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区域发展理论创新的角度,提出省区交界地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存在区域发展理念、区域管理模式、区域利益协调等多方面的障碍。推进省区交界地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应遵循整体协调、自上而下、动态调整的原则,从组织协调、生态补偿、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等多方面入手,科学设计其运行机制。最后,以湘鄂渝黔边区主体功能区建设为例,对其运行机制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其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的协同,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台湾新竹科学园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大陆科学园区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剖析了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各创新要素定位及其协同机理,分析了以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为核心的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进程,由此提出对大陆政府、科学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其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的协同,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台湾新竹科学园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大陆科学园区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剖析了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各创新要素定位及其协同机理,分析了以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为核心的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进程,由此提出对大陆政府、科学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螺旋"理论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该理论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该理论强调高校是创新的源头,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政策环境、经费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团队四方面分析当前福建高校服务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州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重中之重是要在打造创新人才高地、集聚高端人才方面取得突破,要把新兴产业作为今后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区域转型升级,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拓宽人才引进模式、打造人才乐业环境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苏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各行为主体自身的建设固然重要,但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主体之间的合作更是充分发挥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关键。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分析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的创新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行为主体间的创新关联。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模式的前提,是科学界定创新主体及创新主体间的空间结构关系.本文在分析三螺旋创新发展模式的组织结构、动力学原理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立足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科学界定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关系,提升创新主体间组织协调性和目标协调性,打造学习型企业,构建官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链条,建立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以不断提高河南的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作用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区域化趋势要求我国应加快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但是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孰轻孰重呢?比较美日韩三种区域创新体系,对我国建设区域创新体系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蔡铂 《当代经济》2001,(7):77-77
1.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1.1 什么是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是指由某一地区内参与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以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并有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体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特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前提和组成部分。区域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互运作用,在区域内高效流动的信息交换中,推动谈地区以市场为基础的知识和人才资源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群活动,不断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有效地实现创新目标。 1.2 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 区域创新体系有系统性、群集性、创新性三个基本特性。 (1)系统性:区域创新体系由地区内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  相似文献   

10.
基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基层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完整、开放并不断自我发展的系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单元。它的能动主体包含政府、企业、人才、研发机构等要素,它的作用条件包括科技资源、法律制度、基础设施、社会舆论等环境,它的运作机制是互动、互融、互促的,它的效能作用是可以通过行政政策等手段来调控。溯源技术创新理论、区域创新体系和政府管理理论,特别借鉴我国基层科技工作的理论成果,对基层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特征、主体要素、创新环境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为各地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包括了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建设、要素流转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为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发祥地,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这离不开其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为深入理解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科学团体及产业界的关系,本文梳理分析了近30年来英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变,从政府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知识创造体系、创新赋能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国际合作体系5个方面解构各个子体系的主体和职能设计,总结分析了英国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强化宏观统筹、科学团体潜心卓越研究、企业着力创新转化、科技中介专业化服务各居其位、协调互动、构成良好生态体系的特点。结合我国科技发展实力与地位变化,建议在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时,注重把握好宏观统筹与微观放权、技术攻关与基础研究、体系的韧性与敏锐性平衡的关系,以更好地推进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英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并实施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英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有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产业攻关;二是以高校为本,实现创新高地的科技成果与经济相结合;三是坚持功能联动,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从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校企业化运作技术中介机构、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人员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改革等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4.
英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并实施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英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有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产业攻关;二是以高校为本,实现创新高地的科技成果与经济相结合;三是坚持功能联动,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从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校企业化运作技术中介机构、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人员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改革等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5.
科技体制机制关系到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以及协同创新要素能否顺畅地进行集聚和合作,从而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宁波创新资源基础薄弱,产业转型升级亟需依赖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在分析协同创新政府科技管理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框架设计,并从协同创新人才支撑、创新组织建设、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创新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系统分析了自主创新高地的内涵,根据自主创新高地主要特征指标对深圳、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三大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滨海新区自主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的发展经验,制定了滨海新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创新中端聚焦战略",并构建了相应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是我国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世界典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情况,充分认识其建设的特点,能够使我国在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时,尽快吸收世界范围内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工作,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从国际上来看,印度的政府推动型区域创新体系是成功的典范,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竞争优势的利用以及政府的恰当参与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产、学、研三方创新主体参与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当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间存在着利益纠纷、价值差异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时,创新主体往往会发生异化而影响合作创新的顺利进行。异化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协调合作创新主体利益关系、整合合作创新主体的价值观念以及加强道德建设等方式规避合作创新主体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试析政府在营造企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营造企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是提升我国各类集群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在区域创新环境形成过程中 ,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建设上具有其它行为主体难以替代的作用 ,它是制度创新的主要力量 ,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基本资源、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但它不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设计——以宁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体制机制关系到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以及协同创新要素能否顺畅地进行集聚和合作,从而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宁波创新资源基础薄弱,产业转型升级亟需依赖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在分析协同创新政府科技管理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框架设计,并从协同创新人才支撑、创新组织建设、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创新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