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产业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背景下,研究产业网络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场理论视角,界定产业网络的场源、场力和场势等场态特征,提出产业网络场的概念。进而分析产业网络的物理形态和虚拟形态,研究产业网络两种形态的演化机理与交互作用。结合场态特征与产业网络形态,将场态效应对产业网络演化的带动作用分为6种模式,分别探讨6种模式下的产业网络演化路径,明晰其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作用。最后,剖析场态作用下的传统产业升级模式和新兴产业培育模式,为中国产业网络建设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产业创新是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在寻求新发展动能过程中,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耦合创新网络,形成以创新带动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刺激有效需求的传导机制,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比较传统产业创新链与新兴产业创新链区别的基础上,探讨了跨界耦合视角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创新链耦合机理,提出了产业创新链跨界耦合关系结构模式。各地政府应创造有利于形成跨界耦合创新网络的环境条件,通过产业创新链耦合战略,建立完善的创新资源耦合供给机制,创造新供给,在共生网络内形成创新驱动的双重动力,提高整个产业集成创新能力,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要素共享与能力协同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产业结构高端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要素存储载体和流转媒介,全要素网络能够实现资源汇集与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有利于能力协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要素网络理论的产业实现提供了环境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能够寻求更大范围、更具深度、更有效率的要素共享模式,这将颠覆传统产业集群业态,进而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产业集群生存形态。由此,在分析“互联网+”环境全要素网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的产业集群生成机理,明晰产业集群生成的3种模式,即供给导向型、需求导向型、供给-需求融合型,可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进行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提供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常态引入可持续的健康经济增长轨道,是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是实现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产生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创造、扩散等效应,促进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企业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等变革,不断培育和发展新产品和新业务,实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主要有嵌入式、融合式和集群式三种。传统产业应充分利用现有市场网络、创新平台等优势资源,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创新。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结构转型和着眼未来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在国家层面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殊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得出地方层面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结论,但现阶段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和传统产业让位的情况。根据趋同成因的不同,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识别问题界定为"因资源禀赋而促进转型升级"的正向评价和"因外部引进而导致羊群跟随"的负向评价两种类型,给出基于正向评价的技术发展路径,并提出基于外部效应的"技术引进—要素升级"和"产业转移—模式创新"两类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实体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典型案例值得研究推广"十二五"期间,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促进统筹协调过程中,需妥善处理好传统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关系。严格意义上来理解,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非截然不同或者相互对立,  相似文献   

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结构转型和着眼未来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在国家层面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殊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得出地方层面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结论,但现阶段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和传统产业让位的情况。根据趋同成因的不同,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识别问题界定为“因资源禀赋而促进转型升级”的正向评价和“因外部引进而导致羊群跟随”的负向评价两种类型,给出基于正向评价的技术发展路径,并提出基于外部效应的“技术引进—要素升级”和“产业转移—模式创新”两类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价值网、社会网、知识网和物联网四网融合理念,构建了四网融合理论框架,提出了全要素网络概念和架构模型。结合网络维力理论,剖析了全要素网络互通力、群聚力和同步力,探索了3种网络维力对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总结提炼了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包括互通力作用下的资源汇聚机理、同步力作用下的协同感知机理和群聚力作用下的泛在聚合机理。结果发现,基于全要素网络的要素资源共享与协同是产业经济变革的必然趋势,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产业将发生重组与升级等模式变革,并出现更多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资源共享协同目标驱动下将以集群形态快速发展和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10.
提炼出了价值网、知识网、社会网和物联网的丰富内涵,剖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两两融合的角度研究了四网融合机理。进而从本质、机制和过程3个层面探讨了基于四网融合的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机理,提出了四网融合下壮大式和升级式两种产业升级模式,以及缝隙填补、网络互补、服务强化、效率领先等4种新兴产业培育模式,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指标,量化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状况,发现虽然新兴产业不断扩张,但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基础性地位;新兴产业的地区发展速度差异格局与其价值链攀升速度差异格局并不一致,产业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中间需求向最终需求转变;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需求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东部工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最频繁,东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兴产业的需求最迫切;总的来看,三大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均未形成显著的互动关系,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力强于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拉动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间的波及效应不显著,产业间依存度较差,二者尤其是新兴产业表现出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累积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指标,量化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状况,发现虽然新兴产业不断扩张,但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基础性地位;新兴产业的地区发展速度差异格局与其价值链攀升速度差异格局并不一致,产业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中间需求向最终需求转变;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需求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东部工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最频繁,东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兴产业的需求最迫切;总的来看,三大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均未形成显著的互动关系,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力强于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拉动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间的波及效应不显著,产业间依存度较差,二者尤其是新兴产业表现出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累积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5,(11)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从产业转型抓起。产业转型升级从两方面展开工作: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培植发展新兴产业;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植发展的"双赢"。文章以温州为例提出了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的路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耦合系统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性以及影响因子间的耦合效应,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动态耦合演化机理,并基于系统演化理论,结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动态耦合过程及演化趋势,进而提出了产业耦合发展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加快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并抑制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发展的创新能力基础有待提升的现状,必须着重夯实基础。对比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应是营造产业协同发展环境的可行选择,而东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能为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内在的需求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信息化融合则可作为产业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具体看,应促进东北地区内部产业间的合理分工,引导地区智力资源构建动态协同创新平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围绕产业协同发展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链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正新加坡实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划,果断加大传统产业的调整退出力度,为其由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化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成功实践对当今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追赶型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适时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立新",比如确立主导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一类是"破旧",比如淘汰落后产能、援助衰退产业、保障传统产业顺利退出等。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立新"的成果较多,而"破旧"的研究相对较少。实质上,传统产业的调整退出与新兴产业的扶持发展,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传统产业对资源占有的及时退出,就不可能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两者对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结合经济转型理论,对煤炭老企业转型发展进行研究与思考,提出"调整结构、开放创新、高质高效、持续发展"转型思想";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接续和替代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定位;"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创新管理"六大转型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分析了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峰同时出现的"双峰逼近效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双峰逼近"、协调发展和"良币驱劣币"3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应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双轮驱动、良性互动"的总体发展思路,最后对这3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资源供给的日益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我国传统产业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以大量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后发国家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挤压下,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经济新常态下,应明确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的原则,通过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清洁生产与再制造、产业组织调整与产业集群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升级等途径以及采取相关政策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群式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产业链式发展、产业联动效应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综合效益好、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三大要求有效对接。其升级演进将经历种子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此外,还必须通过政府合理规划、金融支持、产业组织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手段,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