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以上,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就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对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多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十一五"规划把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一个安天下的产业,农村是社会存在的主体,而农民占中国人口的二分之一,是整个社会的主体,"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影响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着力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以及展望我国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少潭  朱亮 《发展》2003,(9):74-7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西部,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发展。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既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根本途径。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因此,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需要,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甘肃是一个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这样一个自然生态条件十分恶劣,而农业人口又占绝大多数的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什么?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有哪些?农业发…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0-122
文章认为,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关键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农业经济发展事关整个经济一盘棋,农村“破题”对整个经济体制的触动很大。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资金投入,而提升农业发展速度更取决于资金的投入量,认识现行农业投融资体制状况对今后的实际操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逐渐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比很大,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会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中逐渐应用多元统计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人口总数8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生活资料来源,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农业生产的丰歉,不仅直接影响农民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城乡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而且波及轻、化工业等加工业和对外贸易,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但是,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一直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0.
张志暹  李爱萍 《发展》2005,(6):18-19
民为国之本,农为民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都以农业和农民增收为主题下发了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省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农业省份,“三农”问题尤为突出,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其关键是防范农业风险,发展农村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惟有农民的腰包鼓了,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甘肃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现状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2.9%,…  相似文献   

11.
凡兰兴 《特区经济》2012,(1):165-167
本文在分析跳出农业反哺农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开发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门路、鼓励返乡农民工涉农创业及提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长时期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给我们很多启示。借鉴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有助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蔡超  孙倩 《特区经济》2014,(2):141-143
本文依据农业保险促进农业产出的理论基础,选用1985-2012年河北省农业保险费收入和农业GDP的年度数据,做了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河北省农业保险费收入和农业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回归结果也表明二者相关性不大,甚至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也即农业保险促进农业产出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然后分析了原因,并从农业保险的角度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珠海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条件 1.市民有支付能力.据专家分析,当人均年收入在500~800美元时,人们外出观光旅游处于进发期,有着不可遏制的爆发力.1997年珠海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2793元(折合约1505.05美元),广州、深圳、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南海等周边城市也相继迈入中等小康行列,早已超过上述标准.据旅游局调查一日游愿意承担100元以下的人占29.44%,愿意承担100~200元者占43.51%,200~300元者占14.11%,这可以满足定位于普通市民的观光休闲的都市农业项目的消费需要.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沿海都市型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天津汉沽区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尊重自然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本区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沿海都市型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继续坚持把特色农业作为发展质量型、效益型农业的载体,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努力使具有汉沽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  相似文献   

16.
段学慧 《特区经济》2006,(5):123-12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应当遵循保护农业、农村经济,进而保障农民的逻辑。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保障,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性质,应当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应当首先在全国开展农业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分类分步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帅 《特区经济》2008,(10):133-13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其居住的城市环境和休闲旅游需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旅游回归绿色、回归自然也成了一种时尚生活追求。顺应这种需求,国内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前沿农业"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和学者的关注。随着这些农业形式的发展,学术界的探讨也越来越多,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状态,但至今为止,国内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尤其对于各种农业形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用词和清晰的界定。因此,作者试图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方向,理顺现在国内研究比较多的三种前沿农业形式: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世界在朝着更加自由开放的方向前进,尽管农业补贴引起了诸多的国际矛盾和争端,但在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农业补贴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既勤劳肯干又吃苦耐劳,但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在加入世贸已经3年多的情况下,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的技术以及农民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反倾销斗争的能力没有提高呢?原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始于农民自下而上推动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改革,它极大地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净  朱德开  方群 《特区经济》2008,(6):180-181
农产品出口贸易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安徽为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来判定安徽农产品出口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大小,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量农业投入、耕地面积及人工等因素对安徽农产品出口额变动的影响,以期探寻增加农业产值、提升安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