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11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确定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九大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培育出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创建了若干国家级产业基地,在诸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2.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在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以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邓婷 《浙江经济》2011,(7):45-4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和城市(地区)创新转型发展的一个制高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顺应科技、产业革命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从浙江区域实际出发科学选择战略新兴产业,合理划分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的定位和作用,遵循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股权融资方式,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布局产业政策需要理清新兴产业形成的技术经济规律,为其提供包括融资、体制等一揽子配套政策 在"十二五"到来之际,随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进一步体现。作为全国唯一的转型升级试点省,浙江率先提出即将重点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相关产业配套政策的保障,只有在政策上做好提前布局才能抢占发展先机。  相似文献   

6.
明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对"新常态"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创新型旗舰企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规模偏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统筹规划、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构筑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优化区域技术创新布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都把依靠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靠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作支撑。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思考依靠自主创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孔祥麒  陈祖贵  王伟 《发展》2010,(8):18-19
全球金融危机重大影响以来,世界各国和国内许多省市,为了抢占危机后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把新能源、生物工程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提高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类统计目录》,2012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3827.59亿元,同比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3.7%.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产业结构相对集中.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产业.2012年,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分别居九大产业第一、第二位,两个产业产值合计占了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7.3%;处于第三位的是生物产业,其产值约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0%.  相似文献   

10.
浙江的传统产业不仅不能丢,而且更应当加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关键是要发挥好"六个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浙江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浙江工业转型升级主要靠"两个轮子",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目前,从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都把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集聚各种政策、资金、人才、要素等资源,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存在着"一热一冷"的现象。从全省来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正确的,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也是毋庸质疑的,但决不能忽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相似文献   

11.
要闻     
《上海国资》1999,(收录汇总):9-10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会议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深刻认识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资央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要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3.
回望2013年,浙江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战略位置,紧紧抓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核心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陈旧理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转型升级、技术市场改造提升、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等领域实现重大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亮点纷呈,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必将在辽宁省“十二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形成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六个环节构成:一是以领军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以品牌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以研发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是以人才强省战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五是以产业园区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六是以财税政策优势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15.
祖增 《浙江经济》2010,(10):32-33
浙江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战略性转型的关键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新阶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省委书记赵洪祝最近在省委专题学习会上指出,“正确把握‘新’与‘旧’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又要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农业基础,力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11,(10):3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弓1领带动作用的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宝鸡高新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面对国务院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要求,面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后各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质是新一轮的科技变革竞争。我国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点,并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从技术支持、财政政策及人力资本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动因、培育路径及未来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波 《改革与战略》2011,27(7):137-139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调整产业布局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后,重点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动因和培育路径,提出了选准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新旧产业融合和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等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