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公平在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中西部教育资源极为稀缺。本文从中西部三本院校(主要是独立学院)中农村学生的视角来说明他们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上的处境,以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也能均等地享受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前沿文献关注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却普遍忽视人工智能技术对代际层面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此,利用2010—2016年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父辈和子代收入百分位阶层测度代际收入流动性及流动方向,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代际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作用。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增强,并进一步促进代际收入向上流动,且对家庭教育程度中等、男性和非农户个体,以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中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中高地区个体的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具有更显著促进作用。此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和劳动力迁移的途径作用于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因此,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教育公平、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等,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红利。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学校布局、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要求,"集中办学"成为了农村学校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民族地区不仅是民族地区,还是边疆和山区,是中国欠发达的地区之一,想要同步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教育是关键。"集中办学"的模式能够使教育在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缩小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使教育能够均衡的发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云南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集中办学进行分析,提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财务发展的正确路径,最终达到促进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集中办学的发展,促进整个云南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探讨了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特征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向东部集中;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的变动是东部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直接动因。相应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有必要根据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和跟进。  相似文献   

5.
倪琳 《时代经贸》2010,(16):27-27
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江苏省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整体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且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搭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江苏省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整体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且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搭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产业相继出现.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经济数据,利用锡尔系数、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值和泰尔指数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一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外部差异系数中,区域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区域内差异;二是无论是区域内部差异和还是区域外部差异都在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依然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加速了部分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企业规模、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资金投入会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推进过程中可以此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理性审视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我国中央政府及各省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经济落后地区和薄弱高校办学条件,落实国家助学、就业政策,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必要条件,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为我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带来新的机遇。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显示: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直接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两个方面间接提高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对中高低端制造业均可以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对中低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的促进效应;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该效应暂未显现。基于此,我国应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布局,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中国达成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现有文献就人工智能对就业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大量探讨,但对于人工智能在就业质量层面的影响却较少关注。基于人工智能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机理,采用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有效促进中国高质量就业,并且这一结论在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和更换估计方法后仍然是稳健的。从地区看,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的作用更加明显。从时段看,人工智能促进中国高质量就业在时间维度上并未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促进中国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国 《经济师》2002,(11):96-97
中国加入WTO以后 ,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的真正发展 ,要靠该地区旅游产业具有比较高的竞争力。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树立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和观念 ,以伙伴合作思想、联合战略提高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要顺利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还必须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框架 ,为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 ,在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 ,运用差别化管理策略 ,建立中西部地区区际旅游经济协调机制 ,对解决中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中西部地区本身特点 ,着力探索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合作新机制 ,以旅游开发创新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的技术溢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由KQ(专利申请受理量)代表的知识存量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产出均为正溢出;同时,在东部地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溢出中,对中部的溢出相对于对西部地区的溢出而言,中部地区都明显地高于西部地区。此外,西部地区由KQ代表的技术产出对中部地区技术产出是负溢出的作用;而相反地,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技术溢出则为正值。因此毫无疑问,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发展研究》2010,(9):21-23
研究中西部地区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义在于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协调地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本文界定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的基本内涵,指出该地区软环境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现状和影响在华外资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因素分析为基础,结合中西部地区的区位条件,进而提出有效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困境寻源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嗣明  童欢  徐慧 《经济评论》2007,148(6):133-139
依据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现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自然转移,但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制度、市场等环境差距悬殊,致使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力量小于制约力量,因而这种转移目前还不可能大规模地自然演进。为此,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是:顺应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继续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整体实力,也使国家有条件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也要依靠发展旅游业等其他途径大力发展自身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收益率的高低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地区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收益率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总体上看还是从性别看来,东部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收益率高于中小学教育的收益率;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收益率低于中小学教育收益率。无论在东部还是在西部,从总体上看还是从教育层次看,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均高于男性。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是:中西部地区要夯实提高教育收益率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收益率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必须保持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不断增长,努力降低高等教育的私人成本;要保障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些特殊群体中,至少要保证女性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总量GDP、非农GDP及第三产业GDP的增长均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但是,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这种促进作用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总量GDP和非农GDP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弹性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第二产业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但未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第三产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力量,且中西部地区的这种促进能力更强。因此,要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必须提升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飞兰 《经济论坛》2009,(18):38-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迅速建立起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增长极。现阶段,为了促进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区域战略与政策的选择上,应该重在一方面增强东部增长极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效应,另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影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管理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农村特有的弱势群体等。要解决这些阻碍教育公平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强化政府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师资建设、建立入学机制、保护弱势群体、建立学校督导评估政策,以期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我国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生产力研究》2008,(23):82-84
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关注的一个永恒问题。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我国目前教育困境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出发,探讨合理有效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理论标准,希望不仅为评价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提供一个依据,而且对未来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