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所谓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集中散户的大基数本金购买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工具从而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面临最为关键的阶段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出现不仅对现有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体系形成了挑战,也开辟了商业银行利率竞争的想象空间,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肖建学 《中国市场》2012,(46):49-53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即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促进了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水平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加快了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必要规范理财业务发展,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奕 《商》2015,(4):165
一、我国利率管制的弊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此后,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先后实现了市场化。目前,我国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还处于管制状态,其他利率均实现了市场化。我国中央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银行业过度竞争,维护银行业稳定,防范金融风险。首先,由于存款利率较低,甚至是负利率的存在,使得银行吸收存  相似文献   

4.
银行作为各国经济中的主要经济参与者之一,银行的各种行为都对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人民币存款利率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使它备受人们瞩目,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问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已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但是社会各层面对于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阶段、时机选择尚未达成一致.通过各种因素的实践性分析,总结出我国当前人民币市场化过程中的性质以及面临的问题跟挑战,这样针对性的提出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已基本实现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确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及转贴现利率对利率市场化分别呈现出不同变化和特点,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企业、借贷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同时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促使银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加强流动性及负债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已基本实现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确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及转贴现利率对利率市场化分别呈现出不同变化和特点,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企业、借贷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同时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促使银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加强流动性及负债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郭瑞云 《现代商业》2014,(18):147-148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的爆发式增长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加严峻。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一直以来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息差,未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可能带来存贷款息差收窄的直接后果,商业银行必须改变自身的经营战略,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国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等保障体系和相应的监管制度,以避免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谢徐娟 《中国市场》2013,(41):101-102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人民币利率管制政策显然不能适应这种经济发展的势头。因此,本文认为,我国人民币利率推进市场化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首先,我们分析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其次指出了当前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中存在的一些阻碍性因素,最后根据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现有可行性条件,提出了一些切实推进我国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措施,从而让这种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政策更进一步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2015,(52)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化的改革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银行的存贷息差收窄,利润受到重创。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大收入组成部分,对利润拉动有明显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有序地推进,未来放开存款利率将对银行业影响巨大,商业银行需要改变目前以息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