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回归理性     
正一直高热不退的中国楼市近期有点"冷"。从部分城市房地产降价跑量,到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再到销售额下降、土地交易减少、小中介门店关闭潮、中小房企破产潮……种种迹象让有关楼市"崩盘"、"泡沫将破"、"拐点已至"的传言再次卷土重来。然而,楼市真的会崩盘吗?房价拐点真的到来了吗?在楼市各种传言满天飞、观望气氛到处弥漫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分析楼市降温的原因、追寻楼市走势的真相、探求房地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六月火热的世界杯不同,房地产寒意一阵阵袭来。诸多楼盘降价促销、土地市场骤然降温、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商业银行信贷紧缩、中小、房企融资堪忧……种种迹象表明,楼市经过近半年的调整,形式已经异常紧绷。当中国房地产进入下行通道,种种关于房地产的疑问纷至沓来:目前楼市拐点真的来了吗?中国楼市会崩盘吗?现在是否抄底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3.
《楼市》2014,(12)
正在全国楼市降温之际,潘石屹再抛重要观点:中国的房地产就是泰坦尼克号,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中国楼市的状况,真有这么糟糕吗?不妨逐条分析所谓楼市"船撞冰山论"的三条理由。其一,"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后,会增加市场上的供应量。房价就会下跌。"在我看来,在推进这一基础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迫于中央反腐压力,确实会使部分房屋来源不明的贪官、央企国企领导,抛出  相似文献   

4.
引子:近一个多月来,关于杭州房价是否下跌的争论日趋白热化。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杭州目前房地产价格一路走高?杭州房价是否要下跌?近期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出台将会对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楼市对话中邀请的两位资深从业者将就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房价上升较快,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议论,有人说“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上,而这一泡沫是由中国和美国创造的”,还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不会超过一半”。中国楼市果真是这样的情形吗?笔者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6.
今年"两会"五大民生热点问题的排序,依然是楼市、物价、收入保障、老三难(上学、就医、就业)、食品安全。所不同的是,今年"两会"代表,在谈到楼市问题,已经不只是喋喋不休谈房价,而且同时在追问:楼市政策欲何往?楼市政策欲何往?不仅是"两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借宜居中国房地产政策研究专家李战军的《调控三字经》来描述部分人士对调控的评价与看法。李战军说,中国房地  相似文献   

7.
放眼全球,欧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仍在持续,然而中国却早已是另一番景象。据统计,截至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已经连续4个月上涨,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堪称"一枝独秀"。火暴的不仅是楼市,土地拍卖市场在近几个月也突然由冷转热。但这种出人意外的转暖,似乎让人觉得有些不踏实——现在实体经济仍低迷不前,为什么股价和房价会上涨如此之快呢?这种涨势能维持多久?在市场大起大落的过程中隐含着多少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龙年楼市,龙晦虎跃。“软硬之辫”、“微调之争”、“反弹之忧”,令调控陷入“龙虎斗”。 种种迹象表明,“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坚定态度,并未让楼市超额利润获得者打消利用多种声音干扰抵制调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用市场的办法是可以解决房价问题的,但是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把地价降下来,还有各种方面的税费。所以房价这么高,和开发商没什么关系。"在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再次以"开炮"的方式谈楼市。其实,房价离谱也并不是一个地价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疯狂的楼市,的确不应当把房价离谱的责任都推给开发商,都归结为开发商疯狂的逐利,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追逐超额利润有何不可?所以,我们不但要理性看待任志强自己给  相似文献   

