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农户往往面临着多重风险的冲击,准确测量农村多维贫困程度、探明多维贫困的形成原因,对制定有效的缓贫政策至关重要。以石羊河流域96个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UNDP-MPI、泰勒指数、空间自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村多维贫困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1—2016年石羊河流域多维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达51.83%,且多维贫困指数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维度和生活水平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均趋于下降,其中,经济贡献度降至0,而健康维度和教育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均趋于上升。(2)由较重度贫困乡镇为主转变为以较轻度贫困乡镇为主,流域农村多维贫困热点区和冷点区在波动中呈收缩态势,其中上游形成稳定性热点区,下游形成稳定性冷点区,石羊河流域农村多维贫困在空间上呈上—中—下游递减的分布格局。(3)交通通达性、对外联系度和区位等因素对农村多维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提高交通通达性和对外联系度有助于降低多维贫困程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和江苏364户农户的调研得出,农户的种植行为主要受到周围农户种植行为及地块面积的影响,农户的个人特征及家庭结构对于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可能是不显著的,因此,在进行农户生产行为研究时应注意小规模农户很可能不是独立决策的。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水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一个健全、合理的水资源体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的重要保证。完善和改革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可以强化和提高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石羊河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2001~2007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可持续发展及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生态盈亏表现为生态赤字,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但生态赤字缓慢下降,说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同时,可持续发展指标较低,生态-经济处于极不协调的状态,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几乎没有变化,石羊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年8—10月对福建省浦城和永安的农户购买水稻种植保险调查的数据,对福建省水稻种植保险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对影响农户购买水稻种植保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特征、种植规模、对水稻种植保险的认识及是否有听说过理赔等,对农户购买水稻种植保险的影响显著,而教育程度、种植年限及产量变异系数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甘肃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生态脆弱区石羊河流域为例,开展农户生计风险感知调查与分析,辨识影响农户生计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揭示农户生计风险感知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受访农户的生计风险感知水平并不高,生计风险感知能力与水平仍较低;所确定的影响农户风险感知水平的因素来看,受调查户生计资本禀赋、性格特征、代际因素、生计方式等因素,与生计风险感知密切相关;物质资本的提高对于提升农户生计风险感知有着显著的正效应,金融资本的提高对于非农户的生计风险感知有着显著的负效应。而无论是农户或是非农户,金融资本的提高对于生计风险感知的提高均是显著或是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农户通过利用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维持自身的生计,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各种影响。生态系统通过提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服务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同时也影响农户生计的改善。针对农户生计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单方面的过度关注,往往容易导致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辨识是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农户生计、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生计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农户生计的反馈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静松 《开放时代》2023,(1):172-188+9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正在使原本以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计农业为基本特征的西南山区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生产方式和种植结构两条主线追踪广西、云南和贵州山区农业在1998年—2018年间的变化发现,当地主粮作物品种的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农化投入品被广泛使用,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产业发展带动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普遍存在;同时,种植结构存在“去粮作”和“耕地种树”的趋势。西南山区农业的整体性变迁从总体上降低了农户生产选择的自主性,从食物自给程度和市场依赖程度两个维度可以描述农户在从生计农业向产业农业转变过程中的分化。当前生产对农业体系多样性和农户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推动西南山区农业的可持续转型需突破来自常规生产体系的限制,生成能够抵抗风险、增强农业抗逆力的替代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水稻种植模式结构和比较优势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种植模式变化会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威胁。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法,对湖北省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结构与区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单季稻种植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且各种植模式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双季稻转种单季稻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水稻单产增加弥补了这种效应。(2)湖北省内大部分市域水稻种植模式及结构有所调整,鄂中地区双季稻转单季稻程度最大,目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鄂东地区调整也较为显著,但双季稻种植仍占很大比重。(3)较全国,湖北省单季稻的规模、效率、综合指数具有稳定比较优势。湖北省内部,各市双季稻种植效率比较优势相对显著,但对综合效率指数影响小,种植规模已成为影响不同模式水稻种植优势的关键。(4)水稻种植模式转变的原因分析显示,不管是内部效益驱动还是农户非农就业外部效益引诱,单季稻种植更吸引农户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5年从甘肃省各县、市、州中选取的487户农户为样本,从农户层面深入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就业并未对甘肃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结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植业内部。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与农户家中劳动力外出就业后要素禀赋变化情况紧密相关。农户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与家中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人数、是否有返乡就业或创业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区域等引起农户劳动力禀赋变化的因素紧密相关,而与农户资本禀赋变化和农业技术应用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11.
