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水平越来越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中美汽车贸易发展迅速,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却较低。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估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剖析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特征。研究得出: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总额超过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低于美国;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低,平均进口单价较高,中国政府应引导汽车企业增大技术投入、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2.
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与中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美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摩擦产业分布状况的分析发现,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产业中,中美贸易运行得较为顺畅,贸易摩擦大多发生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产业中。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的产业中,由于其进行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调整成本较大,减少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得,从而引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强化同一产业内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3.
薛彤 《生产力研究》2012,(1):184-185,238
文章基于2001—2008年的数据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基本结论如下:中美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大差距,但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较高,并且在考察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与中国相关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有很大相关性,这也表明中国的服务业目前还是主要以李嘉图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4.
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UNcomtrade数据库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Aquino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及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09年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增长由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共同引发;产业内贸易方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状况,并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快速发展;而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行业开放程度则较强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应侧重提升中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贸易在中美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和测度了1992年到2011年间中美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构楚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评估了1997~2008年中国与日本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发现中日间总体农产品、各大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就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来说,中日市场规模和中日人均收入差距对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不显著,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主要受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由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市场导向型投资,所以阻碍了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