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先玲  王彦 《特区经济》2009,(11):252-254
利用1985~2007年的城镇居民各阶层收入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等收入阶层对其它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但是其它收入阶层对中等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贡献却很小。因此,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收入,对缩小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003-2007年我国各地区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说明当总产值每增加1元时,中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加的最多,为0.65元,西部地区其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较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落后,发展的潜力大,投入回报大,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可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渐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领域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在对收入分配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收入分配机制的制度完善进行探讨,提出了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税收综合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我区经济运行趋势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为明显进展,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落差较大,而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又相对有限.下半年,受国际国内经济稳中趋降的预期影响,要实现我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三、四季度投资增长压力较大.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地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步伐,培育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府把旅游消费作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引擎和主要抓手。本文结合我国2009年2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基于分城乡的视角实证检验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及其引致的投资、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我国政府以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是,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农村居民。据此,本文提出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构建"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的协同机制,分类推进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相应改善。但相对于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增长较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如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两个同步",对于实现"十二五"确定的实现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一)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98元,居全国第10位,比2005年增加8561.21元,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0-2007年山东省的统计数据,从R&D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关联度法对经济增长与各因素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实证.结论表明:科技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山东省经济增长有日月显的正相关性,且居民消费水平对山东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臻 《中国西部》2014,(7):66-67
<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增速创下14年的新低。而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跑输"了GDP增速。  相似文献   

9.
韩雯  张红梅 《特区经济》2008,(7):207-208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保险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态势。结果显示:贵州省GDP与保费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中,保费收入对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力度低于投资和消费;短期内,保费收入滞后一期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对GDP无显著影响,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贵州省有关部门可积极支持保险业发展.全面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贵州省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上半年消费继续较快增长的原因 第一,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2010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2%,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1.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3078元,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了居民消费增长潜力理论模型,并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得出“十二五”时期浙江居民消费支出将增长近50%,对增长潜力的贡献大小依次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口增长,其中,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超过80%,城镇化率每提高1%,对居民消费增长潜力贡献率为2.14%。“十二五”时期,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在交通通讯、文教娱乐、衣着和家庭设备等发展型或享受型消费方面支出增加较多,优化了消费结构,但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占比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揭示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内部结构变化特征;从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农业生产经营、土地政策、农村金融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拓宽农村金融投资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省际人均GDP的基尼系数、投资和全国GDP的增长率为变量,本文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来探究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投资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在短期有助于投资,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害;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海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旅游经济驱动因素中存在的时滞效应与延迟效应,采用含有时滞变量的GMC(1,N)模型对影响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旅行社固定资产是现阶段海南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同步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有3年的延迟效应,旅行社固定资产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有3年的时滞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会促进当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增长51万元,旅行社固定资产每增加1元,会促进当年旅游收入增长1.4442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会促进第四年旅游总收入增长0.0787亿元。  相似文献   

15.
运用VAR模型方法,研究了1986—2012年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浙江省收入不平等有比较明显的"双M"型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城乡内部的收入不平等而非城乡间的收入不平等。整体而言,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曲线大致处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左侧上升向右侧下降的过渡阶段。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从短期看,经济增长具有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同时收入不平等还通过抑制消费间接制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王冬  王新 《南方经济》2014,(6):42-55
本文使用省(市)数据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只有确定性环境下消费增长的30.5%;(二)我国城镇居民尽管普遍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各地区储蓄动机不平衡,其中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且中部和东部差异较小,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差异最大;(三)样本期间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相对谨慎系数呈下降一平稳一上升的走势。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慢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区域和时序差异提示我们: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各地区收入结构和储蓄动机的因素。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全国性和区域性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差异,会造成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发生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7.
反贫困是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之一,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广为关注。目前,对此问题的探索已经获得了很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魏婕  李勇 《山东经济》2013,(1):24-29
中国经济多年持续的高增长造就了所谓的"中国奇迹",对于这种"奇迹"的真实图景探讨尤为激烈,而这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解释和判断。面对新的情景和发展阶段,未来机制转型是关键。对寻求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基本逻辑思考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找寻到合理的发展战略及增长机制,并最终超越东亚模式和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这一发展战略,得出了"采用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不仅可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能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经济公平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这一发展战略,得出了"采用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不仅可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能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经济公平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