胡继亮 《经济前沿》2009,(10):49-57
在国际国内粮食、食品价格飙升,许多亚非拉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粮食危机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湖北农村入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商品粮种植决策。研究表明:农户劳动力成员的健康状况、农户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实际经营耕地面积、耕地地貌特征、非农收入、粮食生产成本、粮食种植补贴对农户商品粮生产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分析农户种粮决策与成本收益关系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3年分省统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北方、中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增加,南方、东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粮食生产存在"北进中移"现象。劳动力投入仍是维持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大规模的非农就业已给全国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相比净利润,现金收益更影响农户种粮决策。粮食单产增加并不必然促进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现有种植规模越大、基础设施越为完善,农户种粮积极性越高。受资源禀赋、非农就业、种植结构、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原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油茶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分析影响农户油茶供给行为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农户扩大油茶供给的积极性不高,油茶种植在农户家庭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较低。受访农户户主年龄对扩大油茶种植有负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现有油茶种植面积和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状况对扩大油茶种植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新疆昌吉市284个农户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Logit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性别、文化程度、劳动力人数、种植面积、种植作物种类、产量因素、价格因素和运输因素对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家庭总人口数、家庭纯收入、是否有非农收入、成本因素、户主风险态度等因素对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有负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益突出的面源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行为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至关重要,而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潜意识支配因素。探究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的政策制定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利用江西省2 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总体水平较高。(2)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均对农户的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农户基本特征及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性别、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外部环境因素中,种植农产品用途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中国农户利用期货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采取相关措施促使农户更多地参与到利用期货市场中来?本文在对油菜主产区湖北省和青海省846户油菜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油菜种植农户利用期货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对油菜相关期现货市场的认知程度、期货市场的信息传播渠道、中介组织(油菜相关生产加工企业及农村合作社)的作用发挥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新疆昌吉市284个农户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Logit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性别、文化程度、劳动力人数、种植面积、种植作物种类、产量因素、价格因素和运输因素对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家庭总人口数、家庭纯收入、是否有非农收入、成本因素、户主风险态度等因素对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有负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兵团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芳  李平 《技术经济》2009,28(3):87-95
本文以新疆兵团农户调查为基础,研究了在新疆兵团特殊的金融供给制度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农业支出、金融供给制度对农户正规借贷具有正向影响,而地区差异则对其具有负向影响;种植规模、非农业经营支出、家庭资产状况、子女教育支出、借款用途对农户非正规借贷具有正向影响,而非农业经营收入、受教育年限、社会关系则对其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交互耦合的主要因素,并揭示了耦合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交互耦合是复杂的。其中,城镇人口增长较快、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胁迫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而总用水规模偏大、水资源管理落后以及水资源匮乏的本底条件是制约流域城镇化的主要原因。②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其变化曲线呈现出两个连续U型。第一个U型表明2001—2007年期间水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约束力总体上是先变小、后变大的趋势。第二个U型在验证2007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出台后流域生态恶化趋势有所缓和的同时,警示继续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以实现耦合协调的必要性。③各县(区)耦合度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空间差异,这与各县(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区域自然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我国农户种植结构选择行为的决策逻辑,提出农户种植结构区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1)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劳动边际产出的差异,可将农作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劳动边际产出较高的农作物如水稻,一类是劳动边际产出较低的农作物如棉花;(2)农户心理劳动报酬是在要素市场不发育的条件下,农户对自身劳动价值的判断;(3)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行为逻辑为:农户倾向于选择劳动边际产出与其心理劳动报酬接近的作物。研究结论: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生产环境较好,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倾向于劳动边际产出较高的作物;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生产环境较差,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倾向于劳动边际产出较低的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