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薇 《中国电子商务》2012,(15):30-30,32
“十二五”期间,是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支撑、支柱和引领作用,而产业发展急需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本文立足福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结合福建省“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期间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十二五”期问加快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应采取的系列举措的建议,以期助力福建省实现“十二五”信息产业专项规划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北上”趋势明显,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面临严峻挑战。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福建产业定位的关键在于强化产业分工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对提高福建省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EC TOP10     
《中国电子商务》2005,(7):80-80
1、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在信息产业部日前召开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座谈会上,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对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说,与“十五”规划比较,“十一五”规划将强化专项规划,同时突出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外贸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竞争力不足、产品出口增长乏力、贸易条件日趋恶化、产业结构低级化等一系列问题,使我国一些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业正在丧失其原有的“优势”地位,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提升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构建政府、产业、企业“三位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三者各自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电子信息产业“十五”时期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但离信息产业强国还有相当的距离。信息产业部计划10-15年左右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强国。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大”到“强”的转变,关键在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解决“卡脖子”难题对缓解贸易冲突、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选取200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国家经济转型的宏观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双重的动态作用,能在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产生创造性破坏效应,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最终致使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U”型关系。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北方地区、中部地区、低创新能力地区及低金融发展水平地区更大。机制检验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和促进劳动力聚集,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并与之呈现“U”型关系。因此,政府部门应正确认识政策不确定性在短期内造成的“阵痛”现象,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消除非关税障碍,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劳动力聚集,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助力我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乐 《中国市场》2006,(5):20-23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营利性公用服务单位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境外产业园区作为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使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受益。本文回顾了十年来我国境外产业园区的发展成效,即:产业结构持续完善,空间布局逐步优化,综合效益日益彰显,各方参与度不断提升。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的总结,就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建议:应加强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因地制宜本土化建设、筑牢安全风险屏障。  相似文献   

10.
“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降低航运成本、提升与北极圈附近国家贸易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俄罗斯地缘经济重心“向东去”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优化以东北亚为重心的国际海运贸易格局基础上,为中俄开展形式更为广泛、领域更加宽广和产业协同度更加深刻的技术贸易提供了机遇。中俄都是经济体量庞大的国家,产业结构差异性较大,而生产技术相对差异和比较优势决定了两国间的技术贸易潜力巨大。中俄应借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北冰洋海运通道建设及其触发的国际产业分工和布局优化为契机,努力消除制约中俄技术贸易发展在政策、机制、法律、地缘等方面存在的消极因素,积极探索中俄技术贸易深入深度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洁 《市场周刊》2009,(10):26-28
在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布局“洗牌”中,如何找准结构调整方向和切入点,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与前些年相比,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所处的国际背景已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产业收缩、新兴经济体竞争加剧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抓住产业链中最富价值的关键环节,实现国产化配套,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价值链,彻底跳出“拉美化”产业畸形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科技兴贸”战略,是为实现我国外经贸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战略。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外经贸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积极响应中央“科技兴贸”战略的号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对提高我市出口商品竞争力,保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提升无锡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的通知》,提出重点开展八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四项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逐步改变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依靠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卢文胜 《商》2014,(9):147-148
信息产业是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它带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当前,福建省的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着诸多弊端,但台湾则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大陆与台湾产业合作的意义重大。文章描述了两岸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和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状况,进而从走向海东投资并购、返程福建投资发展、打造两岸产业链条、产业与金融相互融合、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以及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六个方面提出闽台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对策,以期推动两岸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刚 《中国海关》2007,(9):68-69
2007年7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这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的高新技术已经成长为增长最迅速、最具活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后随着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相继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世界已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味着。危机期间以“大规模、高强度”为特征的总量调控措施理应淡出政策基本面;“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将成为“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主线。本文以“后危机”时代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河南产业转型为基本思路。结合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等基本理论。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河南产业结构的变迁。进而结合国家的各项产业政策和“后危机”时代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后危机”时代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万述永 《中国市场》2022,(32):25-29
电子信息产业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其集群化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财税政策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以黄石市为例,对财税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机制、政策效果和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单一、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财税政策可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活动成本、收益、风险和人力资本供求关系的改变施加重大影响,并从建立产业多元投入机制、突出“三个导向”、建立健全产业税收体系、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设立人才基金、加大产业链招商、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财税政策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多重影响,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逐步回归法、联合显著检验法和调节效应检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多重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有助于碳排放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存在既有正向促进也有负向“遮掩”的多维关系;考虑时间和空间外部性,短期内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本地-邻地”溢出效应,长期来看,会抑制邻地碳排放效率提升。因此,需要发挥环境规制对城市减排的结构和效率双向激励,鼓励关联产业合理集聚,重视“本地-邻地”的产业分工协同。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还需要探索和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主导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桂 《中国市场》2009,(52):29-31
"十二五"期间是河南省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是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合理地选择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应将食品工业、装备产业、信息产业和住宅产业培育为河南的主导产业,通过政府扶持促进主导产业更快发展,推动全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