10.
潘军 《房地产导刊》2006,(22):48-51
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的“严政”之年,也是一个沸沸扬扬、充满争议的一年:“九十平米”之争、“限外“之争、商品房成本之争、房价之争以及住房保障体系之争种种争议,令接受洗礼的中国楼市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中国楼市的信息,又如雾里看花:一些主要被房地产广告养着的地方媒体,特别是房地产专业媒体,一直在炒作“楼市回暖”、“房价回升,持续上涨”、“楼市进入黄金期”等等;而一些全国性媒体经调查后却发现,一、二线城市房市经过春节前后短暂“小阳春”后又已走疲,量价下滑,5月份北京楼市成交量骤降14%。到底谁讲的可信?笔者综合多方信息认为:“楼市回升”、“房价持续上涨”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开发商、经纪公司、地方政府的房地产部门和房地产媒体为核心的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人为做市虚炒,企图诱使人们去买涨炒房。这种虚炒的“升势”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2.
周雅洁  冀萧然 《楼市》2011,(Z3):150-155
自国家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片哗然。拍手叫好的、愁眉不展的、观望徘徊的比比皆是。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终于不用再为"蒸蒸日上"的房价发愁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看到那一张张充满喜怒哀乐的脸,我们忍不住想要去聆听他们心中的声音,感受他们与房子之间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13.
空置率与房价成正比的事实再次证明,楼市投机行为已经相当严重,房地产祸根开始发芽、长大。是谁吹大了楼市泡泡?2009年,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毫无预兆地直线上升,无论是上涨幅度,还是上涨速度,都远远超过了2007年。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11,(12):26-27
2011年,政府之手促成楼市变局已成事实。回顾2010年4月至今的中国房地产调控,中国住宅市场显露少有的冷寂与肃杀之气:多个城市房价上涨势头被遏制,商品房交易量下降,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松动,房企资金链频频见急,土地底价成交渐成主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不缺争议:从2002年起,杭州房价的走向几乎每年都要引起一场激烈的口水仗。然而,事实却是:从2002至2004年,杭州房价却是最迅猛地增长。2005-2006年,严厉的宏观调控下,杭州楼市仍然稳健。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部分区域成交价回落,2007年,楼市面临的又是怎样一个发展前景?是扭头向下,还是继续盘整,或者保持稳健小幅上扬?又是众说纷纭,当我们再次质疑杭州楼市发展前景的时候,要作一个理性的判断,必先还原杭州楼市真实的面目。我们收集了过去十年中(1996-2005)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方方面面数据,以期在这些数据背后,我们能找到杭州楼市发展的真正动态。  相似文献   

16.
最近媒体上关于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文章扑面而来令人眩目,去年岁末不少房企大佬、专家学者对2015年房地产形势集体唱衰,但新年伊始他们看到国务院及住建部释放明年楼市政策将渐趋宽松的信息后又一改常态。他们表示,一线城市房价必涨无疑,而且涨幅或将高于2013年。有的说2015年房地产市场触底复苏,先抑后扬;有的说2015年9月房价开始上涨;有的说2015年,全国房价总的趋势看涨,一线和少部分二线城市楼市整体好于去年,其他三、四线城市形势严峻;有的甚至说2015年全国房价普涨,一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导刊》2014,(4):28-32
正2014年2月末,浙江省杭州市城北两个楼盘降价,加之此前"香港、常州楼盘降价"、"鄂尔多斯、温州楼市崩盘"、"银行停贷"等消息的曝出,让楼市遭遇恐慌。房子关系到每个人的财富,很多人对于当前楼市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敏感不已,许多房地产企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房地产问题从2014年两会开幕以来一直是代表委员、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土地市场、房价走向、房产税等一系列词汇高频率的出现在房地产调控讨论中,那么,房价是涨还是跌?如何来抑制房价过  相似文献   

18.
正房价下跌的城市越来越多,房企销售状况堪忧,地方政府急于"救市"——楼市是上还是下,各方焦虑不安行业龙头万科的连续发声,让关于房地产前景的讨论再次站到了前台6月25日,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万科B转H股收官、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时表态称,如果中国房价再不调整,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有可能比当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更严重。此前两天,《人民日报》刊登了万科总裁郁亮名为《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郁亮表示房地产行业已经度过了最黄金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谢丹 《楼市》2007,(23)
2007的岁末是个多事之冬,楼市变冷了,作为最先感知楼市冷暖的"风向标"——全国楼市的成交量萎缩;反映在股市上,是地产股领跌。同时,宏观调控还在加码,货币、财税、行政政策轮番上阵,最让楼市"叫冷"的当数银监会"窗口指导",银行惜贷之意浓重。风雨骤紧,宏观调控还只是一副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经过了大半年快速膨胀后的杭州楼市,在多重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会不会倒下呢?感受楼市寒冷的也许只是开发商,更多购房者看到的是房价回归的希望。那么,房价拐点真的会在调控高压下来临吗?2008的到来,杭州地产还将有什么变化?楼市拐点又在何方?本期我们特邀杭州房产业内专家为您带来精彩言论,希望能帮助您了解2008年杭州楼市新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13,(10):40
又是一年"金九银十"季,今年以来频繁出现的"千人抢房"、"日光盘"等楼市旺销之势会否再现?房价会迎来新一轮上涨吗?调控政策持续、一线城市地王频出、部分银行停贷等对广州楼市的走势影响如何?金九银十是否出手置业的良机?——住宅、商业、旅游地产、海外置业,哪些业态最适合?上述业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将在本刊中加以深入地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