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与广州、肇庆等相关城市共同构成的“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为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目前,佛山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和“产业强市”.  相似文献   

2.
以大都会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广州都市圈区域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阐述了广州都市圈核心层,内圈层,外圈层的构建与对策,特别对广州都市国外圈层拓展过程中下述城市的定位提出了如下观点:肇庆,广州开拓西江流域的门户;江门、广州向粤西拓展的起点;惠州,广州沿京九线拓展的支点;清远,广州开发“山区经济圈”的起点,广州的后花园、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构建了"广佛肇"都市圈城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系统,并对广州、佛山、肇庆三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测评,并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经济》2014,(1):60-60
正2013年12月31日,肇庆发布《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引领肇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步伐。到2017年广东肇庆将投资16.89亿建成粤港澳通大西南交通重要枢纽的"森林之都"。肇庆市副市长李天表示,《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以"总体规划、长短结合、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为原则,建设"进入肇庆、走进森林之都"的现代都市意境。肇庆市是广东省林业生态质量最优、林  相似文献   

5.
旧金山海湾地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简称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也是美国的十大城市群(都市圈)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湾区交通管理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成为影响整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旧金山湾区成立了都市交通委员会,统一负责湾区9个县的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国家建设背景,通过剖析国家和地方层面创新发展的形势、梳理国家创新发展主要政策,指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发展的时代迫切性和政策必要性,继而借助已有创新型城市和都市圈发展与规划实践,明确创新型都市圈"多尺度"、"跨政区"和"超网络"特征以及推进创新型都市圈建设的基础与条件;结合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从内涵、评价及模式三个视角梳理现有关联研究成果,总结形成创新型城市向创新型都市圈过渡的三大研究趋势:从多元化城市走向系统多样化区域,从创新城市建设走向区域创新协调,从资源单点集聚走向资源全面协同;最后评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合作签字仪式"近日在广州举行.广州、佛山、珠海、惠州、江门、中山、东莞、肇庆8个珠三角城市的住房公积金今后可互贷.即在广州缴存公积金,能在其余7个城市申请公积金贷款.  相似文献   

8.
试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会展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珠三角城市会展业蓬勃兴起,由于缺乏会展龙头城市带动和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必须结合会展经济空间运动规律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会展城市体系,核心是以区域会展经济带为基础,整合以广州为中心的会展都市圈.要实现该区域会展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形成区域战略同盟,推进整体的品牌推广,联合港澳提升区域地位.  相似文献   

9.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城市群内部整合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大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层级关系进行了分析。丈章认为,香港是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为次级城市,而其他城市为普通城市。随着CEPA的签订以及香港与深圳的不断融合,港深都市圈将起到更大的辐射作用,而广州与佛山不断融合形成的广佛都市圈,将成为辐射华南地区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联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现为地级城市,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等五个区,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目前市区(即禅城区)面积154.09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335.8471万人,总人口为533.7983万人,人口密度1379.6人/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广东经济》2010,(2):14-15
2009年是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的第一年,肇庆市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广东省落实《规划纲要》肇庆现场会精神,制定实施意见,召丌全市落实《规划纲要》动员会和各县(市、区)工作现场会,掀起了落实《规划纲要》的热潮。肇庆紧紧把握《规划纲要》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加快招商引资和“双转移”,采取强有力措施保增长、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有它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湾区经济为主.湾区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往往能够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紧密的海洋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3.
稳定高效的区域合作网络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文章基于城市间合作新闻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变特征,从整体、局部和节点三个层次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表明:(1)空间格局上,大湾区合作网络格局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和不均衡性。伴随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区域合作网络的不均衡性有所降低。(2)整体结构上,大湾区合作网络密度不断提高,呈现出多中心网络格局。(3)局部网络上,以香港与深圳为核心城市的凝聚子群已形成。然而,肇庆、惠州等边缘城市为主体的凝聚子群内部联系较松散且结构不稳定。(4)节点特征上,香港与深圳拥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并主导区域资源配置。然而,江门与惠州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较低,成为大湾区合作网络的边缘节点,难以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因此,未来亟待强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间的区域合作,以实现大湾区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孰占主导,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2001—2020年中国沪深板块上市企业数据,通过份额移动法构建工具变量缓解反向因果问题,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进一步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都市圈,研究单个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结果表明:中心城市收入、就业和资产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同一城市群下不同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经济辐射模式呈现异质性,广州虹吸效应占主导,深圳和珠海溢出效应占主导,其中深圳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5.
一、珠三角城市群概况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本文提出的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及肇庆等珠三角9市外,还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面积达5.59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的31.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城市发展新趋势入手,重新认识轨道交通的作用,对轨道交通的服务功能层次及其实现方式等进行了新思考,并结合国内既有轨道网络规划方法,提出了市域与都市圈轨道网络规划"服务功能层次叠加法",可供市域与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参考与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一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广东省平均发展水平为参照系,结合各市工业化发展水平,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4-2008年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份额、竞争力份额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方面,佛山、东莞、中山三市优势明显,广州、深圳两市竞争力份额为负,且负向影响较大;就三次产业结构而言,珠三角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其竞争力处于劣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所占比重仍然偏低;除珠海、江门、肇庆三市外,其余各市第三产业竞争力份额较高,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主,起到较大带动作用。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珠三角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包括深莞惠河汕在内的深圳都市圈,极核带动能力强、产业协作配套好、城市功能互补、发...  相似文献   

20.
谢守红 《经济地理》2011,31(11):1811-1816
苏锡常,由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都市区构成,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苏锡常非农化和城市化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了都市圈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中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交通干线由团块状向带状转变,区域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则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苏锡常都市圈属于多核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包括3个中心城市、9个次级城市和7个城镇发展轴.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乡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促进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