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探讨股指期货基本定价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股指期货定价公式的理解方式,并得出了这一理解方式的政策含义。本文认为股指期货定价公式是建立在半强有效市场的基础上的,这要求股票现货市场能够对借款利率和股票年盈利率做出迅速和准确的反映。以此为基础,本文得出了这一理解方式的三项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形式为前提,提出了基于股票市场波动形式的定价模型。并依据有效市场假说得到了股指期货应遵循的微分方程,最终得到股指期货定价公式。而后又将此模型进一步扩展,提出了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股指期货价格应遵循的微分方程和定价公式。最后以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为例对推导出的定价公式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析了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并通过对世界各国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股票市场的走势,得出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上证300指数期货推出对A股指数的影响,论文最后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股指期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风险与监管制度现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完善三级风险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实时风险预警系统、实现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联动监管、建立健全市场突发情况应对系统。本文认为虽然股指期货的潜在风险比股票现货市场要大,但只要管理层能够采取合适的科学的监管方式和办法,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从而发挥股指期货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指期货的推出,大大提高了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在无套利均衡市场上,股指期货价格由相关股票组合的价格及持有成本决定,股票现货价格成为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但在动态非均衡市场上,股指期货的价格形成集中并传递大量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套利机制及时传递到股票市场,增加相关股票组合价格的信息含量,引导和发现现货价格,从而提高股市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股指期货的推出,到现在已经30多年,3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对于股指期货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2010年4月我国的股指期货也正式推出,这对我国金融业来说是具有意义的一座里程碑。本文主要从股指期货对于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流动性和价格领先之后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在总结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上,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钟正  胡新明 《海南金融》2016,(11):10-14
本文选取了2014年9月第四次融资融券扩容的23只创业板股票,结合2015年4月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推出,实证研究了不同市场状态下,卖空机制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牛市或熊市,引入卖空机制都能够显著改善股票的定价效率,样本加入融券卖空名单后再次引入股指期货这一卖空机制时,定价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相较于熊市,牛市中卖空机制反而导致了定价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洪芳 《武汉金融》2007,(10):15-18
随着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社会对股指期货推出可能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的影响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己推出股指期货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股指期货上市时市场情况的实证考察,对股指期货推出将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论文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对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对我国现货市场股市的趋势和波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股指期货不会改变现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但会增加现货市场波动性。  相似文献   

10.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是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股权分置股改革已基本完成,股市机制不断健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股票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本文在介绍股指期货基本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及稳步推出股指期货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孝岩  沈中华 《投资研究》2011,(10):112-122
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合约交割日,总体上不存在到期日效应;在中长期,股指期货推出则确实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在减小。另外,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起到引导作用,其冲击持续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大。本文政策含义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指期货开始平稳有效运行,对现货市场起到重要引导和价格发现的作用,但由于股指期货的高投机性,加强对其监管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是一种发展迅速的金融衍生产品,我国也于2010年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因此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是其最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股指期货的定价问题,包括股指期货的定价模型、股指期货无套利定价的实例分析、股指期货存在无套利区间的原因、影响我国股指期货定价的其它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胡海波 《时代金融》2009,(5X):44-46
卖空机制和股指期货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两个金融衍生品。面对美国次贷而引发的全球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对于两者推出时间的先后及在推出的时机有不同的观点。观点认为,股票卖空交易是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前提条件,必须先建立卖空交易才能推出股指期货,否则将显著影响股指期货定价效率;另有观点认为,在尚未建立股票卖空交易的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不会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造成根本性障碍,可以考虑先推股指期货再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本文针对于此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为今后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这是国内资本市场经过多年论证、磨合后,走出的改革创新一大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市场也日趋活跃.本文主要利用沪深300股指的日交易数据,引入虚拟变量,将股指期货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考察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示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引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做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国股市频频出现"千股跌停",学界、业界乃至社会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认识是:这是股指期货惹的祸,至少股指期货是一个重要的元凶。果真如此吗?本文采用股市最新样本,运用GARCH模型和适合检验非对称波动的TARCH模型,细致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问世后,虽会一定程度地放大新信息对股市的冲击,但总体上具备一定的降低股票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特别是可以消除杠杆效应,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弱负面消息对股市的冲击。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千股跌停"决不是股指期货惹的祸。与此结论相应,本文提出了应尽快恢复股指期货正常运作,以发挥其对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定价等功能,但须在此之前大力完善股指期货的监管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现货市场的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是针对股票现货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资产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自20世纪80年代首个股指期货合约在美国诞生以来,尽管只有短短20多年的发展历史,股指期货在世界范围的交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却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增长,并成为"20世纪最成功的期货品种之一"。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合约在我国正式上市交易,挂牌基准价定为3399点,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社会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的影响高度关注。本文基于EGARCH模型利用2010年4月16日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以来的五分钟交易高频数据进行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借鉴了海外学者对就股指期货上市对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基本结论。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水平,这样的影响结果是根源于股指期货本身的影响还是由于我国股指期货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的研究,对监管层制定跨市场监管制度和对投资者深刻理解股票市场并进行有效投资都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恒生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指期货市场是股票现货市场发展的产物,股指期货合约是以股票指数作为自己的标的物的,这决定了股指期货价格与股票现货价格之间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香港恒生指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协整研究,验证了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之间长期稳定的联动关系,并写出他们的误差校正模型(ECM)。  相似文献   

19.
在缺乏股票卖空机制的情况下,能否推出股指朔货?本文着重分析全球主要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和建立股票卖空机制的时间关系,认为不应夸大股票卖空机制的实际作用,强调股票卖空机制不是推出股指期货的前提条件,并且可以考虑先推出股指期货再建立股票卖空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较长周期的中国沪深300指数为样本建立修正的GARCH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指数波动性的影响效应。从实证结果来看虚拟变量的系数为负,说明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波动性影响的方向是平抑波动而非加剧波动。但是虚拟变量的系数没有显著性,说明影响并不明显。这一实证结果说明了我国股指期货的引入达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我国金融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衍生产品市场的适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