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在金融约束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金融约束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和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发展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导金融资源回流农村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特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确立了战略性目标,即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制度伴随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而产生.直接影响金融体制的构建,并从根本上决定农村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性质特征和效率。其功能主要体现为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约束和激励功能、协调经济的功能。具体包括: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外部性;促进经济效率:界定权利边界。  相似文献   

3.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体系 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按照现代产权理论,明晰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进行企业化经营,实现自负盈亏。有效率的产权是竞争性的,目前农村基层金融组织单一合作制产权形式及模糊不清的产权关系,既不能满足农村产权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也会因缺乏竞争而效率低下。因此,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武义县农村金融体制现状及金融需求变化特点 武义县的农村金融机构也随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相继推出.最近的改革无疑是2003年下半年启动的以明晰产权和完善管理体制为中心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酝酿中的还有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和农业银行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5.
《西南金融》2004,(12):1-1
按照中央、国务院要求,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深入展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产权关系和管理责任,深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兼并重组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历了1978-1992年恢复与重建、1993-2002年多样化体系雏形显现、2003年至今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农村金融改革以增量改革为主,具有明显的政府外生推动的渐进性特征。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相互协调的农村金融体系。在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所有制中性、激励不相容以及多目标冲突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的农村金融改革,需要统筹考虑、整体推进,理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推进农村信用社和省联社改革,鼓励私人资本试水农村社区商业银行,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放权地方金融监管,完善中央与地方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一直存在着效率困惑:在整体资金配置效率方面,表面上完整的金融供给与大量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并存;在金融机构经营效率方面,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低下同时并存。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之谜,已经成为长期困扰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本文认为,“机构路径”的改革思路是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制度性原因,而农村金融生态欠优是农村金融效率困惑的根本制约。因此,突破农村金融效率困惑应在用金融功能观指导农村金融改革的同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拓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群体,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石门县为样本,详细调查了该县近5年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普惠金融的需求变化和新趋势,并地论证了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新型机构准入、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模式、普惠金融政策激励约束机制、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产权结构合理、竞争充分的普惠金融体系、健全普惠金融政策激励约束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金融效率观与金融效率实证评估框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金融深化论和金融约束论相比,赋予了全新的金融效率观。在揭示金融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效率的实证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及企业异质产权结构导致的融资约束差异和代理成本理论,从产权性质视角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发展对上市公司微观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减轻非国有控制企业的融资约束,反而强化了不同产权性质下的融资约束差异,政府对国有控制企业的"父爱情结"拖累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国有控制企业不断获得扶持性信贷补贴,其投资效率没有明显提高;而非国有控制企业的信贷融资约束日益严重,投资效率持续下降,导致其投资效率低于国有控制企业,形成"双重效率损失"的现象。两种产权性质的企业都没有达到资本配置效率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缺陷及改革模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合作金融产权制度自身的缺陷,以及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设计,尤其是股权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产权改革成效不明显。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根据不同地区情况,采取多种模式改造农村信用社,形成多种产权形式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以机构观为指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忽略了对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关注,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单一化成为了农业产业链组织运作和发展升级的制约瓶颈。在现行金融环境的约束下,充分发挥金融功能,修补金融链条中的缺环,使金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实现金融链条与农业产业化链条有机结合,是解决当前农村金融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建了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农村资金又大量外流.农户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约束。正规金融对农户的信贷配给和信贷约束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热点争论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我们对正规信贷约束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三农目标约束下农村金融改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春 《金融纵横》2009,(9):46-48,59
农村金融改革的宗旨和目标制约着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本文在历史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将农村金融改革定义为三农约束下农村金融效率的最大化,以此为标准分析了2003年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效果,并对未来农村金融改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重目标约束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处理好激励不相容问题。当前由国有资本主导的外生性农村金融改革存在双重目标约束,无法有效调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平衡双重目标约束,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育农村内生性金融机制,其中弱化政策目的、转变监管思路和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金融效率视角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对国内外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进而提出在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研究农村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运行效率及效率评价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和框架,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上差异需求与分层供给行为选择的相关约束机制模型,分析了相关约束机制变量对农村金融供求行为选择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相关机制变量,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供求者的匹配性行为选择,改善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和框架,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上差异需求与分层供给行为选择的相关约束机制模型,分析了相关约束机制变量对农村金融供求行为选择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相关机制变量,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供求者的匹配性行为选择,改善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与土地产权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有利于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善农户的信用状况,从而提高农村的贷款可获得性,解决现有小额信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匹配问题。本文对农村金融、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回顾新中国土地改革历史,总结出逐步还权赋能,提高农民土地产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演进逻辑,进而剖析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土地改革中深层次问题,提出通过土地产权抵押改革拓宽农村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提高农村贷款额度、期限,降低贷款利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型主体金融需求迥异于传统农户,更适合传统农户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型主体金融需求,并成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瓶颈。本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整个农村改革发展的宏观视角,全面剖析了金融创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制度约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