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效益审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效益审计的基本含义,并通过对效益审计假设构建原则等的探讨,初步提出了效益审计的四个假设前提.  相似文献   

2.
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从效益审计基本概念、需求分析和基本假设三方面探讨确定效益审计目标时应坚持的理念与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审计假设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适合于各种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的通和审计假设;二是适合于特定审计对象和特种审计场合的特种审计假设;三是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审计假设。通用审计假设有:审计必要性假设;审计对象可证实性假设;错误、弊端存在性假设;会计人员行为衡量标准假设;无反证判定假设。特种审计假设有:审计主体假设;审计方法假设;审计 证据假设。具体审计假设有:对某些具体问题性质的假设;对某些具体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的假设;对一些作案手段的假设;对一些案件涉及的范围及有关人员责任的假设;对某些具体项目审计成本、审计效益及审计风险的假设等。围绕着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审计假设的运用,具有如下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被学术界誉为“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第一人”的蔡春教授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五项审计假设即责任关系假设、正当怀疑假设、独立性假设、可确认假设和有效性假设;而武汉大学廖洪先生提出了正当怀疑假设、可验证假设、独立性假设、证据可靠假设、内部控制有效假设、审计效益假设六项假设;而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审计”研讨会(文见2003年第2期《审计研究》)上,有学者提出了四项假设即审计时空假设、有效控制假设、适当怀疑假设和可验证假设‘;《上海审计》(2003年第2期)提出了可验证假设、可信赖假设、无反证判定合理假设和内部控制局限性假设;《北京审计》(2003年第1期)则提出了第三人假设、可信赖假设、有效控制假设、认同惯性假设和审计责任假设等五项假设。  相似文献   

5.
邵丽 《河北审计》2001,(3):10-10
知识经济的兴起给审计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超过了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和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大潮 ,审计应作出积极的反映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一、知识经济对审计假设的冲击。审计假设的研究一般以会计假设为参考。如审计在建立审计对象方面的假设时必须考虑会计主体假设 ;审计在履行审计职能假设时应以货币计量假设为依据。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传统会计基本假设提出了严峻挑战。首先 ,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6.
蔡春  陈锦 《广东审计》2001,(2):13-17
三、金融风险审计防御系统的构建 金融风险审计防御系统的构建,包括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审计假设、目标、主体、内容、方法、报告等一系列问题。 (一)审计假设、目标、主体与方法 1.审计假设 审计的基本假设有五项,即:(1)责任关系假设,(2)正当怀疑假设,(3)可确认假设,(4)独立性假设,(5)有效性假设。这五项假设代表了决定审计事物生存、发展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前提与条件,反映了审计最本质的东西。但我们认为,金融风险审计防御系统的构建至少还应确定以下三项假设: ①不可信的会计账目可以掩饰金融风险。这是…  相似文献   

7.
对审计假设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审计学界广泛认可的成果,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者们均运用对假设的不同理解解释审计假设。审计是一种实践活动,审计假设的涵义应当以“假设是人们实践活动前提”的理解来界定。审计假设的作用在于引导和约束审计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审计假设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现有审计假设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构审计假设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科假设是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基础,是构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就审计理论体系而言,审计假设处于审计理论体系的第一层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假设的构建见解,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回顾、对比了国内外学者对构建审计假设体系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审计的现实发展情况,分析评价了我国审计假设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审计假设是以审计环境为基础,审计假设是对审计环境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本文阐述几种国内审计假设。  相似文献   

11.
审计假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计假设的涵义及其特征 在国内外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中,审计假设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到底什么是审计假设,它应该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目前尚无定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审计假设所下的定义为:“基本假设采源于政治、经济环境和工商企业的思想习惯,虽然这些基本假定为数不多,但它门却是原则的依据。”这个定义揭示了审计假设不是人们主观的臆测,而是从审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诊断,但这个定义  相似文献   

12.
瑞典国家审计机构开展效益审计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效益审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而我国审计机关目前仍主要是以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主,很少开展效益审计,同时现有的审计体制制约了效益审计的发展.本文对中瑞效益审计作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如何实行效益审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体系重要组成要素,历来是审计界探讨的重点。迄今为止,审计学界对审计假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提出的这些审计假设比较杂乱,未形成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假设体系。本文试图给审计假设一个较清晰的体系概念,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审计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希望抛砖引玉,能够对审计假设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审计理论研究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理论研究起点的选择正确与否则关系到审计理论结构的严谨性以及它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目前国内有审计职能论、审计假设论、审计目标论、审计环境论、审计本质论,我倾向于审计假设论。我比较赞同一位学提出的四项假设:经济责任关系、客体诚实、公允证实和审计谨慎假设。经济责任关系假设  相似文献   

15.
于静 《财会月刊》2007,(6):63-64
本文从审计假设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现有审计假设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构审计假设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如果没有审计假设,企业审计将陷入目标无法设定、责任无从认定、风险无以界定、随时可能替人代过的尴尬境地。现行国家审计准则其实已蕴含若干审计假设思想。但是,审计人员完成法定职责的同时,还应该在审计假设之外有所作为,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会计信息的打治乱。  相似文献   

17.
方健 《财会月刊》2007,(2):62-63
本文在对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审计假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构建独立审计假设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8.
审计假设对审计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审计实践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审计假设解释了审计存在的理由,指出了审计活动的可行性,对审计责任的界定、内部控制测试具有指导作用,同时还提出了职业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审计假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构建独立审计假设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0.
贾宏 《审计文汇》2007,(5):29-29
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方式有别于传统审计方式的标志,是审计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笔在进行住房公积金审计调查时,按照“强化效益审计,探索一条效益审计路子”的要求,积极尝试从效益审计的角度揭示和反映问题,通过审计实践,笔形成了住房公积金效益审计的几点粗浅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