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频繁往返运送货物的车辆,由于动力与恒温制冷的燃油消耗及其尾气排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而且给城市环境带来污染。冷链物流路径优化是冷链物流企业不可忽视的现实课题。文章基于城市发展理念,以碳排放为约束条件,构建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模型,并根据配送运输网络模型求解的复杂性,使用遗传算法得出优化模型的最优解,以期为企业物流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冷链物流企业减少碳排放、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间数将不确定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化为确定数,对区间型多式联运路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碳排放量纳入考虑范围,构建以运输时间为约束条件,运输成本和碳排放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采用CPELX软件求解该模型,通过算例可知模型和算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快递量剧增,使得传统配送模式配送时间、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为了提高高校快递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智能快递柜成为首选。结合智能快递柜特点、高校环境和师生购物喜好分析选址影响因素,构建考虑企业总成本和师生满意度的双层规划选址模型。运用主要目标法简化求解,将双目标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以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在高校推广智能快递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以目前电商企业自营物流为背景,在经典运输问题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限制和车辆容量限制,构建了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本文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运用模糊排序指标对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处理,构建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对企业自营物流条件的配送路径进行优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糊排序指标用于解决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给在风险和碳排放不同程度影响下多式联运决策者提供较优的联运选择方案,分别从运输和中转两个角度分析构建联运过程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测算风险发生概率,进而定量分析得到风险成本。考虑双碳目标下多式联运碳排放条件,将多式联运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内化为碳税成本。以此为基础,构建最小化物流成本、风险成本和碳税成本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考虑到联运决策者差异化需求,确定相应目标因素的不同敏感程度和时间约束,设计混合算法进行求解。案例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决策者差异化需求灵活调整模型敏感度大小,为多式联运决策者提供较优的联运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视角,在保证配送质量最高的情况下,将配送成本最低作为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针对此类NP问题,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在Matlab2015环境下设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行解能够快速收敛到帕累托最优,同时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物流配送距离,提高城市物流的配送效率,文章提出以配送路线最小化为目标,分别建立考虑配送车辆容量和时间窗约束下的两种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采用Lingo软件快速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优势,引用实例分析,最终求得不同模型下的配送选址最优解。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成品油配送路径优化问题为背景,研究了以工作量均衡为主要目标的成品油配送路径优化问题(Refined Oil Distribution Route Optimization Problem)。在考虑车辆容载量、加油站允许卸油时间窗、加油站服务时间、加油站需求量等约束的前提下,将各个车辆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均衡作为主要目标,建立了以车辆的最大工作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成品油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整数规划模型,编写了求解模型的Lingo程序。文章进一步用随机生成的方式,产生了10个加油站的计算实例,利用Lingo软件求出了局部最优解。通过Lingo软件求得的局部最优解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文章的研究结果为调度部门制订成品油配送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确定旅游线路的前提下,考虑对旅游线路的车辆配送问题。主要利用随机理论,讨论了含有不确定变量的旅游线路车辆配送问题。建立了含随机变量的单目标规划模型,包含了期望值模型和乐观值机会约束模型,在求解含随机变量的旅游线路车辆配送问题中,使用了随机模拟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计算的实例,以保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我国碳排放市场建设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能源价格、气候环境、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工业发展水平等多种影响因素后,引入LSTM算法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进行多因素预测,并将实证结果与单因素预测相对照,实证结果发现:多因素预测比单一因素预测更加精准,能够有效地预测未来短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趋势与波动,为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价格信号功能,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陈蕊  陈显荣  金璟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2):183-187+20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减少农业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西部地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业系统的碳排放量测算,利用泰尔指数探究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存在非均衡性,农业生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匹配程度有强化趋势,农业生产活动碳排放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再逐步减少的态势,农业生产与降低农业碳排放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基于此,要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在农耕地集中区域,建立绿色生产的标准化农业区域及规模化生产的标准体系;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秦艳 《商业时代》2012,(14):127-128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之中,产业低碳化将成为发展经济和减少碳排放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产业低碳化不仅仅局限于发展低碳技术,还应在考虑转型成本的基础上,从宏观政策、发展阶段、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建立低碳信息扩散平台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促进产业低碳化转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闫洪林 《中国市场》2007,(36):104-105
文中根据物流配送网络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对物流配送网络的目标决策、约束条件、绩效测度,配送网络中Excel优化模型进行了探讨,并对常见的单源有多条线路可以选择的单个用户配送需求问题构建了最短路配送网络模型,然后应用Excel建模并对最短路问题给出了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4.
层次分析法在配送中心数量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多配送中心的选址及建设次序为研究目标,在综合考虑诸多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以配送中心综合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配送中心增加为条件,动态地优化配送中心的建设顺序,为企业配送系统规划提供了一种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物资配送是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安排电网物资配送时除了要考虑物资特性之外,还需要针对物资储备模式对物资配送进行恰当的管理。考虑电网物资的储备和配送现状并结合内部联合储备模式构建电网物资配送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来说明模型的可行性,旨在解决在内部联合储备模式下的电网物资配送调度问题,实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BtoC电子商务便利店配送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阶段BtoC电子商务网站商品的购买以普通消费者为主,其消费具有顾客数量多、个体消费品种多、居住位置分散的特点,由此决定了BtoC电子商务配送呈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难以单独考虑配送的经济规模,配送成本较高。本文通过对BtoC电子商务配送及便利店发展现状的分析,试图找出中国现阶段两者结合的可行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广西南宁市A便利店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混合整数规划法,在物流选址理论基础上构建选址模型,得出更为适合A便利店有限公司实际情况的仓库选址。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A便利店公司有限公司的配送效率,建立合理的物流网络,以便减少配送费用,提高对各门店的供货服务,最终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综合考虑配送时效性要求和逆向物流,建立了针对城市多级配送中心的布局优化模型,并设计了运用GIS空间数据和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7-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析绿色信贷政策与碳排放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减少碳排放,技术进步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在绿色信贷抑制碳排放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从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加强环境规制,引领技术进步,合理利用外资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大力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证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我国碳排放量需进行合理控制。基于总量控制的省域碳排放目标设定是我国碳减排的实现途径之一。本文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省域碳排放总量设定的影响,首先,基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构建碳排放额度分配指标体系。其次,依据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强度、经济总量计算得出2030年全国碳配额总量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法与OWA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总量进行设定。最后,基于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30年各省份碳排放配额均相对提升,但提升幅度因经济、产业、能源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各省区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双碳”目标下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配额分配方案;进行碳排放配额分配时,设定目标要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