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科技进步活动领域的财政供给作为财政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框架要求,围绕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强技术创新的政府目标.相应进行政策调整和管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主要是公共性领域。如何转变财政职能,如何充分发挥财政在支持经济发展、调控‘经济运行、最大限度地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县域财政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此作以粗浅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河南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逐年提高,主要用于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专项。河南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在逐年提高,在科技直接成果方面绩效显著,对经济增长、专利产出、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新产品产出等均有支撑和引导作用。但仍需在投入的强度和稳定性、投入增长的速度和总量、投入结构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罗介平 《广东财政》2001,(10):34-35
“十五”计划明确指出,在未来的一个阶段,我国将以科技进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财政也将适时地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有关数据,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平均为2.9%,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1%左右,而我国的这一项指标则更低,并且多年来改观不大,1995-1996年均为0.5%左右。的确,如果说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质表现在科技差距方面,则政府投入的悬殊应是导致这种科技差距的关键性 原因。然而,我们在探讨促进科技发展的财政支持方式时,不应只一味地强调我国财政支出与别的国家有多大的差距,而应着重弄清楚科技发展哪些方面需要财政支持、怎样的财政支持方式才能真正有助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用何种评判标准来检验财政支持确实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贾康 《上海财税》2001,(1):12-15
建立公共财政,是我国政府调整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和导向。从我国现实出发,在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财政职能和财政形态调整的基本导向,这个导向,可以概括为公共财政导向。  相似文献   

6.
姜文琪  周咏梅  郭毅 《会计师》2019,(24):74-75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财政科技投入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承担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进行评价十分具有现实意义。青岛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在财政科技投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制约地区科技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运用DEA方法对青岛市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建议,为青岛市下一步的科技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财政职能必然要进行相应转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职能要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转变,对国民经济实行间接、高效的宏观调控、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地方财政作为国家财政的基石,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转换财政职能,对地方公共财政进行合理定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足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并非要求政府大包大揽。财政的作用是引导,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因此,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财政投入与农民投入和农民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关系,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此,笔结合广西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政府财政投资的定位及其投资方向和重点(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投资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起着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正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职能与范围,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的宏观导向作用,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益事业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事业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事业,在中国,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目前中国尽管有各类事业单位112万余家,从业人员总数达2250万人左右,占我国财政供养公职人员总数的70%以上,但是,仍然没能解决公益事业科技产品供给问题.本文在考察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益事业承担主体分工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行事业单位体制特点,认为对公益性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必须与公益类研究机构的分类改革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下各类公益事业的特征和事业单位的职责特点、业务范围等对现有的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形成一种分工明晰的公益事业财政科技投入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资源配置方式由过去的计划和行政命令起主导性作用向市场调解起基础作用性转变,政府部门由全面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逐步向只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转变。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手段之一的财政支出制度与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常处在碰撞之中,因此,调整财政支出制度是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财政是庶政之母,也是政府用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财政分配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对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财政分配关系中,财政收入规模是直接关系到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之间总量分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并将实现适度适量财政收入规模作为其选择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财政分配体制和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主要依据。分税制以来,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十几年“高位”运行,在财政“蛋糕”逐年做大的“利好”形势下,亟须理性思维、科学分析,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确保实现财政经济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进入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捧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央提出要建立财政陛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随着财政性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会计作为反映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状况的信息系统,在加强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则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是确定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同时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另11是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乡镇财政以来,我省县乡财政体制逐步建立和发展,在加强县乡财政建设、规范县乡财政管理、繁荣发展县乡经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财政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如何调整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如何转变财政职能的实现机制,是摆在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超越“下管一级”传统行政规则,在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建立直接财政关系的财政体制。它是针对现行“省管市、市管县”的弊端而对地方财政体制作出的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时期,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地管县”体制(在当时地区行署是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地市合并,市管县体制才真正确立起来,成为地方财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公共支出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财政框架下建立起来的,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财政职能的发挥和公共财政的建立,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其核心是解决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中央财政加大对科技的转移支付力度,是增强地方科技实力,带动地方科技发展,落实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在分级分税财政体制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财政对科技进行转移支付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财政对科技的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财政对科技进行转移支付,运用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地方科技实力,以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是学界和政府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系统回顾国内外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适合河南省省情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时间层面,选择相应的指标对河南省近十年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认为:河南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相对有效,而且在大多数年份内表现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效。  相似文献   

20.
财政作为一国政府的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而政府各项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财政收入。作为财政资金循环的起点和前提,财政收入同时又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条件。公共投资的资金部分来源于财政收入,同时又是财政支出中的一部分,它既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又是克服某些领域市场失灵问题的必要手段。公共投资规模的调整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未来的总供给,从而影响社会供求总量;公共投资方向的调整则对经济结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