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加强微机储蓄管理 促进邮储业务发展江苏如皋市邮电局孙为民近几年来,全国大部分省、市邮电局相继采用了计算机办理储蓄业务,加快了柜面处理速度,减轻了储蓄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业务处理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对于进一步拓展业务,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增加余额,实现... 相似文献
3.
4.
黔东北大山深处的苗族聚集区长兴镇,2014年春节的热闹程度似乎远超往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年节气氛日渐浓郁。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各村寨的斗牛、赛马以及男女青年“游方”、对歌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此起彼伏,给大山深处僻静的小镇和村寨带来了少有的喧嚣。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邮政汇兑工作顺利进行和汇兑资金的安全,邮电部统一规定用汇兑票款结算单或汇兑现金日报单、旬报单做为邮电局现业部门和分支机构日用汇兑结算凭证。但这种结算凭证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几种缺点。一、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浪费时间。现行结算顺序是先作票款结算单或日报单,然后按旬作汇兑现金句报单。票款结算单或现金日报单。是汇兑现金旬报单的记帐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严格控制我国邮资凭证资源一切过度为目的。通过以我国建国50多年来邮资凭证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提出了要粗细兼顾、题材形式多样,占线结合系列产品开发与国外联合等一系列的措施,从而达到资凭证资源开发的可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邮政企业收并银行储蓄网点的债务承担问题从法律的角度作了较具体的分析,其中对债务承担的方式和债务承担的法律效力作了定性阐述,目的是使邮政企业依照法律程序合法地承担银行转让的债务。 相似文献
8.
过去数年,邮政储蓄业务一直是邮政系统利润的主要支撑,邮政储蓄怎么改,直接牵涉到整个邮政系统的改革能否平稳进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邮政储蓄迟迟不能独立存在,在于其背后隐含着财政补贴的意味,而实施邮政改革的前提就是厘清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9.
10.
(一)开展储蓄富国利民开展人民储蓄是一项富国利民的大计。人们把平时不用的钱,通过储蓄积攒起来,看来是区区小事,但涓涓细水汇流成河,其作用和影响却非同小可。从个人来说,储蓄存钱,可以备日后急需之用,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收入。从国家来讲,人民把平时不用的零散资金储蓄起来,就会有笔宝贵的建设资金,同时还可以少发行货币,这对抑止通货膨胀和物价上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邮政通信点多面广、遍布城乡、邮政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千家万户的优势,邮政储蓄作为邮局经营的主要业务之一,将分期分批逐步在全国各地邮局开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储蓄方便。邮政储蓄从1986年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十二个城市邮局开台试办后,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邮政总局为积极发展邮政储蓄,于今年3月下旬在郑州召开了全国邮政储蓄座谈会,在会上就落实从1986年4月1日起生效的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向全国各省、 相似文献
12.
13.
怎样才能吸收更多的储蓄款傅华我国邮政储蓄已突破了600亿元,而工商行的余额则已达到了3000亿元,差距是很大的,这除了邮政储蓄开办的时间短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有钱不愿意存到邮政储蓄来,这些人中甚至包括一部分邮政... 相似文献
14.
章阐述了邮政金融创新宏观上的制约因素,分析了当前邮政储蓄本身在金融创新上的制约因素,并对邮政储蓄金融创新作了探讨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加强储蓄经营增加业务收入天津市邮政储汇局王占良截止1995年3月底,天津市邮政储蓄余额达到19.2亿元,一季度累计实现业务收入为1789.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7.53%,与上年同期相比储蓄业务收入增长了1.5倍以上,利差率由去年的23%提高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邮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邮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其范围明显过于狭隘;在《中国邮电百科全书》中释义为:“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用于邮资纳费标志的有价证券”。在论述邮票的作用时指出邮票的基本功能是邮资凭证,同时也派生出其他功能属性:如宣传和传播知识、收藏价值、历史研究资料、而进入集邮市场后又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可见,“邮票”不仅是“有价证券”,也是“特殊商品”。 诚然,邮票在产生之初仅具有“邮资凭证”的属性,但从其后发展情况来看,属性也已异化:如在集… 相似文献
20.
定期储蓄存期是计算利息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确定利率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存期计算错误,势必导致利息计算错误,直接影响着储户或国家的经济利益。为确保计息的准确无误,对定期储蓄存期的计算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定期存款的到期日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存入日为到期月份所没有的,以到期月份的月末日为到期日。如:1989年3月2日存入,如果存期为定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