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博弈,既需保障公共利益,又要兼顾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对现有的监管体系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本文指出,当前我国PPP监管体系存在统一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公众监管的作用有待发挥等问题,并就加强我国PPP监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第十一条指出:"按照风险分配优化、风险收益对等和风险可控等原则,综合考虑政府风险管理能力、项目回报机制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等要素,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文章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下,风险分配的原则、机制、类别以及风险承担的主体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四点实际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方帅 《经济师》2023,(5):101-103
2022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做好PPP项目前期论证、推动项目规范运作、严防隐性债务风险、保障项目阳光运行四方面提出14条要求。地方财政部门可以依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信息平台,加快对PPP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加强财务负担能力的动态监测和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养老产业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参与养老服务的新发展模式,是我国优化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养老产业PPP项目实施促进了养老、医疗、康复行业发展,增加了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吸引了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市场,提高了养老服务产业管理运营水平;拓展了养老服务创新思路,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养老产业PPP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项目前期规划不合理、后期监管不到位;养老服务业需求与社会资本投资偏好不匹配;福利型、非营利型与营利型养老产业PPP项目布局不合理;社会资本承担的责任和利益不对称等问题。实现养老产业PPP项目有效运作,需要政府与社会资本充分合作,规范养老产业PPP项目运作机制;厘清责任—利益主体,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属性养老机构协调发展,保证养老产业PPP项目的服务性与营利性;完善促进养老产业PPP项目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1)
财政部出台《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92号文),要求对PPP已入库和新入库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随后国资委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192号文)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主要部委相继出台PPP监管文件,对政府、社会资本方、金融机构都产生了各自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HDW项目采用PPP模式投资地下综合管廊,对PPP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识别了案例项目的主要风险,其中对其存在的基金收益、退出、融资以及可用性付费等关键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凡 《财富时代》2022,(2):163-164
<正>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持续深化,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所拥有的发展空间也在逐步扩大,政府开始选择和一些具有资质和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方式,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这就衍生出了PPP项目模式。文章主要探讨PPP项目中所涉及的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制定完善措施用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进PPP项目的发展。国内的PPP项目多数属于社会公众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形式是政府选择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来完成公共设施的建设,用于服务社会大众,保障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7.
龚强  张一林  雷丽衡 《经济研究》2019,54(4):133-148
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和提高公共福利的目的,有激励待社会资本进入后,利用PPP合约的不完全性对PPP项目进行行政干预(例如,调低公共品的收费价格),后果是社会资本的利益受损,这是社会资本作为公共品提供者面临的"公共品负担"。基于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博弈模型,本文揭示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推广PPP模式的不同最优策略。20世纪90年代尝试开展PPP模式时,由于PPP项目数量较少且市场对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事前给予社会资本优厚条款,待社会资本进入后,再以施加公共品负担的形式提高公共福利,避免社会资本获得过高的私人利益。不同于过去,当前PPP模式被作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稳定地方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但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已大幅提升,如果地方政府仍然事后对社会资本施加公共品负担,将严重弱化社会资本的进入激励,引发PPP项目落地难、实施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指出,当前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通过合理界定自身权力边界,减少地方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唯此才能提高社会资本的进入激励,让PPP模式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保障公共品供给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如何在公共部门激发市场活力,以及如何针对自身条件更为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层面的微观数据,验证地方政府引导市场的措施对公共领域社会资本吸纳效果的影响。本文发现,地方政府的收益支持、推进效率和权利让渡是吸引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上述引导市场措施的效果受到项目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而且在考虑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财政实力、公共品供给水平之后仍较为稳健。在进一步区分社会资本的所有制类型后发现,权利让渡是吸引民营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对现有制度背景下的PPP模式研究,本文做出了两方面的补充,一方面弥补了现有研究在项目层面的微观证据的缺乏;另一方面为改善PPP模式的社会资本吸纳效果、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实证证据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础设施的投资金额巨大,运营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社会资本的出资能力和运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对加拿大多伦多艾格林顿线城轨项目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6号线两个PPP项目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设计风险分担机制、设置参与和退出渠道、制定PPP融资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经验性规律。从PPP融资合作的经验性规律看,针对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资本合作效率低的问题,应强化PPP融资合作的规范化及社会资本投资保障,促进PPP融资的"混合化"以降低资本投资风险,关注PPP运营以提高资本合作收益,促进PPP融资运作创新以提升资本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5,(8)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是国家政策主导的新兴投融资方式,在短时间不能改变土地财政的情况,如何在现行的土地政策环境中,将土地开发与PPP项目进行捆绑已成为政府、社会资本方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成为制约诸如轨道交通这种大规模投资项目运作的难题。文章从实践性的角度给出三个思路,这无疑会为PPP推进带来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凭借其引入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由于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存在收益甚微、需要政府给予财政补助等特殊性,而在政府财政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引入PPP不失为一种有效对策,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以及案例研究初步确定风险指标体系,其次发放问卷,回收数据,并采用熵权法问卷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萃 《时代经贸》2020,(3):32-34
