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作为中央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问题,受到政府和农户的广泛关注,而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意在评估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政策显著提升了人均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且该政策效果在降水量多的地区样本中更加显著.人均播种面积是土地流转政策影响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角度为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政策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贾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11+116-111,116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产粮大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滑县在提升粮食生产品位方面遇到了制约因素,破解瓶颈需要确保耕地面积稳中有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种植抗病虫害新品种,科技兴粮。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工业化的推进,中部地区为我国粮食安全承担了大量的责任。要确保中部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必须在中部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中使耕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应该顺应当前农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推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土地流转合并。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粮食生产2012年基准平滑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及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农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尽管农地流转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但粮食生产中"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阻碍了该效用的发挥。建议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粮食生产中,实现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近些年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过程中,对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节水灌溉设施开发缓慢、粮食单产受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今后应节约耕地资源、建设生态化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加大粮食生产中生态补贴的政策力度,使吉林省的粮食产业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6.
项目制与粮食生产的外部性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为纲 《开放时代》2015,(2):103-122,5,6
国家通过粮食增产项目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治理主产区粮食生产活动的外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解决农户层面粮食增产的外部性问题。项目制对粮食增产的这样两层外部性进行治理时,涉及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散户、以及散户与大户的三层博弈。博弈的结果是,中央通过项目制的技术理性加强对地方的监控,约束了地方政府安排粮食生产的自主性,以打造"马路工程"来迎接上级对项目的考核验收;地方政府为了应对上级考核,以行政手段推动耕地流转、牺牲散户、发展大户的方式来降低项目实施的治理成本,进而产生粮食增产项目中大户与分散小农户之间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大户粮食生产绩效低下,而需要政府进行全方位的扶持,这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的农业项目和政策资源向大户倾斜。  相似文献   

7.
国内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粮食安全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能够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对粮食安全具有正面作用。但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这主要表现为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非农化"、"非粮化"等现象。要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两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一阶差分模型,从土地转入户的视角考察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补贴改革显著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从内部构成来看,农业补贴改革对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补贴改革通过促进农户扩大土地转入规模、增加农业生产投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改善粮食生产效率。(3)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经营规模大、流动性约束强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对农业补贴改革的反应更为敏感。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农业补贴改革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聂英  夏英 《经济纵横》2016,(4):70-76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这种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研究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影响因素的必要性。在考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粮食产能建设作用及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中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及强度进行分析,并从综合因素贡献度、抗灾能力、农业机械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粮食产能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1)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近年来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不足与建议,这对于加快河南省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自2003年起国家陆续实施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的推行,不仅促使农业更好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增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粮食生产利益补偿财政政策,平衡国家粮食安全与财政对农支出依存关系,文章以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分析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和立足点,进而有效发挥政策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将逐渐放开,包括粮食在内的中国农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由此带来了人们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忧虑。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具有显着规模效益的美国、加拿大的粮食种植者可以提供更优质、更廉价的小麦、稻谷,如果中国的市场放开,这些产品将大量进入,冲击我国的生产体系,势必造成我们对这些国家的进口依赖,如此的话,粮食安全从何谈起。我国着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深教授严瑞珍等人所着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一书,却以理性的阐释,给出了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自给能力的不断提高,需要对农民种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种粮投入、种粮环境等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发现,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农业设备使用率低,农机培训与实际不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土地抛荒状况严重,这些问题影响粮食生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吸引人才投身农业,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4.
张琳琛  王悦  董银果 《经济学家》2022,(11):117-128
本文兼顾考虑全球粮食生产集中化的“效率性”与“安全性”视域,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解析其对粮食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粮食生产集中化对粮食系统可持续性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国家粮食生产适应性以及出口贸易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其粮食系统可持续性,而对于粮食进口贸易规模较大的国家,则会恶化其粮食系统可持续性发展条件;全球粮食生产集中化以及粮食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粮食生产效率、环境效率以及供应安全,但会对国家社会安全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粮食进口贸易有利于改善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国家的粮食系统可持续性,但对于农业资源禀赋较高的国家而言并不友好。上述结论为世界各国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篮子与粮食贸易、实现粮食系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和事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接补贴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粮食直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一政策还处于实施初期,因此,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同时,粮食直补只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政策中的一项措施,要真正达到粮食安全目标,还有赖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李玉明  杨慧 《生产力研究》2012,(8):47-48,53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垦区粮食的生产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文章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1995—2009年影响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因变量,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农业机械化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成灾面积为控制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回归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又提出了提高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的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全国的粮食主产省之一 ,以占全国 4%的耕地面积 ,交售了占全国 1 5 %的粮食。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粮食商品量及玉米出口量均位于前列。长期以来 ,吉林省粮食生产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 ,研究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发展态势对吉林经济的振兴 ,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 ,提出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及粮农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从筑牢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国有粮食企业未来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如何结合我国粮食形势变化和国有粮食企业管理的实际,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方式,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对企业一体化经营发展作战略研究,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协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 ,不少地区盲目缩减粮食种植面积的现象 ,剖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 ,指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粮食安全 ,并提出了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协调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既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要求。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扶持效应和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