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劳资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二是劳资关系在交换领域形式上的平等性和实质上的不平等性,三是劳资关系在生产领域的对立统一性。上述特征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存在的必然性,二是正视劳资关系双方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性,三是全面了解和归纳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各种表现,四是承认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可能并寻求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是一个包括劳动力商品理论、工资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和劳资关系理论等在内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是对立、依附和对抗的关系、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有利于改善其生存状况等观点仍然是正确的,必须加以坚持。但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等观点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以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宁  李萍 《当代财经》2011,(4):120-128
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多重转型,中国已经逐渐步入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风险阶段。而劳资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在风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使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成为了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为有效协调劳资关系、控制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回溯检视。本文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梳理分析了国外劳资关系研究的理论脉络,其中,着力解析和阐发了马克思经典的劳资关系理论;归纳提炼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劳资关系的特征、劳资冲突形成的原因、劳资关系中政府行为问题以及工会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劳资关系理论研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分析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私营企业主与工人之间的资本对劳动占有的经济关系。由于我国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与马克思所分析的私有制条件下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相比,在性质上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只发生在单个生产过程中,而不会发生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其次,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出了贡献。最后,私营企业主与工人在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上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但是从宏观角度看,他们两者利益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劳资关系经由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扎根于生产过程之中,并通过再生产得以强化.马克思从生产和再生产领域考察劳资关系时遵从了三个重要假设,并形成基本的两阶级劳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是分析今天丰富而复杂的劳资关系的逻辑基点.但两阶级劳资关系模型在当代阶级分化和分层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赖特的阶级理论恰恰提供了某种借鉴.他提出的"矛盾的阶级定位"分析方法,对中间阶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经验验证,并提出确定阶级定位的依据和标准,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分析当代的劳资关系和中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均有重要的启示,但其理论上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持久性研究主题。但是,在当代经济增长文献中,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劳资关系却关注不多。这削弱了增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劳资关系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在一个由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发展而来的动态非均衡的一般增长模型中,遵循马克思经济学传统,将劳资关系纳入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劳资关系下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运动,并说明了不同类型的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应当构建合作高效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以保证技术进步带来的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论述了在生产、交换与分配领域中劳动与资本的必然对立与冲突,同时,马克思看到在劳资对立关系中,也蕴含着一定条件下劳动与资本合作的可能。对马克思劳资冲突必然性与劳资合作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更为分析现阶段民营企业劳资冲突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一种方向性视角。因此,全面解析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资关系中政府介入行为的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惊波 《经济论坛》2007,(11):7-8,32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关系已成为我国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逐渐扩大,一些企业中劳动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件频繁出现以及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使得劳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劳资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是劳资双方权益的矛盾和冲突问题.政府作为第三方,在协调处理劳资矛盾和冲突时应如何作为,是劳资关系问题的讨论焦点之一.本文拟从劳资关系的本质及劳动者的特殊性,从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目的、原则与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的一些观点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一般体系框架背后研究,就能够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并不是新问题,马克思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对其早有分析.对“再生产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部类划分理论”以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必然性”等的分析中,马克思都超越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比例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结构比例关系,探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解读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新的理论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原因,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就能够找准改革切入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不仅是革命的破坏旧世界的理论,也是科学的建设新制度的理论;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应当秉承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应当正确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澄清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是非,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的理论观点,以求得学界争议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成霄霞 《时代经贸》2012,(2):196-198
学界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从古典经济学就已经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劳资关系复杂多变,时而趋紧时而缓和,成为理论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和全面,本文就国外的劳资关系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系统的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庆伟 《当代经济》2007,(21):142-143
本文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种不同的分析范式下劳资关系涵义的比较分析,认为前二者要么把劳资关系抽象地看成一种经济技术关系,要么把劳资关系表面地看成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只有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将劳资关系纳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范畴,看到了劳动契约关系平等表象背后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资冲突日益尖锐的现状与失衡的劳资关系显著相关,因此研究怎样平衡劳资关系是劳资领域的重点。演化博弈为研究劳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工具。劳资关系演化模型模拟了平衡的劳资关系的演化过程,演化结果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劳资冲突演变为劳资合作,证明了平衡的劳资关系是促进劳资合作的关键,并为研究劳资关系平衡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平衡劳资关系有两条演化路径,一条是由劳资自主演化,这条路径充满劳资冲突,是劳资双方不断找平衡的过程;另一条路径是由政府介入劳资博弈,不仅可以缩短劳资冲突过程,并且还能加速进入劳资关系平衡阶段。我国劳资关系在沿着第一路径演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构建平衡劳资关系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4.
西方劳资关系理论、实践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薇 《生产力研究》2007,(5):94-95,98
劳资关系是建立在雇佣关系之上的代表雇主利益的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或劳资关系正在朝着市场化的劳资关系发展。文章回顾和评述西方劳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并从中得出对我国劳资关系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与创新,我们选择部分重要栏目,确定了2014年本刊带有导向性的若干重点选题,希望学界同仁给予关注并深入开展研究。属于重点选题并确有创新的研究成果,本刊将优先选发。比较与创新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借鉴、综合与创新的科学依据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立论前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价值、价格、分配、资本、工资、利润、竞争、垄断等理论的差异性和相容性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所揭示的市场经济普遍规律或共性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便于广大作者掌握《经济纵横》2013年下半年发稿重点,本刊确定了主要栏目的若干重点选题,希望学界同仁关注这些选题并深入开展研究。比较与创新: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理论体系、逻辑结构,以及价值、价格、分配、资本、工资、利润、利息、竞争、垄断、产权、货币、就业、增长、周期、危机、国际贸易等理论的比较研究。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国外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前沿;国外西方经济学理论前沿;马克思经济学的时代化与大众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及特殊规律;中国经济学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学者克劳斯 ( Krause)在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 ,提出了著名的异质劳动模型理论。对于这一理论 ,可从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上 ,从是否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上 ,从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关于企业劳资关系存在四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强调从阶级利益角度认识劳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从自由市场契约角度认识劳资关系;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强调从雇员和组织角度认识劳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从雇主及其代理者角度认识劳资关系.科学把握企业劳资关系的四种理论体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学者普遍运用“囚徒困境”范式分析劳资冲突,而忽略“囚徒困境”模型是否符合我国劳资关系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了“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作为研究劳资关系的理论前提的局限性,修正了学术界套用这两个模型而不考虑模型假设前提的做法;并用非对称博弈模型分析了“资强劳弱”劳资关系的演化路径。由于我国“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并不满足“囚徒困境”模型的对称性,因此,通过“重复博弈”手段来解决劳资冲突,期望达成劳资合作的结果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对政府干预劳资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析马克思的生产组织与劳动力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自己的分工理论为基础所论证的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向生产组织内部分工转化的趋势和生产组织内部分工状态下劳动者的劳动力产权难得确证而引起劳资关系紧张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引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论断,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原因在于,理论分析上对分工的二元发展趋势和劳动力产品独特性质的忽略,构成马克思生产组织和劳动力产权思想中一定的理论缺失,从而产生逻辑推导与现实社会的不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