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在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假定条件构建地租理论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引入地租理论模型,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同时发生作用这一内涵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地租理论模型的影响。文章还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引入虚拟价值的范畴,并在新假定条件下重新构建了地租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地租理论。最后,文章根据这一新的理论模型,对人类有效使用土地自然资源和维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房地产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以及政府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城市绝对地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绝对地租理论是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理论界对城市绝对地租的认识存在着意见分歧,本文运用《资本论》中的地租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土地经济运行的实际,探讨了城市绝对地租的特点,来源和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深 化,为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地租之我见     
董晓红 《经济论坛》1996,(11):19-20
地租之我见董晓红我国人多地少,土地浪费却十分严重,其根源在于地租理论上的缺陷。本文拟重新解释地租及其公式,并针对西方经济学的地租学说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研究地租,需首先搞清土地租赁双方的经济关系。土地租赁主客体双方具有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土地所有者...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们曾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分析城市现象的有力工具,然而之后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从理论流派来看,存在两个主要的理论分支,但两个理论分支均存在各自的理论缺陷.将地租纳入“投影工嵌入”这一调节学派的核心观点,考察其对地租水平以及对空间隔离等城市现象的影响,在回顾最富有争议的地租类别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致的地租类型学.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地租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 ,它的外延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在早期的经济学家那里 ,地租是专指土地租金而言的 ,到了近代 ,它已经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了。在现代经济学中 ,它进一步被用来表示由于政府行政干预形成的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本文从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探讨地租理论的这一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结合水资源具体情况,可将水资源地租区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类型。水资源地租理论的提出,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水业经营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性作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桁林 《经济经纬》2013,(1):27-32
地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土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梳理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并检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成效。李嘉图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和相对(极差)地租,这种理论的实践后果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印证与验证。第一,到底要不要绝对地租,是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剥夺还是任其自然演化,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二,相对地租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得失,应如何选择?这些都是问题。笔者借助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加以全面系统地审理,深刻反思土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随着我国农地制度及所有权的演变,我国农业地租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也不断随之而变化,我国税费改革后,地租及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又出现了新变化,在新形势下,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指导下,要想解决新老问题、发挥地租对农业经济的调节作用,必须对一些概念、范畴和实践演变作一个清晰的整理。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期地租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租问题,是马克思《资本论》中阐述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中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个现实疑难问题。本文拟就经济转型期所必须面对的地租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农地地租变化的分析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由于不需要继续缴纳各种地租,因而对农地更为珍惜,不愿意流转农地.同时,免税和补贴政策促使农地价格上升,也制约了农地流转.笔者认为,地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土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地租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农业经济中的许多现象均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与之相伴随,城市经济中的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也日益突现。表现在: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摊位费迅速樊升,土地使用费增值,泊车费在“黄金地段”明显偏高,旅游景区餐饮及其他旅游资源价格居高不下。上述现象的本质在于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垄断地租是客观存在的,如任其发展,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社会主义国家,垄断地租应收归国有,同时,要对土地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13.
斯密认为绝对地租是自然力生产的,李嘉图等同了价值和自然价格,便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比工业多年生产的剩余价值便转化为绝对地租,他并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较低时,取代原来的绝对地租的地租如何决定;考茨基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表示怀疑,并认为农业资本周转时间较长抵消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作用;杨学成认为绝对地租原来只是劣等地才有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等地和优等地也有了。为了统一地解决非农用地的绝对地租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优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时的绝对地租问题,他提出了绝对地租来源和形成新解;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小产权房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解决的难点。小产权房的产生与发展是多方面原因所致。在一定程度上,小产权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形成了中国房市的"双轨制",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基础,将土地价值从源头细化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同时提出住房建设体系划分为"元"和"级",以经济杠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建设。通过对小产权房进行全面摸底后,以博弈的思维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构筑法、理、情多维的利益模型,最后依情况与性质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时代,地租的内涵已经改变,劳动者不再直面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在契约合理的原则下直接缔结契约进而确立地租关系。农业资本家以地租预付为代价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并将地租作为成本的一部分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由此,通过对地租的演绎分析,归纳总结出一种新的资本运动形式,即资本转嫁。通过探讨资本转嫁在非地租要素中的应用,分析资本转嫁和资本转移的辩证关系,进而明确成本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前提,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本文用马克思的观点解读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地租及各种地租存在的原因、条件都成立,农村集体组织可以拿到绝对地租及级差地租I,农民应该拿到级差地租II,但在农地流转、征地补偿中,级差地租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的实现问题,所以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解读我国农民收益的分配问题,对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地租量的确定在文字叙述上有所差别。据此,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讨论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确定,得出结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这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次序的区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调整改革政策等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部分,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基于此,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地租分配等方面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完善中国农地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值上升的结果,是土地产品价值实现的要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下,尽管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是不同的,其基本内容都是剩余产品在初次分配中向土地所有者的倾斜。因此,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核心不在于消灭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本身,而在于缓解收入分配带来的社会阵痛。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在投机资本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复合式发展的特征。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研究的新视角,为政府宏观调控应对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松 《当代经济研究》2021,315(11):38-46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