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湖南省石门县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过程中,制订了<石门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方案>,县里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乡镇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由经管站人员和乡镇政府干部担任.为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规范运行,我们在充分参考法院、劳动部门制定的各类文书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特点,制作了53种调解仲裁所需的文书;为配套乡镇调解机制的建设,专门制订和印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办公室8项制度、14种法律文书,从案件受理到材料归档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海安县辖三区七镇,共有行政村210个,村民小组5142个,农户25.4万户,全县承包土地面积77.75万亩。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县迅速行动、依法履职、狠抓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进入规范化建设轨道。截止目前,由县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35件,其中调解22件,仲裁13件。海安通过对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因重点工程征用土地补偿问题等的妥  相似文献   

3.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具有行政支持性。这点与劳动争议仲裁具有相似性,而与民事仲裁完全实行民间仲裁不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就政府对仲裁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作了一系列规定,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调解和仲裁工作的指导”,“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其日常工作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部门承担”,  相似文献   

4.
按照省农林厅的工作部署,我县于2003年9月率先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目前已受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案件12件,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4件、承包土地使用权收益纠纷2件、承包土地使用权纠纷2件、侵占集体承包土地纠纷3件、妨害承包土地生产经营纠纷1件,已开庭审理8件,作出裁决的2件、达成调解协议的4件、正在审理的2件、其余4件也已进入仲裁程序。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试点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是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促进农村发…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是一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遵循的程序法。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仲裁委员会接到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后,应当依法组成仲裁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其具体流程与注意事项包括: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已实施五年!这五年,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农经部门积极努力下,各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从无到有,仲裁员队伍从少到多,仲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仲裁体系建设筚路蓝缕,开拓探索,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五年,通过深入宣传、积极培训和耐心调解、公正仲裁,农民土地承包纠纷从走信访向找仲裁转变,土地调解仲裁已深入人心,成为维护农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海安县从2006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工作。先后被列为省农林厅和国家农业部试点单位。2006年以来共受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14件,已全部办结。其中裁决7件,调解7件。2007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农林厅、省总工会表彰为“诉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海安县通过仲裁,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湖北省蕲春县以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为契机,建立调解仲裁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基本实现了"村内土地纠纷不出村、乡内土地矛盾不出乡、县内土地案件不出县"。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营管理》2012,(1):16-17
2009年6月全国人大颁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10年1月法律正式实施。这是一部通过建立健全仲裁体系,采取调解和仲裁方式,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重要法律。法律实施以来,各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立健全仲裁机构,及时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极大地缓解了当前农民因土地承包纠纷大量上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日益凸现,农民因土地纠纷而申请仲裁的案件也越来越多.然而,从我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以来,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申请人的仲裁申请书写得不合要求,直接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对纠纷案件的受理.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营管理》2014,(2):12-12
<正>为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江苏省兴化市坚持加强仲裁机构队伍建设,提供运转经费场地保障,创新调解仲裁机制,努力推动土地承包仲裁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取得了良好效果。2012年以来,共受理各类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64起,化解342起,化解率94%。  相似文献   

1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切实保护好农民合法的土地承包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吉林省柳河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在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等问题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一、主要做法1、成立仲裁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具有合法资格,经县长批准,柳河县编委发文,以县农经局为主体依法成立了“柳河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各乡镇设立仲裁庭。负责全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县仲裁委员会共…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甘肃省庄浪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调解土地承包纠纷24起,仲裁裁决23起,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丰县于2003年7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截止2004年底,已受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案件22件。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14件、承包土地使用权收益纠纷2件、承包土地使用权纠纷2件、侵占集体承包土地纠纷3件、妨害承包土地生产经营纠纷1件。已调解达成协议的16件.仲裁裁决6件。在开展仲裁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李春艳)9月21日,农业部举行法律科教片《乡村调解、县市仲裁——解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送片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为该片题写片名,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仪式并向基层农业部门代表赠送此片光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两年多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日益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调解仲裁体系基本形成。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1848个,聘任仲裁员16497名。2011年各地仲裁机构受理纠纷21.9万件,通过调解仲裁19.2万件,有效维护了农民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7月起,我省首批选择了5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全省已有37个县(市、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其中15家被列入农业部试点范围.仲裁已成为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仲裁可以形成快速、便捷的纠纷调处机制,对维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7月8日,农业部在京举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标识启用仪式,陈晓华副部长出席仪式并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标识揭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法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12年底,全国已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2259个,占到农业县(市、区)总数80%;共聘任仲裁员2万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妥善化解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吉林省从2003年开始,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突出的问题,大胆探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制度,构建了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矛盾的长效机制,形成了调解、信访、仲裁、诉讼多途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东台市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县(市)。为了从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上保证仲裁工作的需要,该市成立了以农经部门牵头负责,法制、司法、国土、农业、林业、信访等部门参加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聘请3名法律专家担任仲裁委法律顾问,选送12名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取得仲裁员资格证书。制定了《东台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暂行办法》,仲裁庭工作纪律、仲裁员工作守则、调解工作规则。自2003年9月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建立以来,共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32件。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及时、公正地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江苏省农林厅具体部署,2004 年我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通过调解和仲裁,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推动了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为农村基层组织处理土地承包与流转纠纷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有效化解了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矛盾和纠纷,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农村发展。 一、建立仲裁组织机构,确保仲裁工作有序开展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是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