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与支付意愿是了解森林碳汇需求的基础。在对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区为范围,随机抽取320位公众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319份,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森林生态功能有一定认知水平,但不够深入和成熟。公众对购买森林碳汇服务的意识基础较好,但缺乏有效引导。主观因素、外界条件与购买渠道三方面都使公众在支付行动上面临障碍。同时,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公众购买森林碳汇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森林固碳是否应得到补偿"、"个人是否有必要减排"和"年龄"等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公民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和支付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有林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复杂性,以及公共服务产品的复杂性,国有林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不是一个孤立的博弈,而是多种供给主体之间进行的多种类型的博弈.文章以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制度下的单中心治理结构为视角,立足国有林区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对传统制度下国有林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博弈结构和利益关系分析,指出传统制度下国有林区公共服务决策体系基于权力结构,不考虑国有林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自上而下,以政府意愿为导向并迎合政府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模拟现实中各方的行动策略和得益,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下生态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均衡结果,以验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否安排有效,进而探讨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改革和完善国有林区现行的林权制度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林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现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避免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的思路和方法,保障林权所有者的收益权,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以此推动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针对赤水河流域生态退化的问题,文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研赤水河流域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受益者的需求;结合支付意愿法,确定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在充分征求流域上下游政府部门、其他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方与服务受益方的需求和意见后,进一步完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出通过赤水河流域水基金信托来实现生态补偿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国外生态环境补偿财税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森林生态补偿,生产生态正效应的经济主体是明确的,但受益对象是不确定的,主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生产者予以补助。二是流域生态补偿,包括水资源补偿和水污染补偿,提供生态正效应的地方是明确的,受益地也是确定的,主要采取地方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由受益者对提供者予以补助。三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生产生态负效应的经济主体是明确的,但受害对象是不确定的,主要采取向生产者征收资源环境税收和收费形式予以惩罚。可借鉴国外经验,从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多元化筹措水流域生态补偿基金、优化生态税收体系以治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理顺各级政府生态补偿关系等方面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补偿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7.
姜钰  韩微 《经济师》2012,7(2):54+56
国有林区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森林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施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是其必然选择。文章对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构成和特征,进而提出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媛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04-105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增强林地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东部国有林区的重要天然屏障之一,是森林资源型地区。鉴于此,从森林资源质量、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等方面对该林区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林区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过量采伐,导致东北许多林区森林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施彻底的产业转型,恢复林区的生态功能,促进资源枯竭型林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林区在实施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国家及当地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文章以伊春市国有林区为例,对东北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影响林区产业转型制度障碍,提出了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不同于一般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它的主要受益者、使用者、欣赏者是普通公众,但目前的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评估一般直接借鉴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专家评估方法和体系,忽视了公众参与评估的环节。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公众咨询法、频度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中的公众重要度进行了跨地域、超大样本的探索研究,并针对城市绿地植物的负面效应评估进行了实证应用探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林权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国有林权的特点,对该地区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该地区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安排合理的林权制度提供政策建议,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使林权制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实现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利于林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态势分析法剖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所面对的外部机遇与威胁,结合黑龙江省省情和森工国有林区林情,提出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开展碳汇项目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森林碳汇的研究及管理工作;优化树种结构;强化林地管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13.
森林分类经营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功能的不同,将森林、林木和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运营规律进行经营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就是在生态公益林区,通过资金的投入和经营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尽快回到地带性植被,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商品林区,通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缩短森林培育周期,大量生产木材。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水环境治理仅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需要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作为主要受益者的农户的积极参与。为探讨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及其程度,应用条件价值法调查了江苏省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较高,有73.64%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环境现状评价、非农收入比重、对政府的信任度、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年龄,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着力改善政府形象,加强宣传教育,并创新投入机制和明确支付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以公众权益为视角,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分别从未引入约束机制的公众生态权益模糊情形以及引入约束机制的生态权益明确情形,建立跨区域生态规制演化博弈模型,剖析不同情形相邻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结果表明,明确公众生态权益,引入强制约束机制后,原有博弈结构被改变,长期内,有利于规避跨区域环境规制的"囚徒困境"。进一步探析博弈参数发现,反馈机制、责惩措施、行为效果感知、行为成本等要素均能改变鞍点位置,推进博弈稳定策略向博弈方严格落实国家生态规制方向演进。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制定跨区域生态规制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于翠芳  石春红 《经济师》2013,(10):171-172
国有林场是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益作用的实体,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木材及种类繁多的林产品,并保证森林生态效益得以实现。林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自身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和谐而持续的发展。林业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对国有林区乃至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文章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国有林场综合效益指标,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国有林场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公众权益为视角,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分别从未引入约束机制的公众生态权益模糊情形以及引入约束机制的生态权益明确情形,建立跨区域生态规制演化博弈模型,剖析不同情形相邻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结果表明,明确公众生态权益,引入强制约束机制后,原有博弈结构被改变,长期内,有利于规避跨区域环境规制的“囚徒困境”。进一步探析博弈参数发现,反馈机制、责惩措施、行为效果感知、行为成本等要素均能改变鞍点位置,推进博弈稳定策略向博弈方严格落实国家生态规制方向演进。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制定跨区域生态规制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景区型森林景观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运用调查评价法评估其经济价值。在星子县大排岭瓷土矿区森林景观价值评估中,477个样本的人均支付意愿为66.86元,以白鹿镇人口为基数,计算大排岭矿区森林景观的总价值为1 671 834元。在支付意愿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收入与支付意愿中度相关(r=0.64,p<0.01),职业、学历与支付意愿低度相关(r=0.352&0.367,p<0.01),年龄、性别与支付意愿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人类将更加关注生态与环境问题,而森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其可持续发展将影响整个人类的发展,而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及特征,阐述国有林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迫切性,提出了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有效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CVM意愿调查法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调查,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游客支付意愿(WTP)的因素,并运用相关分析影响支付意愿值(WTP值)的因素。结果表明:游客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受性别、来源地、满意度的影响,且呈正向相关;WTP值受职业、月收入、年旅游支出、满意度、环保关注度、生态补偿了解程度的影响;71.9%的游客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平均支付意愿值为50.85元/年,总支付意愿值为1 983.15万元/年;关于补偿方式54.9%的游客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关于资金用途27.96%、28.67%的游客分别支持保护植被、野生动物。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WTP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