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政府人力资本对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继而利用我国各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政府人力资本对我国创新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人力资本价值对区域创新起着正向促进作用,政府人力资本规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呈倒U型的变化关系,且政府人力资本对创新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类别差异。进一步加入交互项验证政府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路径和条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优化和政府效率的提升,会促进政府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作用的发挥;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是制约政府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重要条件。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政府人力资本规模,提升政府人力资本价值,完善政府人力资本管理机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人力资本、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VECM动态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和政府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政府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该研究表明我国应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研资本的投入,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外部效应,人力资本能够获得比物质资本更多的回报。本文根据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河北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河北省经济仍属于物质资本驱动型的结论,河北省需要提升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水平,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3~2013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2)融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同样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TFP的提升;(3)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4)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替代作用明显,中小城市的替代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罗勇  高爽 《工业技术经济》1900,38(12):41-50
本文将制造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引入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衡量标准, 基于2004~ 2017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模型, 进一步将地区分为东、 中、 西3个区域, 研究了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 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有抑制作用, 对中、 西部区域产业升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 2003~2017 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房价、 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 房价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互的正向作用, 且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强; 房价对人力资本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 反过来,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房价有正向影响, 但该影响仅在东部地区显著; 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而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推动作用, 但是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 此外, 中西部地区政府支出增加有助于推动人力资本结构优化, 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发明家高管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发明家高管团队的创新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整理分析2008~2020年A股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的研发经历数据,深入探究了高管团队研发经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中有发明家高管以及发明家高管的人数占比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和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得知,这种促进作用在小规模与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发明家高管团队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研究结论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角度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全国29个省区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与居民富裕程度的关系。分析后发现,通过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纳入到解释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差异的分析框架后,可以改进传统相关研究中人力资本被低估的状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与我国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中的民营企业家丰度对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有重要影响,用财富存量指标作为对可支配收入这一流量指标的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区际企业家流动对地区居民富裕程度估计的误差,增强这一研究的现实解释力。在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丰度相对国有和外资企业家人力资本丰度更高的地区,居民的实际富裕程度也更高。因此,落后地区要提升居民的富裕程度,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需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尤其要关注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培育,并努力提升开放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我国农药出口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系统分析了农药出口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变动,并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份额、市场渗透率及贸易竞争指数等评价了我国农药出口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农药出口竞争优势很强,且提升速度较快。比较来看,农药出口的比较优势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加入WTO后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来表示人力资本的结构。利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区域的数据,依次对每一年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不同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2009年之前,高中学历人力资本是模型中解释度较好的人力资本。从2009年开始,对经济增长起明显促进作用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力资本。在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人力资本动力的同时,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降低。对2009年之后的数据进行Malmquist指数测算,发现部分省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不同省级区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人力资本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以非均衡条件为背罱,在对比分析“比较优势”和“逆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应按照中国(以辽宁省为例)具体的资源禀赋条件,产品、市场结构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和振兴传统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通过对技术引进和技术自主创新经验的分析总结,文章得出了以技术自主创新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体系为依托,创建出多元技术进步方式和扩散途径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基于中国的实践,提出新兴经济大国中间产品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与路径,即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获取发达经济体中低端中间产品外包,通过国内生产体系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引致国内中间产品的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进而引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以及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知识溢出与研发合作。上述机制共同推动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持续攀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对间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有一定的负向效应,但随着中间产品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负向效应明显下降;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和本土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正向影响增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尤其是促进创新、知识和科技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国内创新体系效率;扩大高技能劳动力教育供给与国际研发合作;提高国内中间产品R&D投入强度,逐步降低对G5发达经济体中间产品的依赖,释放国内巨大市场规模的效应,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存在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以及增长乏力的典型事实,是造成中国宏观层面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微观层面的经验结果表明:资本报酬提升的挤压、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以及外资进入,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抑制效应的重要因素。而且,劳动力的地区流动也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负面效应。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劳动报酬比重更低,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重要因素。相反,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地区劳动者保护程度的强化,以及员工工资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起到正面促进作用。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和年龄与企业劳动报酬比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成长会朝着有利于劳动者利益的方向发展。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也从各个方面验证了以上结论。我们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从微观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所面临劳动报酬比重降低问题的成因,尤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数理建模、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LZFTR(政府资金投入)与CJP(初级品)的相关系数r=-0.964,LZFTR与ZCP(工业制成品)的相关系数r=0.982(P<0.01)。表明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初级品出口比重,增加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与优化;(2)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系数值均为正,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研究发展补贴每增加100%,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结构就会优化0.0042,说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的外贸易结构变化有正向促进作用;(3)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各高技术制造行业贸易结构的影响不尽相同,其对医药制造业及各小类行业对外贸易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对仪器仪表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医疗设备与器械制造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推动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战略性贸易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102个主要国家的SITC五位码贸易数据计算了我国2001—2009年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复杂度(ESI),以此衡量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实证检验了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全球生产网络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资本密集度和高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可以显著提高价值链地位,但经济自由度、研发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与以零部件贸易为主的行业相比,全球生产网络对价值链提升的积极影响在以半成品贸易为主的行业中更为显著;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全球生产网络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地位,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这一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厘清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及边界,进而拓展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双重价值链嵌入下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在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及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基础上,就中国省级区域双重价值链嵌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国内价值链,中国大部分省级区域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更深,且2007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价值链攀升势头;②沿海地区在双重价值链中更多扮演“加工制造者”角色,内陆地区则是更多扮演“原材料、初级产品供给者”角色;③“入世”以来,中国制造部门全球价值链位置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国内价值链分工和资源整合是推动中国制造部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④市场整合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企业成长效应是国内专业化分工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快中国产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升级,应更加重视国内资源整合,协调区域专业化分工;更加重视高级要素培育,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更加重视本土关联,提升国内配套能力。  相似文献   

17.
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中国"对内改革"渐进性诱发的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独特约束。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利用1999—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结论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要素价格存在严重负向扭曲并有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外资、港澳台资和私营企业扭曲程度最高;总体上看,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离不开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中国企业将国内"生产要素应得"通过低价出口形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同时,更应注意贸易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产品空间视角下,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从国际贸易领域移植到国内区域层面,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1年145类制造业3位码细分行业数据和2012~2014年147类制造业3位码细分行业数据,构造中国制造业产品空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obit模型检验产品密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并以江浙沪为例,对制造业结构转换目标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国内区域层面,产品密度在产业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产业创新和阻止产业衰退的双重作用。在产业结构转换中,需要遵循此规律,选择合适的转换目标,避免结构转换中的断档停滞。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一般均衡及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制造组装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内生分工模型来探索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逻辑"。研究表明:促进制造组装环节与品牌营销环节空间分离的主要动力有两个:一是发挥各个区域的外生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整条价值链的生产效率;二是充分利用各个区域的专业化经济,尽量降低整条价值链的固定学习成本。而要实现制造组装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的空间分离,需要制造产品以及品牌服务的区域间交易效率提高到一定的临界值,其中,品牌服务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方面的"正反馈效应"对上述两个环节空间分离的实现起着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模型衍生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事关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区域效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生显著性变化;社会投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投入有显著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内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较低是制约我国东部沿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