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少策 《浙商》2008,(18):37-37
众多企业因高息民间借贷引发资金链条断裂的案例,也让放贷人防范风险谨慎放贷。7月和8月,相对于6月份,民间借贷利率增长幅度未见明显上升,这表明,放贷人开始实行放贷“紧缩”措施。预计未来几月内,民间借贷利率或将攀高。  相似文献   

2.
施娜 《浙商》2013,(15):33-34
浙江省天台县,多家“五十强”企业深陷互保、民间借贷纠纷。华龙洁具曾深受高利贷之苦,当工厂经营蒸蒸日上之际,却又乐此不疲地投入到高利放贷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顾列铭 《大经贸》2011,(6):72-74
目前,商息民间借贷正在全国蔓延。 在信贷紧缩、楼市调控背景下,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同时,中小制造类企业、房地产、矿业等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民间借贷空间迅速扩大。目前仅浙江民间资本就高达万亿元,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个人之间放贷,成为民间借贷流通的主要途径,月息回报普遍在2分以上,最高的甚至达5分,即年利率60%。  相似文献   

4.
马鑫 《消费导刊》2012,(5):80-80
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灵活的融资形式,具有及时、简便、灵活的特点,对银行信用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但近期我国许多地区发生了因参与民间高息借贷而破产倒闭的现象,给当地的金融环境,当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都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分析民间借贷的形成、特点,把握民间借贷的走势,“因势利导、防微杜渐”,使民间借贷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民间借贷合法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和灰色民间借贷的现状,应尽快制定政策规范放贷机构行为,为借贷纠纷的裁决提供法律依据,使灰色民间借贷阳光化,中小企业能够从民间资本中得到所急需的资金,民间资本也有新的理财方式。  相似文献   

6.
《光彩》2011,(10):2-2
高息民间借贷正在全国蔓延。业内人士表示,在信贷紧缩、楼市调控背景下,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同时,中小制造类企业、房地产、矿业等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民间借贷空间迅速扩大。目前仅浙江民间资本就高达万亿元,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个人之间放贷,成为民间借贷流通的主要途径,月息回报普遍在2分以上,最高的甚至达5分,即年利率60%。疯狂的民间借贷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有报道称,曾经因高利贷泛滥而成为  相似文献   

7.
《商》2015,(3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专业化发展,民间放贷行为以及借贷中介的发展,使得民间借贷开始从业余的发展模式逐渐的转化为专业化的发展,并且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本文主要是就民间借贷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和研究,重点对民间借贷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在社会上有很多称谓,高利贷、利滚利等。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于民间借贷的认可度很低,但实际上民间借贷与银行贷款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不过放贷主体不同,规范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很多行业的贷款融资需求一增再增,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现有需求。因此,应该重视民间借贷的多元化、正规化发展,争取早日形成一定规模,填补金融市场发展中的融资渠道空缺。  相似文献   

9.
金河中的潜水人──民间借贷奇观耿明志在我们采访各色各样高利贷者的过程中,一个在我国前所未有、国外也从不存在的现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放贷者利用国家信贷资金的运行发放高利率贷款。放贷借钱有学问32岁的莫非,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放贷,一反以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温岭市379户农户资金借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地农户借贷资金供给主体是农村合作银行。尽管该行信贷服务创新显著,对农户的信贷供给较充分,但对农户潜在的资金借贷需求的满足率不到50%;当地60%左右农户对银行信贷服务满意度不高,但90%以上农户对民间借贷持认可态度;农村民间自由借贷比较普遍,规模较大,有一定规范性,主要用于补充农户生活消费资金不足;少数非传统农户通过营利性民间借贷获得较大规模的急需生产资金。  相似文献   