当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模式在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具有交易结构复杂、投融资金巨大且运作时间长等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为促进PPP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做为社会资本及项目公司在项目前期及建设阶段财务管理者应关注的重点,供其他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2)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对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为例,分析PPP项目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点,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不规范、变相突破红线等问题,有助于规范PPP项目运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各部委一直在研究PPP项目的推广和落地,地方政府也开始运用PPP模式引导和建设项目.然而,PPP模式一片火热,落地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就是民间资本或者说是社会资本参与的热情不高.为促进PPP模式落地,银行、基金和信托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五十多个.在银行贷款、项目基金、信托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参与PPP项目的效果看来,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是最适合PPP模式特点,最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严重。为了化解政府债务危机、拉动经济增长、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和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的模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然而,PPP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其运作过程涉及法律、金融、财务、投资等多个专业领域。我国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都缺乏相应的人才以及缺少可借鉴的案例,使得其推动PPP项目非常困难,因此咨询机构的专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咨询机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咨询机构在推进PPP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咨询机构PPP项目业务的成功经验,给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为咨询机构参与PPP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维 《当代经济》2018,(13):68-70
PPP模式在垃圾处理服务领域的推广,是否遭遇“落地难”的困境?文章以财政部PPP中心入库垃圾处理项目为例,从项目所属省份、执行阶段、支付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的垃圾处理PPP项目发展情况差异很大,西部地区的项目数量明显多于中东部地区,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数量不多,政府与社会资本对回报机制有明显偏好差异.为了促进垃圾处理服务水平提升,应该协调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诉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并借助PPP模式推广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1)
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青睐和有效推动。然而,实践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动力和积极性还有待提升。文章列举了PPP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阐述政府在推动实施PPP项目中该做什么、社会资本该做什么,以确保签订的PPP项目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8.
李凤  武晋  吴远洪 《财经科学》2021,(6):118-132
本文基于云、贵、川、渝四个省(市)的506个已签约PPP项目样本,从项目运作特点角度分析了西南欠发达地区PPP项目落地的影响因素.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重点关注PPP项目签约后的落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项目回报机制、项目示范级别、政府财政实力、社会资本方资源和合同谈判要点会显著影响PPP项目落地概率.具体而言,采取可行性缺口补助或政府付费机制、示范级别越高、政府项目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越小、社会资本方为上市公司的PPP项目更容易落地;项目资本金率对项目落地概率的影响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呈倒"U"型关系,项目落地概率先随资本金率的上升而提高,但超过25%之后,资本金率对项目落地反而起到负面作用;当项目规模比较小时,工程建安费用下浮和资本回报率上浮会提高项目成功落地概率,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工程建安费用下浮和资本回报率上浮的边际效应在下降,当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边际效应反而为负.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政府角色定位、PPP项目质量与参与方利益的平衡是影响项目实质性落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5,(10)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已经步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果我国地方政府继续依赖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将难以解决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政府负债规模较高、政府职责边界模糊以及民间资本进入困难等情况,同时对已有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维护等方面以及新上项目的建设速度和可持续性都面临挑战。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将成为化解上述难题的一把钥匙。在PPP模式下,政府和企业通过签订双方长期合同,共同成立特殊目的机构(SPV),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负责项目管理,确保互利共赢。PPP模式将政府的部分支出责任通过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市场主体,从而使民间资本进入成为可能,调动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转变了依靠政府背书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20.
PPP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这使得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等问题,PPP的合同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双方利益,但是PPP合同也有其局限性。需要通过监管的实施来弥补PPP合同的不足,可以选择合同内监管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PPP合同的监管,PPP模式的优势在监管中才能得到显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