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密难题"即亚当·斯密在其两部著作中提到的关于人性中"利己"与"利他"的不同观点而引发的经济学界的争论。斯密认为"经济人"是自私自利的,都在理性的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道德人"则是除了自利的一面外,还有利他的一面。"经济人"在利己的同时也会增进社会福利,因此,"经济人"与"道德人"在社会层面的基本行为逻辑是相统一的,而二者的最终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且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自由观是在对资产阶级"经济人"概念深刻批判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来的,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是相对自由、快乐、幸福的。但当代"经济人"的发展正面临人的真正独立性丧失、政治意识弱化、道德意识淡漠、生态理念缺乏。马克思自由观指明了科学的实践道路,即生产力高度发展,劳动是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现"经济人"和"政治人"、"道德人"、"生态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商》2015,(50)
《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之一,我在这里借用海德格尔《林中路》这个名字,其实是有一定寓意的——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而我将在此谈论一些自己对"道德"这个问题的拙见,谈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归宿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的。毋庸讳言,"道德"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是被我们不经意提起,甚至就是常挂嘴边的习惯用语。评论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会说道:"某某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某某行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但是何为道德?我们在说一件事情或者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好坏的时候我们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回归概念本身,抽丝剥茧、一层层揭开"道德"最原初、最基始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毛晓秋 《21世纪商业评论》2007,(12):118-118,120
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士魂商才"的概念,主张一个商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干与务实。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的"经济人"是自利的,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为目标,而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则认为人必须具备同情心,要关心别人的利益,是利他的,"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一个"斯密难题"。文章认为经济学分析的人是生活在具体时代中的,分析人是不能够脱离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且人的本性也是由具体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是内生性的,是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行行为决策的动机会由利己主义向利他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6.
传统主流经济学对税收征纳成本的分析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石,这种假设揭示了市场利益原则,把道德、情感等因素排斥于经济动机分析之外,使"经济人"成为纯理性的人,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现实经济活动中,税收交易主体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基于示范人-模仿人模型对征纳双方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史宜 《商》2012,(20):111-111
"见危不救"当前颇受社会关注,对其行为能否入罪也极具争议。本文从刑法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见危不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法与道德的关系等相关理论的分析,阐释我国目前将"见危不救"行为入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新区域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财经论丛》2005,(6):54-60
二战之后的区域主义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区域主义被称为"新区域主义"."新"除了有时间上的意义之外,更指它与"旧"区域主义的差别.与经济全球化并进的新区域主义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在区域合作领域中的积极态度和进取行为表明了研究新区域主义的价值和必要性.为此,本文主要对涉及新区域主义的概念、理论和特征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亮 《中国广告》2013,(2):46-47
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谁还能对它漠然而视?快、准、深,这是对"微"的细微解读,但这还远远不够。广告和传媒是一个新事物和新名词层出不穷的行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媒介平台和技术的进化,导致用户与用户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进而导致品牌与用户之间营销传播方式的变化。拿社会化媒体和微营销来说: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行为和习惯,其中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碎片化"的信息消费、"参与式"的自媒体形式和"短平快"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些企业出现了违反营销道德标准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对营销道德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本文针对营销环境中出现的公众日益重视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一变化,阐述了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公众规范企业营销行为的用户至上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运动,提出营销道德影响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关键是把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
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论与道德"爬坡"论一直相争不断,两大阵营也各有各自的理由。市场经济有利也有弊,那么到底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市场经济有其道德合理性,同时它也确实给道德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充分把握道德的评价标准,而不能片面的下判断。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要正确的看待"滑坡"与"爬坡"的问题已不能只靠简单的见闻,而是需要深入的探析潜藏在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过渡时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教育。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与他们的情感诉求没有得到有效应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是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现阶段人们在不经意间剥夺了留守儿童道德成长过程中的榜样教育,道德与行为失控也就可以追溯;由于家长文化素质的不高,自身也有较大的偏差观念,家庭辅导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容乐观,尤其是留守女童。留守儿童基础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涵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教育本身,是各种矛盾和冲突全面客观的表现,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家庭结构和一系列的社会障碍,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正确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胡浩 《商界》2010,(11):58-61
国美股权之争从利益角度而言,本来与大众无关;但是由于极强的代表性,又与所有人有关。商业秩序、公司治理、道德评判、职业生态、法制进化……100个人的眼中,就有100种国美意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乎所有民营企业的进化路障,都在这一次事件中得到集中展现。若干年后,国美股权之争的事件进展与细节,可能会被人逐渐忘却。而我们相信,关于中国企业的又一次思考浪潮,能够从这一刻开启。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消费导刊》2009,(7):159-160
"潜规则"又称行规、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潜规则"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一些流行于某个行业中,通过口耳相传的潜在非法或者不当手段,直接指引人们行为的"规则"。它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增大交易成本、促长违法犯罪、减弱国家执行力。只有通过法律建设、制度建设、道德建设等综合手段方能克服。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4,(4):67-68
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集中体现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在老子看来,大自然中水是最接近"道"的,以水为师是超乎寻常的人伦道德,会达到"上善"的效果。分清楚是非善恶,修身养性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而《老子》(即《道德经》)中提出了"信"、"慈"、"勤"、"俭"、"知"、"行"、"谦"、"朴"、"厚"等一系列的关于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概念,很显然《老子》也是一部经典的伦理学著作,老子借谈自然之"道"而指引人伦之理,其伦理思想匠心独运、造诣笃深,本文将围绕"上善若水"这一核心观念来重新梳理和解析老子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打工皇帝"唐骏等名人简历造假行为的曝光,简历造假这种非伦理行为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从行为伦理的角度探讨个人简历造假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了他人简历造假行为、伦理严重程度以及马基雅维利主义与个人简历造假行为的关系,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提出道德同一性是其中的中介变量。此外,还探讨了两个文化价值观变量——集体主义和短期导向所扮演的调节作用。据此理论模型,提出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贺欣浩 《中国广告》2003,(4):126-127
不是每个人,确切地说是广告人,都拥有这项才能。我本人,则是"单一概念广告"最忠实的卫道士之一。从开始到最后,我的这则短文也将始终恪守"单一"的准则:只谈论"单一概念广告",没其他。简单地说,"单一概念广告"就是一次广告接触中只传达唯一的一个概念。与此相反,"非单一概念广告"就是在进行一次广告接触的时候,妄图将所有的概念一下子塞进对方的脑子。  相似文献   

18.
一些企业出现了违反营销道德标准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对营销道德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本文针对营销环境中出现的公众日益重视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一变化,阐述了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公众规范企业营销行为的用户至上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运动,提出营销道德影响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关键是把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8)
自由与理性是构架康德哲学的根本性概念;自由是前提,同时也是落脚点;自由问题既显得必要,同时又把它作为先验范畴化为本体界亦具有不可知性;在以自由为前提下,康德认为理性的自然人必然能够在认识论领域为自然界立法,同时在道德领地一般理性存在者必定出于义务、遵循道德法则进而自我立法。康德伦理学以"自由意志"为前提,意在建立适于一切人类理性的、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同时对自由的问题保留,使得"上帝存有"与灵魂不朽"理想得以成立,为"至善"理念找到了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焦点是公司治理结构,而忽视对这一问题的主体--"人"的道德性研究;加之对制度范畴以及决定行为选择的个人期许内容理解上的局限,它们共同构成了当前公司治理研究陷入困境的原因所在.由于道德约束作用的发挥需要从自我约束与外在压力共同进行,本文通过重构"人"的行为决策模型,对其行为类型进行划分,指出当前公司治理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