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曾宪达 《现代商业》2014,(15):150-151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随着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中小企业必需依赖于集群网络的创新发展和借助于集群网络进行探索性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目标。本文从集群网络内中小企业自身、集群企业网络和集群支持网络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探索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是一个有生命动态发展的组织,集群网络内部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网络协同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协同创新效应显著提升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为此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别对集群网络中主导企业的网络行为、集群网络的形成机理和集群网络协同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就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对本地知识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集群企业陷入发展路径的低端锁定,因此集群企业需同时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以获取不同的互补性资源。文章认为供应链组织为集群企业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浙江省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本地和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显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组织学习能力在供应链知识协同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集群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动力激发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其中动力激发主要有"面对面"的市场激励、需求激励、竞争激励与针对性的政府激励和集群文化激励;集群型企业家具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特征、创新优势及示范效应,更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优势;集群内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主要沿着地方企业网络及企业家之间的私人和公共网络扩散。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爆发,高科技产业集群已经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最为成功的模式。本文通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网络主体具体利益关系以及知识特性的分析,提出由于合作创新需要共享彼此的知识和资源,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企业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流失与扩散,而知识本身的特性也在无形中促成了知识产权风险的形成。本研究从搭便车行为、契约的不完备性、机会主义行为三个层面阐释了所形成的知识产权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构建了创新网络下合作创新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动态开放创新网络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使其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集群自身演变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现实中有很多集群逐步演化为"锁定"和僵化的系统,丧失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陷入创新困境,甚至于衰落或衰亡。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开放的产业集群网络系统,突破产业集群发展特定阶段的"锁定"和僵化状态,以实现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促进集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宁露娇 《商业科技》2014,(19):264-265
创新是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随着集群创新理论的不断深入,网络视角研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社会资本包含的信任、规范、合作等对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创新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集群的内涵、演变,及基于创新网络的集群创新研究;然后重点梳理了社会资本影响集群创新的相关文献,并就该问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由核心企业主导下的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所形成的核心企业创新网络。本文在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集群创新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结构。创新网络治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企业的知识控制力对创新网络治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从知识权力视角,基于信任、知识控制力和知识影响力等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中间性组织模式优势、集群技术创新的分工优势、集群创新的扩散作用优势、优越的学习能力优势等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利用和培育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相关政策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值创造能力和升级能力也存在差异。由于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升级与其所处经济区域的发展状态及制度模式密切相关。研究了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和网络外部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周雷 《商场现代化》2010,(24):140-141
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产业集群创新的研究也难逃此转变。本文首先介绍经典的网络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然后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讨论社会网络分析在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忠华 《商业时代》2006,(28):81-81
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中间性组织模式优势、集群技术创新的分工优势、扩散作用优势、优越的学习能力优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利用和培育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风险、市场风险、组织风险、人力资本风险等方面,分析高技术企业集群降低创新风险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包括创新企业治理机制、风险资本融资机制、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技术、信息流动机制、创新网络合作机制、集群品牌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的蔓延,集群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汽车产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跨区域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和嵌入型全球创新网络,才能使自己最大程度的掌握具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在充分了解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集群创新开放度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以保定市汽车产业为例实证研究创新开放度对集群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和综合效应;才能够总结出在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的适应未来保定汽车产业发展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吴芷静 《商业时代》2012,(15):117-118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使企业在交流中进行技术创新比单个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由此导致了技术创新"网络范式"的兴起。研究探讨集群各行为主体的关系以及合作网络如何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国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保持产业集群持续的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屈焰 《现代商业》2013,(17):175-176
本文基于波特模型,研究创新驱动型集群的内涵、组织和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网络、集群要素间的合作或协作是创新的重要来源。政府、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都有望成为集群创新的领导者。集群治理模式是集群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欠发达国,非正式制度、政府、跨国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创造条件,引导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建立互信和交流文化以推动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7.
创新优势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成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敏  张廷海 《财贸研究》2004,15(3):91-96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的企业集群研究再度兴起。本文在初步构建了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维度构架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企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缺失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效率的制约与影响。最后从政府、集群和企业自身的角度 ,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效率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杏珍 《商业时代》2007,(25):39-42
市场型企业集群的发展同样存在着生命周期。如何延长集群生命周期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组织形式,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知识溢出效应、公共物品的便利性和开放性等性质,提升了企业集群资源共享、合作效应、降低创新风险、更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和扩散速度、社会网络功效等的竞争优势,成为推动集群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从集群生命周期的角度构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便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强家霄  解亚萍 《中国市场》2011,(23):203-203,207
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生产模式是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需求结构及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它能够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一个高效运作合作网络平台,使集群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创意产业集群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模块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实现地理范围内的网络创新发展的同时,主动融入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20.
创新网络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社会组织参与技术创新、发生自身优势、分担创新风险的主要手段。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创新网络研究概况,创新网络界定及建设创新网络的层次进行了系统述评,展现了学界研究创新网络的基本态势,剖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