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信箱     
《英才》2010,(11)
敢于超越沃尔玛也许,当年意气风发的黄光裕集中了人们太多的视线,所以,当张近东用两年时间赶超了国美,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尽管外界总是把苏宁与国美这两家放在一起比较,但即使没有赶超国美,张近东也并不认为苏宁与国美相似。  相似文献   

2.
姜继玲 《新前程》2006,(11):36-39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是并购永乐后的“巨无霸”国美和苏宁全面交锋的第一时刻。黄光裕领导下的国美一如既往举着价格战的大旗,而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却没有继续使用“跟踪对手降价”来应战,而是用所谓的“价值战”来避对手锋芒。  相似文献   

3.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6,(16):20-20
面对“美乐”合并以及国美董事长黄光裕的一再挑衅,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保持沉默。自从收购永乐后,黄光裕与永乐董事长陈晓就俨然成了“好兄弟”,而无时无刻不缠绕着这对好兄弟的张近东随即成了两人的常用“题材”。合并消息发布当天,黄光裕称,新国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苏宁张近东的2007年是虎头蛇尾的话,那么,作为国美董事局主席的黄光裕,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可以用“一锤定音”来形容。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还是“三张”并驰(三联的张继升、苏宁的张近东、国美的张裕民),张继升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今天,这个排序完全颠倒了过来——一直潜伏的黄光裕浮出水面,取代了其妹夫张裕民。  相似文献   

6.
张近东和他的苏宁终于全面的成为行业老大。最简单的一个衡量标准是从上市公司的营业额来考量,苏宁电器在2009年超过国美电器,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而在“胡润百富榜”子榜之一的《2009胡润零售富豪榜》中,张近东终于和老对手黄光裕互换座次,以235亿财富重回首富宝座,身陷囹圄的黄光裕则退居次席,财富缩水为140亿。  相似文献   

7.
2004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人们还是把最美丽的鲜花,最响亮的掌声献给了家电零售业。准确地说,是献给了黄光裕、张近东们。6月,国美香港上市;7月,苏宁深圳上市;10月,黄光裕摘取胡润百富榜首富桂冠;11月,黄光裕、张近东被评为中国营销十大风云人物;当月,黄光裕对话央视。  相似文献   

8.
“宿敌”国美与苏宁,在中国家电连锁这一棋盘上,不仅需要落子圈地般的竞争,还要形成攘外安内的“共活”;对于黄光裕与张近东而言,他们制订的行业规则,或许还要他们自己改写图Phototex  相似文献   

9.
黄光裕栽了,苏宁的机会来了! 一是国美管理层疲于应付“黄光裕被拘”事件,难于集中精力应对年关之战;二是老板出事,国美品牌受损,微妙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取舍;三是近两三年,苏宁的运营效率和偿债能力都略高国美一筹,现金流充足,必将更受供应商的优先支持;四是前期国美在行业高峰期扩张过于激进,  相似文献   

10.
陈培婵 《英才》2009,(6):48-51
当国美还在疲于应付“黄光裕”带来的余震,张近东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棋局了。  相似文献   

11.
苏宁抄底     
2008年,苏宁意外收获了一个“大礼包”。 年末,苏宁的头号劲敌国美掌门人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突然被北京警方拘押。如今,黄光裕一案的真相仍扑朔迷离,但国美因此所受到的影响却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我跟国美光裕讲,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你!"——针对国美收购大中电器后将限制苏宁发展的说法,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回应:"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也不一定大于二。从公开的数据看,靠吃兴奋剂比赛是没有用的,只有内功才能赢。我们讲三年领跑,是全面领跑。"  相似文献   

13.
苏宁反转这事跟黄光裕出事的时间点如此叠合,让张近东有些郁闷。他对《中国企业家》说,"好像别人跌跤了,我们才跑第一"  相似文献   

14.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09,(2):28-28
“一群人在跑步,忽然其中一人(苏宁)有了自行车,速度加快;不久,跟随者也有了自行车,可那人忽然又有了汽车;等跟随者有了汽车后,那人忽然到了机场,登上飞机,连影子都不见了。” ——黄光裕被拘捕后,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有了更大的话语权,1月7日在苏宁电器2009年迎春答谢酒会上,张近东甚至说,苏宁担心跑步时没有标杆,对手只有自己  相似文献   

15.
家电连锁商业巨头苏宁电器的转型之路.以“张近东的再次创业”这一高度拉开,不仅令竞争对手国美电器“措手不及”,还让众多上游家电供应商看到了苏宁谋求模式转型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强弱的逻辑     
“在中国,我永远没有竞争对手。”13黄光裕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如果说2006年的施正荣是“时势造英雄”的话,那么,2006年的黄光裕则是一番“英雄造时势”式的巨大变革。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通过香港的上市公司宣布:将对位列国内家电连锁第三位的永乐电器实施收购。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黄光裕的举动无疑引起了业内的恐慌。国美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苏宁大骂永乐是叛徒,表示三强鼎立到两权争霸,会使得整个家电流通行业因为竞争和争夺而更加激烈,使得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整个家电连锁行业的发展。话语虽激,苏宁的恐慌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以持有苏宁电器股权市值270.39亿元排名“2009年A股自然人股东持股市值榜”第一位,连续5年蝉联该榜单榜首。这一消息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从人均持股市值来看,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143.08亿元,张近东个人持股的市值几乎为A股公司平均市值的两倍,超过半数的A股公司市值都不敌张近东的个人持股市值。在黄光裕倒下后,张近东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丝孤独求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失手”大中,有不少人为苏宁捏着一把汗。 2007年12月12日,酝酿已久、志在必得的苏宁突然宣布退出对大中电器的收购。随后“死敌”国美突然切入,出价36亿闪电拿下大中。截至2007年12月底,携永乐、大中南北之力的国美,店面数已骤然达到1100家,而苏宁才不过620家。二者在门店规模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众所周知,中国家电连锁业早已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毛利来自开店带来的进场费、通道费、销售返利,以及供应商给予的账期。门店数的优势,显然意味着更多的返利和更长的账期,甚至可以左右市场价格。 苏宁还有什么可以和国美较量? 就在人们纷纷预言“大中事件”将成为苏宁滑铁卢时,苏宁董事长张近东选择《中外管理》首度对外表态:得大中者未必得天下!并高调透露了“超越国美”成为“行业第一”的雄心:“苏宁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一年以后就能见分晓!北京只是局部,而我们在全局上已经形成了优势!三年内,苏宁将全面‘领跑行业’,不仅是企业规模上的领先,而且是在品牌、网络、规模、效益、管理、后台、服务、工商关系等领域内的全方位领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2007,(23):94-95
温和内敛,锋芒不外露,这是张近东留给外界的印象。当大中、永乐、国美、五星、百思买都在轰轰烈烈地搞并购,惟独作为行业"老二"的苏宁电器(002024.SZ),却悄无声息。张近东似乎并不着急。"苏宁会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计划,大可不必因为对手而改变自己。"要知道,苏宁一向没有搞并购的习惯,一直坚持自我扩张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截至2007年第  相似文献   

20.
国美收购永乐于7月25日尘埃落定,但此事件引发的余震却一波接着一波至今仍未平息。国美黄光裕通过媒体“喊话”,称接下来要兼并苏宁,苏宁则针锋相对。唾沫星对口水谁也不愿落下风。下一轮更为巨大的收购案能否实现,人们正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