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一般涉外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这已经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所肯定.而在涉外消费者合同中,国家往往基于保护弱者利益的需要,对合同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权做出限制.我国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称《法律适用法》)第42条首次对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做出规定,该条将消费者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作出区分,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以此代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赋予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提供地法律的权利.此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方法,其适当性如何,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涉外房产即外国公民、三资企业、外国政府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在国内拥有的房产。这些房产同样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改革开放以后,外资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十四大"以前,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般服务性项目上,房地产领域的外资很少。"十四大"以后,外商掀起了进军我国市场的热潮,房地产领域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投资额迅速上升。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涉外房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我国涉外房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考察涉外房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外…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原则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淑环 《现代财经》2008,28(4):79-82
在对海外直接投资实行法律保护问题上,我们应该修正"放任"和"无为"的错误观念;确立海外直接投资法律保护制度,应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相适应以及全面、有效为基本原则;海外投资保险、充分可靠的支持、适当的监管、行使外交保护权是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应采取的四位一体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赟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320-324
《罗马公约》第6条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进行了统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家间的差异。不论是适用惯常工作地的法律、主要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还是依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法律,都要以具体的个案为基础裁量取舍。通过对劳动者提供保护的可能缘由和保护问题的特殊性分析,认为法律的可预见性与个案的公正审理是贯穿冲突规则的始终,在一般情况下即体现与涉外劳动合同的最密切联系性,适应罗马公约的法治特征。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7)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今后我国跨国民商事交往活动必将越发频繁,涉外合同范畴内的法律适用问题更加凸显。我国201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文章通过分析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现状,深度挖掘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解决涉外合同纠纷,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与合作中具有紧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保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长来 《经济经纬》2006,(4):148-150
在我国海外直接活动的迅猛发展中,面临诸如国有化险、战乱险、汇兑险、商业险等投资风险。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海外投资风险,进而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资本输出,需要从我国涉外投资的法律制度建设、保险制度建设、宏观管理、跨国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健全海外投资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高美艳 《经济师》2013,(12):68-69
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给人们所带来的价值越来越得以凸显,但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也频繁发生。我国恪守知识产权的"公法"性质,但在知识产权领域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的研究和立法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存在着不足,导致我国对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应对的被动。文章对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剖析,就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间接推动立法,完善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条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问题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法律适用及争议的解决方式有约定,并且约定不违反强制性规定的,遵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适用的法律。这其中,意思自治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意思自治原则研究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来看,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确定应适用法的方法更加科学,具有可操作性。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涉外合同中的适用,明确其效力位阶,有利于涉外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有利于促进跨国交往和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汤明润 《经济论坛》2014,(7):159-16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本文运用法律解释学、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进行研究。文章在介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相关概念、法律适用原则、域外国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和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立法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即在实体法方面应当转变立法模式、明晰法律概念、统一归责原则及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在冲突法方面应当引进新的适用原则以及加入海牙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0.
古春歌 《经济论坛》2002,(10):15-16
一、我国涉外税收优惠制度的现状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是中国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优惠待遇规定和地方优惠政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主要集中在所得税上。在1991年涉外税收体制改革后,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折旧制度按减去10%后的原值,采用直接法;亏损弥补向以后年度结转5年;资本利得按一般收入纳税;适用统一税率30%;地方税应纳税所得的10%;预提税汇出利润的10%。在这种涉外税收制度下,我国给予外商直接投资许多优惠条件。主要体现在:经营10年以上的合资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外交保护理论被限制于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之中,且不利于代位权的行使.相较于外交保护理论,全球治理理论不但打破了外交保护的局限,而且提出了东道国的配合责任以及私人投资者的积极作用.目前,中国海外投资法律制度尚未成熟,在立法上既缺乏国内法的支持,又没有强有力的国际法保障,更遑论对立法模式的正确理解;司法实践中,不仅投资者与保险机构间缺乏专门的争端解决机制,而且保险机构在行使代位权时较之东道国也处于劣势;同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合作模式也并未成功构造完善的中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国内立法的构建、国际双边条约的更新、完善国内审判机制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利用、加强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有效配合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今在互联网大潮不断影响下诞生的电子合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与传统交易形态相比,电子合同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而难以通过现有立法加以调整。涉外电子合同只是形式上同传统合同不同,实质上仍是合同法律关系,所以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一直作为法律适用方面的基本原则,仍然适用于涉外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过程。理清电子合同与涉外电子合同的基本关系,指出公共秩序保留法律适用的关系,然后分析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在涉外电子合同法律适用上运用公共秩序保留,首先要坚持防止滥用原则,然后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总之,中国在涉外电子合同领域应不断完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5.
由商务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商务法律年会11月26日在京举行。本届年会紧扣商务法律工作热点,以“走出去”法律问题、电子商务立法、涉外知识产权和海外维权以及投资协定为主题.打造了一个信息共享、观点碰撞、沟通合作、凝聚共识和解题破题的互动平台。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律师三百多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胡云 《经济前沿》2007,(12):25-27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实际上,政策和科技也要求投入作保障,因此农业投资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农业投资不仅要靠政策,更需要坚实的法律保护,然而我国当前并没有完善的农业投资法律保护体系,应当加大农业投资法律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试论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倪新防单建尧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是指国家从法律上确立对本国海外直接投资进行保证和扶持的制度与措施。这是维护本国利益、促进海外投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与此很不相...  相似文献   

18.
李晓玲 《国际经济合作》2023,(5):39-51+92-93
近年我国对非洲投资快速增长,而投资者常面临政权更迭、战争暴乱、外汇限制、法律政策不利变动等政治性风险。鉴于我国与非洲国家的良好外交关系,国际投资仲裁作为去政治化的法律工具,相较外交保护更适宜应对在非投资的政治性风险。然而我国投资者寻求国际投资仲裁解决中非投资争端存在多种法律障碍,主要包括已生效投资条约覆盖率低、仲裁范围受限、“岔路口条款”过于严格、对投资提供的实体保护水平较低,以及裁决执行困难等。当前,中国政府需推进与非洲国家商签或更新投资保护条约,提高保护水平,采取综合措施敦促东道国执行裁决,探索建立有中非特色的投资争端仲裁机制,为我国投资者启动国际投资仲裁解决投资争端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保障措施属于一种涉外行政行为,其执掌机构既要符合国内宪法及法律的规定,又需遵守国际法之约束。中美保障措施的执掌机构虽都采取了"单轨制",但内部的分工制衡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比较,使我们认识到保障措施的制度设计,突出了行政权力上的领导,这样的安排既可以保证保障措施规范的实施,又可以减轻国内贸易保护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包毅 《经济前沿》2006,(8):52-54
伴随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加大和加入WTO后的前进步伐,我国的境外投资越来越多。境外投资立法是我国涉外立法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境外投资起着保护、鼓励与管理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境外投资存在着缺乏统一立法、透明度不够、缺少对民营与私营企业的立法以及鼓励与支持措施不健全等问题。为此,笔者试图对建立和健全我国境外投资的各项制度,完善我国的对外投资立法作初步的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境外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