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质为产业布局协调重置,是生产资料在区域间的再优化与再分配,最终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内人才一体化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布局相结合出发,分析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持久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一体化和协同发展已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着力点。京津冀港口承担着京津冀地区国内外运输及商业往来的重要任务,是重要的对外窗口。京津冀地区港口各自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体制落后、重复建设等诸多弊病。借鉴国外港口群发展经验,依托各港口具有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以及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涉及到产业转移与转型、组织与人员的迁徙、区域经济的提升等,对于京津冀三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社会资源的整合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需要金融协同发展,以推动产业布局重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资本有序流动,更大限度地支持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背景,该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3地市三大产业中农业的比较优势。首先,利用统计数据,计算了京津冀各产业的区位商与农业产业内部农林牧渔业的区位商;其次,应用农产品产值、产量或规模比较分析了京津冀3地的农产品生产优势。结论显示:在三大产业中,河北省农业占优势地位,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有比较优势,天津市的第二产业较有优势。在农业产业中,河北省农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农产品供给中,河北省粮食、蔬菜、水果的人均占有量远远超过人均消费量,而京津两市的人均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自给,河北省的农产品自给所余可以供给京津两大城市居民消费。所得启示为: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京津冀区域应当构建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市场运行体系,建立京津冀农业社会服务一体化体制,构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生产服务和消费的经营体系。有利于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对协同创新内涵的分析,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提出高校协同创新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完善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空气污染困扰着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处在区域中心的保定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把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绿色、循环、低碳、高端”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主动吸引其落户保定,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在此基础上带动区域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划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林业经济仍不能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森林资源仍不能合理有 效利用。而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是转变黑龙江省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缓解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 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整体协调发展,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 13个市的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林业循环经济指标控制层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评价结果 分析出黑龙江省各地区的林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运用SPSS软件对主成 分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13个市划分为三个区域,综合主城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从资源减 量化投入、资源利用率、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几个方面分析各区域发展状况;最后,结合各区域林业循环经 济发展状况,林业产业和资源禀赋特点,构建出适宜的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将冀北地区的发展确定为承担生态保障与水源涵养功能,文章基于长期以来该区域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特征,研究了该生态涵养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为该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了影响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模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政策因素四大类37个影响因素,借助于统计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归纳为5个公因子,利用SPSS软件回归模拟结果显示各个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将四大类通过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拟合优度较高,影响因素通过分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些影响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结论]依据定性分析假设与计量模拟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提出对策建议:继续加强生态建设项目的推进、适度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加大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投资力度、实施资源节约型生产创新模式以及健全和完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大量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家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该文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了以农田循环为基础,链接农户循环,铸造农村循环,构建农田—农户—农村"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空间尺度;循环农业的组织形式应以政府为主体,拉动农户,联动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黄淮海区域未来5~10年循环农业的发展应以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秸秆菌业循环利用生产和秸秆养畜循环利用生产等为主导模式,并研发创新相应的接口技术,以期建立黄淮海区域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全面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对四川省农业资源的情况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四川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3种发展模式。挖掘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农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薄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本较高、农村劳动力匮乏等瓶颈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治污理念等加快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四川省及其他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在低碳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低排放、低污染、低投入、低能耗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低碳经济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挖掘制约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几点问题,如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偏低、农业科技含量低,转化成果速度慢等。明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的选择途径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经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经济。并提出建立低碳能源结构、建立低碳的生产结构、实施低碳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相似地区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如何选择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究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试图找出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出路,以期为可持续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递进法,分析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挖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为之提出解决方案。[结果]发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农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差异明显及农业技术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传统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带来的生产无视生态、分散经营无视集约经营等所致。[结论]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为此应着重加强农村建设,培养农村服务人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经营化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贫困率高。这种状况既制约着西部地区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对全国城乡一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与头脑风暴、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构建出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份,近年来积极探索适合该省省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就河南省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该文指出了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林果业循环经济基础发展薄弱;二是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政府调节作用有待加强。对于未来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一是需要政府协调引导,形成发展合力;二是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业链条;三是需要农户积极参与,践行循环经济。让更多农户掌握生态林果栽培技术,将更多新技术与高效节能新装备与产品推广下去,促进林果业循环经济在更广阔的范围开展下去,让循环经济真正深入人心,实现河南林果业种植地区户户参与、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京津翼休闲农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框架下的潜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分析协同发展框架下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结果]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开发潜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北京与天津发展潜力显著大于河北主要市区,而河北地区休闲农业本身也呈现东部地区发展潜力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小的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结论]京津冀休闲农业在协同发展框架下整体水平较高,受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优势显著,围绕京津冀休闲农业已经展开了多种活动和项目,但同时面临着区域不平衡问题;应积极根据政策引导基础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全面发展机制,延伸京津冀休闲农业品牌体系,以充分开发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可持续农业的不断改革,农业发展也趋于生态化,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文章以河南省为例,结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纳入自然资源投放量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指出生产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和劳动增长数、资本增长数、自然资源投放增长数对经济增长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文根据模型对河南省得循环型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河南省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措施,为促进河南省农业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