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林旻 《福建金融》2008,(8):51-53
人民币NDF业务是金融衍生产品之一,其发展过程与监管思路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对人民币NDF业务的特点、发展概括、避险和套利方法、监管进行介绍,进而从监管政策、市场定价、专业人才、涉外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方面.对稳健发展我国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世界对金融机构和机制的重视,再次强有力地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和机制体制的完善关系到本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市场摩擦的存在以及过度的套利和投机行为的存在使得金融行业在繁荣的背后埋下了危机的隐患.1992,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推动了上交所的发展.目前为止,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迅猛、非常繁荣,但是不能排除底子薄、市场泡沫的存在带来的隐患.尤其是近几年房价的不断走高,清楚地表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存在,影响了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套利机会的存在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健全而完善的市场中,如果存在套利机会,那么套利者的套利行为将会使之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例,检验是否存在套利机会.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发生的票据融资事件反映出金融体系内部的金融通道乱象问题。不少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偏离自身的职能定位,通过创新金融通道"串联"模式实现资金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层层叠加延长资金链条,借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金融通道成本最终将转嫁给资金终端需求者,从而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要根治这一金融乱象,必须通过加强监管,促使各类金融机构坚持其市场定位,约束金融机构的主业边界,通过围绕主业的创新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8—2016年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和中国同174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空间结构和密度布局对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对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研究表明,东道国内部监管强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之于中间品样本组,对信息融合需求更高的最终品样本组中,银行国际化促进贸易往来的效应更加显著。本文从理论上为全面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从实务上为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8-2016年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和中国同174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空间结构和密度布局对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对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研究表明,东道国内部监管强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之于中间品样本组,对信息融合需求更高的最终品样本组中,银行国际化促进贸易往来的效应更加显著。本文从理论上为全面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从实务上为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交叉性金融创新的监管套利路径与博弈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婷婷 《上海金融》2012,(10):57-61,117
金融危机以来,"监管套利"被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视为引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内金融监管套利的易发部位和治理难点即存在于跨部门的交叉性金融创新中。本文从金融功能交叉、渠道交叉、政策许可交叉等视角考察了交叉性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经营策略、业务形态、交易条件的实质性影响,并由此归纳了监管套利的三类路径和手法特征。同时,通过基于非竞争性金融监管环境和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套利行为与监管博弈分析,考察了有效监管的关键性条件,并就减少政策制度重构时滞以及强化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提出了具体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15,(4):8
金融混业经营近来又是市场一大热点话题,这个话题,曾在1999年,因标志美国混业经营开始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出台而在国内外理论界热闹一时,但那时国内市场上真正有动力做混业的金融机构并不多。今时已不同往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叠业务,分业监管带来的套利机会以及跨界经营伴随的更高收益,都使当今市场从内里燃起了对混业经营的真正渴望。市场在追求效率与收益、监管在探索风险与安全,混业风潮新起之  相似文献   

8.
贾正晞 《新金融》2016,(10):31-37
本文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为监管资本规则的演进提供外部驱动力,风险计量工具的进步为其提供内部驱动力,而且监管资本规则是伴随风险管理"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而演进的。本文着重研究了市场风险监管资本规则的演进。首先,论述了其演进满足上述一般规律;其次,分析了市场风险监管资本规则演进的三大特征,即其在与监管资本套利的博弈中演进,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覆盖范围在规则演进中不断扩大和内部模型在规则演进中产生重要的协同效应;再次,研究了Basel IV市场风险监管资本规则的最新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现行市场风险监管资本规则的主要不足,并对监管机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央行应从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经营活动过程、市场退出等多环节严加监管,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商业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现象,这种监管套利程度呈现上涨趋势,是金融风险增加的表现。本文利用TVP-VAR模型对监管套利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加强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方面的监管对短期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这论证了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指标考核下存在监管套利行为。第二,加强流动性比例和拨备覆盖率方面的监管对短期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产生了负向的抑制效果。第三,近年来陆续出台的理财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压缩了短期理财产品的监管套利空间。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抑制监管套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发展阶段,股指期货市场所提供的套利机会各不相同。为实证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的价格联系机制以及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和与其紧密相关的ETF基金组合构筑套利模型。在综合测算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正向套利机会已不如前期显著,股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套利者需要注意中国资本市场十分复杂,虽然正向套利机会趋于减少,但不排除反向套利机会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做空机制的引入使得投资者不再局限于单向做多的策略,而是可以通过套利对冲,获得稳定的收益。本文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可行的几种套利策略,包括期现套利策略、统计套利策略、定向增发套利、大宗交易套利以及并购套利,对多策略套利方法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监管套利: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辰宙 《新金融》2009,(7):11-15
监管套利是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也是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重要原因.通过本次危机,监管套利对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套利行为的盛行已将监管体系的漏洞暴露无遗.对监管套利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改革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还是对避免今后类似危机的重演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以监管套利的内涵与实质为起点,分析了产生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地探完了减少监管套利机会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效应等市场无法克服的缺陷及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发达国家监和当局均对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设立资本充足性要求来防范风险,以求达到保护投资者,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及市场公平的目标,对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核心在于对证券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设立愉当的资本要求,各国及国际组织对证券公司市场风险的监管方法各具特点,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存在逐步统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期权平价公式反映了欧式看涨和看跌期权之间的一种平价关系,如果市场价格与这种平价关系不相符合,投资者就可能获得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在价格有效的证券市场上,这种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是不存在的。本文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上股票期权的价格及其相应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检验现实数据是否符合期权平价关系,给出相应解释,以反映和分析中国股票期权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往文献对理财产品的研究较少,且这些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关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等定量分析更少见,本文力求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测度结果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无论从单项产品还是从总体来看,监管套利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理财产品的监管套利风险在增加。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本文认为,应该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措施进一步防范理财产品监管套利风险。第一,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做好分类监管,尤其要做好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重点监管。第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配合遏制理财产品监管套利可能引发的风险。第三,从深度上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纳入监管体系。第四,将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目标。此外,在适度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交易的同时,要有效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察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演化特征,提出市场拉动和监管助推是商业银行国际化最为关键的两个驱动力:从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变化趋势看,市场需求将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最根本驱动力,企业"走出去"数量的增加、并购方式的频繁采用和企业"走出去"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跨境发展和开发新业务;银行业监管机构通过完善监管政策、提高监管水平和放松管制等,有利于培育银行业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经营效率和规范业务创新,进而促进商业银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银行可运用信用衍生工具实现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的转化,给银行带来了跨监管框架的套利空间。本文梳理了现行巴塞尔框架下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监管规定,并以Archegos案例中的总收益互换(TRS)工具为例,总结了当前的监管漏洞及银行对潜在风险暴露计提资本不足带来的套利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克菲 《新金融》2018,(3):11-16
本文基于美元和日元在货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国际经验,从货币价值储藏职能的视角对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行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资本市场国际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进一步扩展的驱动力。与其他国际货币发行国相比,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度仍然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鉴于此,本文建议: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注重国际化的深度和质量;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注意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竞争趋势,跨业经营逐渐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流发展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可能从跨期风险分担机制的瓦解、反馈效应的强化、跨业风险传染三个方面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冲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对结构性套利的追逐,主要体现在杠杆率、信息披露与消费者保护等方面;二是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上主要监管体制的审慎性效果以及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监管差异,本文考察了利益冲突诱发的监管"竞次"博弈。国际金融审慎监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业务,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但是,对于监管体系与市场经营模式配置错位的改革却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