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经贸》2008,6(11)
1993年,北京燕莎商城的建立,标志着北京市利用外资在商业领域的突破。批发和零售业是北京市外商投资较少的领域,但是近几年增速十分明显。大型百货商场由开放之初的燕莎、新东安到目前的百盛、SOGO、太平洋百货等已成立36家,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资卖场提升了我市超市管理水平,7-11、迪亚天天等折扣店、专卖店丰富了北京市的商业业态。  相似文献   

2.
姚萍 《时代经贸》2008,6(11):28-29
1993年,北京燕莎商城的建立,标志着北京市利用外资在商业领域的突破。批发和零售业是北京市外商投资较少的领域,但是近几年增速十分明显。大型百货商场由开放之初的燕莎、新东安到目前的百盛、SOGO、太平洋百货等已成立36家,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资卖场提升了我市超市管理水平,7-11、迪亚天天等折扣店、专卖店丰富了北京市的商业业态。  相似文献   

3.
抢滩、抢滩、跨国巨头来得快 根据入世协议,到今年年底,我国零售业人世后的3年保护期将满,届时将全面放开国内零售业市场。为此,今年4月16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签署了8号令——《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自6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规定,从今年12月11日起,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一些诸如地域、股权、数量、外资进入形式等方面限制性要求,这些必将加快外资投资国内商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一、狼来了,中资银行吓跑了吗?今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银行业的开放步伐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国内金融市场将向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中国的银行在入世后,将丧失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利润部分也会大大缩小。”这是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斯-莫里当初就中国入世对金融业的影响所作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环境下的中国商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并购成为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并购取代新建成为国际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主流方式的原因,研究了商业外资并购的主要对象及并购方式,提出通过流通业的重新整合、弱化外资弥补商业资本缺口的观念,强化择优引资意识,推进流通产业的国际化,加强流通模式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手段来应对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漫江 《经济师》2009,(6):40-41
在2004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根据“入世”承诺,全面开放中国零售市场,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取消了对外资商业在地域、数量、股权方面的限制。外资零售企业的独资数量明显增加,并购案例明显增加。在新的市场格局下,我国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而且已经起步。为了实现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文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4,(10):15-16
我国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速度进一步加快,内外资商业企业即将在公平的市场环境展开全面竞争。中国零售业能否被外资零售企业所掌控,内资零售企业是否会大数量地被挤垮,又一次成为一些零售企业和人士担心的焦点。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余人 《经贸实践》2004,(6):53-54
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即告结束,中国的零售市场将完全对外资开放。“狼”真的来了,面对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面对入世后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对外资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本文从政策体系、国民待遇、投资领域、西部大开发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分析,总结了中国外资政策在“入世”前后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时曾承诺,商业流通业的开放时间为4年,本希望在仅有的4年保护期内好好强身健体,不料外资进入的速度、深度大大超过了入世承诺。目前,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分都已进入中国并急速扩张,对我国传统服务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它们重金买下城市黄金地段,吸纳并控制中国制造商,逐步垄断中国流通业的5条命脉:市场、人才、企业品牌、供货商以及国内外两个市场渠道。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我国零售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蓓 《经济师》2002,(5):50-52
入世后 ,零售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日益加大。随着更多外资的大举进入 ,对国内零售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面对挑战与机遇 ,我国零售企业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这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入世后市场经济主体及行为的复杂化,新闻媒体中有一个话题日见趋热:市场要不要讲道德?什么样的商业行为才是我们应该提倡和遵行的?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号称成熟市场经济,但像通用电器这样声名卓著的公司.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也出现了与西屋电器联手操纵价格的丑闻。至于类似著名公司如安然、世界通讯等发生的商业丑闻还能找出很多,这些都说明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商业规划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人均商业面积。到底人均商业面积应该为多少合适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而且,我们首要的问题在于走出对“人均商业面积”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自1992年我国开始有限制有条件地开放零售业,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零售商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从总量上看,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当然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绝不仅仅表现在总量上,对比20世纪90年代,各项主要指标均大幅上升,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呈现出经营规模多层次、经营主体多样化、经营形式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我国畜牧业将在更深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尽管目前我国初级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入世后按照开放市场的承诺,我国将大幅度削减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放开贸易经营权、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等。到2004年,我国畜产品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普通税率45%、优惠税率25%降至12%而且价格的透明度将更高。面对进口的冲击、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冲击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抓住过渡期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入世承诺,五年过渡期满的中国快递业已完全对外资开放,国际快递巨头纷纷加快在华网络扩张,中国快递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同于普遍服务,快递属于竞争性商业服务;但由于行政垄断性和自然垄断性.快递业又表现出极强的垄断特点.入世过渡期满后,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邮政垄断,寻找垄断和竞争的最佳结合点,来加快邮政改革和民营快递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增强民族快递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商业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振荡,"十五"期间我国商业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与外资的冲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应该制定一个"十五"商业规划,对商业网点、商业布局及相关的商业法规进行统筹规划与调整,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明确商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时代经贸》2005,(7):12-12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资企业进入批发流通领域控制甚严。根据入世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允许外资以独资或控股的方式进入批发和分销领域。  相似文献   

19.
吴占军 《技术经济》2003,22(7):24-26
<正> 一、在“入世”过渡期内,我国证券业面临的状况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证券市场将全面开放,并要服从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在“入世”过渡期内,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外资全面进入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最终会全面开放市场,使得外资能从事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切业务。对于证券市场准入原则,我国所作的承诺主要有确保在华  相似文献   

20.
卢和诠  王坤良 《经济师》2006,(10):50-51
2004年12月11日,中国按照加入WTO的协议已全面开放了国内零售市场。2006年3月1日起,绝大部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审批权已从国家下放到地方,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商业领域的门槛又进一步降低,这将加速外资零售业进入我国的步伐。文章分析了外资零售业进入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及我国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