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1987年间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格局,并决定了社会主义转型时期(1987-)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底色."城市单位化"和"单位城市化"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层序完全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决定,人因所属单位的不同而分异,城市因单位而发生社会空间的分化,该研究有助于解析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形式,任何意义上的现代化都必然集中体现在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上。一切政治、经济和化意义上的社会先导型现代化过程,都是从城市开始的。纵观人类社会,不难发现,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达的国家,同样,经济发达的地区无不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反之亦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2011年的城镇化水平已达50%。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城市化进程,走完了西方近200年的路程。高速城市化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变迁,其动态性、多样化和高度关联度的发展模式,催化了各种社会问题的集中发生和深化。江苏是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是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城市化进程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具有典型性,对中国的整体城市化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比较分析和筛选,总结了现阶段江苏省城市化较为突出的几大社会问题,分析了其表现方式与现状,并从江苏省整体现代化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绅士化是西方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的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现象。Smith的租差理论从生产/供给的视角,认为绅士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与路线,借助土地产权的理论视角,对Smith的租差理论进行重新诠释,认为绅士化与再开发,不仅是资本主导的"回归城市运动",更是资本与权利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再生产过程。由再开发转向再生产,从关注城市物质空间的变迁转而关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的互动机理及其相应的空间效应,将是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城市空间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城市化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而其内部的城镇空间格局相互区别。本文以景观空间分析和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综合RS和GIS手段,分析城镇空间形态和区域经济特征,并从中探讨城镇格局与地区经济的相关性。本文对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7.
城市工业遗产区的转型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大量低成本土地以及工业文化元素,是近年来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以实地调研、口述史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工业遗产更新引起的空间重构过程与机制进行分析,即工业遗产更新网络中的遗产化与棕地开发双重过程。研究表明,工业遗产更新不仅是物质与社会空间复兴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暗含着遗产话语关系变化的文化实践。异质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转译促成了物质及社会空间的重构,在形成新的都市文化空间的同时,引发显性的土地价值不均衡增长、资本市场的价值排序冲突,以及遗产话语失声与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此外,研究进一步提出了非纪念性的生产空间向社会文化空间转变过程中,构建遗产的产业体系及重视遗产与人的关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美国城市发展从原来的传统城市化,转入大规模的人口郊区化,郊区"卧城"大量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城市发展时期,产生了"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等城市空间新类型,同时也面临资源、居住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转型期中国新城问题研究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西方国家、为缓解大城市问题而生的新城模式在我国经历了广泛的建设实践,但其在解决城市住房、交通压力的同时,凸显出一系列新城问题。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在物质空间生产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引入空间的生产理论并结合中国转型期的制度环境,从空间生产者和空间生产机制角度,建立转型期中国新城空间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对空间的生产过程进行还原与剖析,以期能为研究中国新城问题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健康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及发展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农民市民化趋势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承载能力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本文针对目前在城市化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视角对城市健康发展加以解释,得出健康城市化的经济学涵义,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健康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叙述了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反过来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规律,并对时间和空间数列做了实证。以横向空间数列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城市化与产业发展水平不足,经济增长极能力不足;二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效益偏低,经济增长极作用有限;三是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效益不高,阻碍了本土的经济扩散,并且同时存在着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效益不高、难以发挥扩散效应的问题;四是距离和区位因素未成为发达地区向邻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优势。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营造城市公共交往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对于城市交往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公共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城市传统交往特征与当前交往特征的转变,并结合对城市交往空间使用现状的评价,以提高城市居民交往机会为目的,提出了营造城市公共交往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夏云 《河北企业》2020,(1):57-58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基于空间生产所产生的同质化、环境破坏、空间压迫等问题,这是城市治理的困境所在。空间生产理论主要探讨了空间生产过程中的空间、资本和权力间的关系,这就为分析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尝试运用空间生产理论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背后的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要遵循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深入阐述西方企业家城市理论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及其基本特征,对主要企业家城市政策的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和综述。指出这些城市政策与实践在全球化与工业空心化背景下帮助西方城市提升地方形象,促进了投资和城市空间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城市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对这些政策的批判集中在社会公正与文化包容两方面。提出西方企业家城市政策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需要注意不同的发展背景与发展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认真考量,构建更加多元包容公正的城市政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是“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伴随城市化进程,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日益尖锐的城市问题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出现了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市问题的各种理论。一些学者借助依赖理论对这些城市问题进行了分析。依赖理论,或称核心与外围学说,是出现于本世纪60年代的有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主要是以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为依据,目的在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这些国家在整个世界,特别是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中所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空间本身已成为资本生产的对象和增值的场所。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为城市空间格局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城市通过空间生产可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集聚外部性和规模报酬递增。为了深入分析空间生产的过程,构建了基于新古典逻辑的空间生产模型,通过空间资本深化与空间资本广化机制系统分析了城市空间生产、空间修复和空间扩张现象,结合洛阳市城市空间演化的轨迹,试图揭示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一般规律。空间生产模型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应引导空间资本合理流动,形成空间生产的有效机制,在空间与产业双重维度下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构建协调有序的大中小城市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组织体系,在协调、均衡、共享的理念下引领城市精明、紧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综述了国外城市政治学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深入评估和分析,依次从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城市服务对象、城市空间观、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生长、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服务、城市边界和城市内部结盟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健康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期001可持续城市化:发展视野中的批判吴建厂詹敬秋007直辖市重庆城乡和谐之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黄蔚017编制地名规划之研究杨卫丽杨洪福021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汪德根027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邢忠陈诚033青白江区生态工业建设规划研究许文来张建强刘菁038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讨朱才斌曾宇董志海044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刘承良熊剑平张红052关于城市竞争力及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思考张志新057城市扩展过程中的波核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孟祥林063建立城市资产负债表提升城市经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