的结婚独立门户, 就剩两老, 存在了几千年的家族结构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人口流动下的农村家庭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青壮年人口离土又离乡的持续外流,对于农村的家庭养老保障却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照料者缺乏,养老观念淡化等,使得农村家庭养老保障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流动等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了诸多影响,家庭养老面临功能不断弱化的困境。在这一现实情况至下,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成为未来农村养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引起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并直接制约着农村农业生产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提高留守人口的劳动技能、教育水平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反哺家乡一系列举措,使得农业生产发展不会受到牵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留守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转型,使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使中国家庭面临的社会风险加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家庭功能和抗风险能力趋于弱化,家庭的稳定性下降。家庭政策在后工业社会公共政策中具有重意义,中圆需借鉴国际经验,以消减儿童贫困、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以及促进性剐平等为目标构建家庭政策体系。家庭政策体系的主内容包括儿童补贴政策、亲职假政策和家庭保护政策。构建家庭政策体系有助于家庭发展和未来人力资本提升,对促进女性就业和培育中产阶级具有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遵新 《北方经济》2011,(11):92-93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成为我国主要的农业耕作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地碎化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