11.
目前,黑龙江省民间借贷的目的不再单一、规模总量不断增长、借贷方式极大丰富、主体发生变化,并在众多投资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黑龙江省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监管、相关立法存在冲突、存在高利放贷情形,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要完善黑龙江省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应根据本省民间借贷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规范借款合同、标的和担保的设定,加强政府监管,从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具有解决融资难、规范民间借贷法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等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几年,黑龙江省民间借贷发展较为活跃,但相应的法律规制还不完善,仍存在违规经营混杂、信息监测体系不完善、法律体系缺乏等问题。黑龙江省应加快制定规范民间借贷的经营行为,健全民间借贷法律监管体系,加快推进民间借贷的立法进程,从而有效完善民间借贷法律规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间借贷热     
一边是手中的闲散资金无处投资,一边是想要借钱银行却不放贷,两边一拍即合形成借贷关系。随着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趋紧,放贷空间也被压缩。在向银行借钱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打个欠条借点钱的民间借贷迅速崛起。抵押贷款凑到钱再借贷出去今年年初,市民周先生的初中同学做起了煤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合约、借方和贷方三方面特征设计农户民间放贷离散选择实验,依据陕西、山东两省289户农户实验数据,构建效用相互依赖模型考察农户民间放贷选择偏好的内在机理,采用Mixed Logit模型探究农户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民间放贷选择中经济理性与道义理性偏好并存。其中,经济理性体现为农户偏好向亲戚或信用水平较高的借方放贷,农户手头资金紧张时放贷意愿减弱;道义理性体现为农户偏好向经济情况比自己差、曾与自己有过互动经历且用途为生活性应急需求的借方放贷,农户拒贷有压力时放贷意愿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民间放贷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会强化放贷农户经济理性偏好,家庭收入会强化放贷农户道义理性偏好,风险偏好型放贷农户的道义理性偏好更弱,而山东省放贷农户的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偏好均高于陕西省。  相似文献   

15.
辛宪 《商场现代化》2009,(20):105-107
近年来,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民间借贷中介也逐渐兴起。由于没有合理对位的监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使得民间借贷中介的经营出现了较大的法律模糊空间。本文在分析其经营模式的同时,呼吁明确相应的监管职能部门、出台专门的民间融资法律法规,切实强化民间借贷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报道称中国的“地下金融”规模近一万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地下金融”活动中,浙江的民间借贷很有特色。本次调查样本为富阳、永康、瑞安、温州和台州的200多家民营企业和100多位个体工商户,及当地的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和工商管理等部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凸显的法律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不完善,且风险比较高,民间借贷缺乏相关法律保障等方面.应认真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尽快形成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信用立法,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向守信中小企业放贷;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激活民间借贷,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领域,从而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县域民间融资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地方民间融资急剧膨胀,出现畸形发展势头。融资方式由暗到明,资金供求双方沟通频繁,手续简易;融资规模由小到大,个别地市的民营企业通过高息融资上千万元;民间融资主体由少到多,一些城乡富户和没有可行项目的民营业主纷纷涉足放贷;借贷利率和借贷风险由低到高,在供求不均衡的条件下,利率不断走高。对于日益活跃的民间融资,到底是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还是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洪水猛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疏”还是“堵”?作者针对此问题,对某县级市辖区内民间融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作为填补正规金融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必然产物,为我国民营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发展日趋火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民间借贷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普遍存在着资金流动隐蔽、财务风险大等问题。近期还频现温州老板跑路、泗洪民间借贷崩盘等事件,充分表明了民间借贷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隐藏了极大的风险,亟待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引导。  相似文献   

20.
语录     
《浙商》2011,(20):28-28
“从全民放贷到全民追债,这不是笑话!全民放贷是民间资本‘拥堵’的必然结果,其危害必然是祸国殃民的。全民放贷与民间高利贷都是—种严重的资源闲置与浪费,这—种‘地下’形式的资源配置模式是高成本、低效率的。它是投融资体制人为扭曲的结果。全民放贷的‘宝马乡’现在已变成了全民追愤的哭喊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登新在其新浪微博警示当下全民放贷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