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已经迈入了新常态模式,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变化,商业经济想要实现良性发展,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以便能够适应当前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要结合当前商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对商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商业经济水平,促使商业经济得以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研究了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有关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到中高速发展阶段,并逐渐步入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商业经济就需要在这一背景下紧跟经济改革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创新,深入分析现阶段国内商业经济的真实情况,不断加强商业经济创新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新常态的定义和具体特点,然后论述了新常态下商业经济发展路径和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商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随着新常态的全面到来,更需要我们能够对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使我国商业经济能够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商业经济创新发展能够得到全面推动。在本文中,首先论述了我国新常态的概要,然后分析了新常态下商业经济创新的主要思路,并探讨了我国商业经济创新的主要渠道和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新常态焕发新特征,经济增速保持中高速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创新发展成为驱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动力,中国经济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流通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受到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影响的大环境下,世界经济呈现下行趋势,而我国总体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我国经济韧性正在加强,国内商业流通经济焕发巨大活力。新常态下,实现商业流通经济转型创新,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本文深入剖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变革和新部署,深入理解新常态和新亮点,对新常态下的新影响和新机遇进行阐述,分析新常态下商业流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新常态经济发展特点探讨商业流通经济转型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发展,对商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高。通过分析传统商业模式可知,运营成本高、模式落后、创新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因此需发挥出经济新常态的优势,创新商业经济发展模式。本文研究中,基于经济新常态,讨论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内很多领域均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商业经济的发展急需实现创新。在此种状况之下,有关专业人士根据现阶段国内真实的经济市场状况,对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笔者首先介绍了新常态的基本情况;其次阐述了商业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特征;最后从三个层面详细介绍了新常态下商业模式与创新。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必将推动商业经济的创新性发展,顺利过渡至经济转型时期,满足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健康有序进行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涂俐君  邹依璇 《市场周刊》2020,(17):0110-0110
在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逐渐随着现代化科技进步而有所改革,主要改善了企业在整体管理方面的组织结构与财务管理,创立管理新思想,运用创新管理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有效完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各个经济管理方面不足之处,推动企业发展,文章就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不足之处以及改革具体实施步骤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为接下来企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而商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商贸流通经济作为先导性产业,需要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新常态背景下商贸流通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融合速度加快、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迅速等特点,这也对商贸经济发展提出更多要求。基于此,本文将以新常态背景下的商贸流通经济为论述对象,主要探究在此背景下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特点,并分析商贸经济流通转型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策略,从而能够为商贸流通经济转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建设发展事业逐步进入新常态,我国商业经济事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实际面对的政策制度背景和综合环境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此背景之下,切实制定和运用适当策略做好商业经济事业在新常态背景之下的创新发展工作,对于支持和确保我国商业经济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新常态下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论题,择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0.
商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进入新常态发展期以后,就更有必要强化对新常态的相关研究,促进商业经济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解读我国商业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与内涵,优化创新新常态商业经济理论研究思路,并提出了商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与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江 《财贸研究》2002,13(6):25-2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国家经济主权和民族工业发展等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历史赋予我们赶超发达国家重振民族经济的一次发展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制定应对策略,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轩 《商业研究》2004,(16):26-28
我国经济法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民法与行政法的挑战,无法清楚地界定它们之间的规范和调整范围。法律的价值范畴旨在揭示法律的存在意义与目的意义,即法律因何而存在,并决定了法的调整对象、特征。经济法特有的产生历史告诉我们国民经济效益是其直接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经济法的国民经济效益这一价值属性的探讨,说明经济法的国民经济效益价值的特点,并证明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经济、生产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高速发展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等一系列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特征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必须采取立足自强 ,发展周边 ,加快对外开放的速度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 ,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放在重要位置等对策 ,才能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便更快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段会娟  吴俊 《江苏商论》2011,(11):142-145
分析空间经济结构有助于把握区域空间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以成渝经济区的区县为统计单元,运用产出密度和劳动生产率等集聚指标,发现成渝经济区的确是"双核"结构;产出密度数据没有显示出对齐普夫定律很强的支持性;产出密度和一些外生因素如地貌特征、行政层级等对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集聚状况随着与"双核心"距离的增加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九五"时期,通过适时适度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抑制了通货紧缩,扭转了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不良趋势,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为未来经济增长和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改革与发展中长期积聚的诸多矛盾,在"九五"期间也日渐显露,对后续经济发展构成了重大阻碍.正确把握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矛盾,确立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要求的可行发展战略,采取适应新时期、新问题、新目标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各种新旧结构性矛盾,是"十五"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Economic trends     
《Intereconomics》1977,12(1-2):54-56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oland has become one of Eastern Europe's biggest success stories as an important emerging market and rapidly growing economy. However, transition from a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has proven to be an enormous challenge in regar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mall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within th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nvironment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enterprises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transition. The 2002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ntrepreneurial dispositi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strategies,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mode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was used to analyze policy implications that can be used to assist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 in Poland and in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9.
Economic trends     
《Intereconomics》1978,13(9-10):258-260
  相似文献   

20.
Economic policy     
《Intereconomics》1973,8(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