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捷 《时代经贸》2013,(10):205-206
随着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武的变革,政府的职能也应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亟待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针对目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及缺陷,需要政府不断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政府的职能也应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亟待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针对目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及缺陷,需要政府不断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的状况,对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促进地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从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视角,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在十三个能力要素中,除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础医疗、公共安全三个要素表现较好外,其余要素表现欠佳;与一般能力相比,民族地区特殊能力的非均衡发展较为严重,需要引起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探索和创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研究,目前尚明显不足。西北民族地区因为其地理、文化、经济和制度上的特殊性,在村民自治建设过程当中自然有其独有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落后而且参差不齐的经济、复杂的民族情况、独特的历史传统、落后的教育、突出的宗教文化。西北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特殊性研究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造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均等化水平及效率进行估算。研究结论为:公共服务总投入除云南、内蒙古、宁夏三个省区外,其余省区的非均等化程度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区的投入差异显著;各项具体投入项目的非均等化程度排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除广西外,其它省区的投入产出效率都较低,西藏、青海两个省区的效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政府公共财政能力的显性展示、政府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现状、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和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四个维度对西部多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了测量与评估。数据表明,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多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相对于全国水平特别是发达地区而言,其仍有较大差距。受访者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和公共资源配置能力给予中等偏上水平的评价,而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和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均给出了中等偏下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高鑫 《经济论坛》2014,(6):159-161
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虽有一定发展,但基础教育落后,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农村低保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还很突出,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明显。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财力支持;继续实行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帮助民族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对口支援政策,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为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取得一些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总结以乡镇企业为动力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民族地区应当大力发展绿色城镇。民族地区建设绿色城镇不仅有必要性,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脆弱性,而且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因素,如自然环境基础和文化传统等。要通过绿色城镇与特色城镇的有机结合、绿色形象的培育、绿色品牌的创新、绿色科技的推动等措施,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0.
资源整合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由于经济相对滞后而导致资源缺乏比较严重,同时这些社区在社区环境、资源结构和社区文化等各方面也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要重视挖掘社区已有的经济、文化、组织和人力资源,同时又能够将这些资源与来自于社区外部的支持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而有效的资源整合不仅需要根据社区社会发育状况选择不同的资源整合模式,还要构建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及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外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政府应该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摆在国人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根据政府服务职能的定位,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应做到以顾客或市场为服务导向,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海涛  程岚  秦强 《财经科学》2008,(12):96-104
为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国在城乡之间长期分割运行"二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农村居民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在我国国力逐渐强盛之时,中央适时的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举措,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3.
保障和扩大公众参与是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在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对于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公众文化素质较低以及特殊的行政文化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对民族地区发展非常不利.今后应当从政府、公民、制度等层面采取措施,切实把公众参与融入到公共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文化力已将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基于此,文化权益与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一样,已成为执政者必须保障的人民群众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民生的新的生长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不仅在于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且对于降低文化消费门槛、促进文化自身发展,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累积文化存量,催生文化企业、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提升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现代政府的管理视域下,其职能定位也不仅在于树立前瞻性的文化发展理念,还在于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完善管理,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内的作用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卫生服务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卫生服务体系的三个子系统中政府法律定位及其实现方式,得出政府在卫生服务体系中作为宏观调控者和微观监管者的双重法律定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高级阶段实现城乡人均公共支出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普遍公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初级阶段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最低公平。我国目前处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级阶段。为此,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框架,是建立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预算体制,建立以实现最低公平为条件的农村公共服务内容体系,建立以平衡政府间公共财力为原则的转移支付体制,建立主体合理、机制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论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公共财政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宪政发展史表明,财政立宪是国家以征税权为核心的财政权由封建君主向民主政府转移的结果;私有财产权与国家财政权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划清财产权与财政权之间的界限,为宪政国家中财政权的活动设定底线,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决定了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8.
知识服务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新的历史使命,知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服务标准平台和网络平台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为民 《当代财经》2006,(11):32-35
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因为农村公共事业的落后已成为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只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才能增强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的面貌才会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为建设新农村,一方面必须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各种投入,另一方面必须改变城乡分割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农村财政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在于政府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有限,农民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应由"依靠农民自身"转向"以政府为主"的模式,并通过补偿性供给等方式,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伴之以降低农民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农村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框架体系,以改善基层财政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