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耀彬  卓冲 《财经研究》2021,47(4):64-78
集中连片特困区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绿色发展是中国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绿色发展如何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这可能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政策走向.文章在使用2001?2017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集中连片特困区与非集中连片特困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绿色发展的减贫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选用空气流动系数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词频占比作为减缓绿色发展变量内生性的两个工具变量,在2SLS框架内研究绿色发展对减贫的影响.结果显示:(1)集中连片特困区与非集中连片特困区绿色发展对减贫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曲线特征,但集中连片特困区相比非集中连片特困区而言,其绿色减贫成效更明显且转型效果更显著.(2)绿色发展在集中连片特困区与非集中连片特困区均主要通过知识外溢效应影响减贫,表明绿色引领的教育扶贫能够直接作用于贫困主体,是推动减贫的重要举措.(3)集中连片特困区与非集中连片特困区知识外溢效应均对减贫呈现出边际递减特征,但在集中连片特困区教育扶贫的边际递减幅度更为显著.可见在"后扶贫时期",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并将绿色减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助推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扶贫攻坚任务趋紧形势下,市场化反贫困被认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是否符合实践需要,基于广西和陕西两省(区)连片特困地区419份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拓展的AF方法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1)多维贫困问题在连片特困地区广泛存在,且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较高。不同维度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维度按MPI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参与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基础设施贫困。(2)市场参与维度各环节贫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后环节、产中环节、产前环节。因此,要深入推进市场化减贫战略,通过促进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收入及教育常规扶贫手段等推进反贫困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农村发展系统视角将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为由3个一级子系统和6个二级子系统构成的人工—自然复合开放系统。运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2012—2014年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了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时空演变趋势。结论表明:14片区根据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及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水平整体提高,但区际间发展不平衡;14片区依据其自我发展能力内部二级子系统"短板"可划分六种制约型区域;各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结构一致性差距较大;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呈现出"由西部—东部逐渐上升"的空间分布特征,自我发展能力高分片区呈现向东部和南部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4.
特色专业村寨的形成历程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超 《经济地理》2014,(6):149-154
以武陵山片区境内典型的专业村——保靖县黄金村为样本,采取住户调查、深度访谈和定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金村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影响因素、贫困演变以及专业化发展对贫困演变的影响,发现产业传统、技术突破、政府推动和能人示范是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伴随专业化发展,贫困状况不断减轻,专业化发展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在不同贫困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藉此,对黄金村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亦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专业化发展和扶贫攻坚予以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片区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当今扶贫攻坚的主要战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及贫困类型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关键。从多维贫困指数及发生率角度探讨我国扶贫问题已成为当今国内研究的焦点。在科学、系统设计多维贫困测算指标的基础上,以武陵山片区扶贫重点市(州)为例,构建基于"单维度、多维度识别及贫困加总/分解"多维贫困测算法对研究区域贫困人口进行测算与分析。利用Kriging法对非样本点进行空间插值,从而系统、合理地分析研究区域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农村家庭存在多个维度的贫困,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多维贫困家庭达到了70.9%,重度贫困家庭达到了40.1%;多维贫困指数较高,其中燃料、人均收入、教育年限对贫困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地区各贫困指标差异不同,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怀化及湘西自治州的农村多维贫困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武陵山片区的扶贫开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阐释自组织理论与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自我发展机制基础上,以武陵山片区为例,从区域学习机制、内生增长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等角度,分析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自我发展机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多层次区域学习机制,大力培育区域内生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区域发展主体和要素的协同机制,强化区域发展的外部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机制创新,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倩 《当代经济》2018,(4):20-21,54
精准的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建立扶贫战略大局的重要手段.秦巴连片特困区经过长期的扶贫后,很多地区依然没有脱贫,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及新情况.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解决秦巴连片特困区当前贫困形势的最佳措施.本文针对秦巴连片特困区贫困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的扶贫效益构建了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而其中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的重点区域、片区核心地带、珠江上游极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为一体的黔西南州又无疑为片区精准脱贫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并对片区整体的精准脱贫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协调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近年来黔西南州存在着生态足迹增长迅速、生态赤字呈上升之势、生态利用已超出生态供给、生态适度人口下降迅速、人口与环境协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特征凸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片区的精准脱贫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新的阶段,该州及所属片区应高度重视生态赤字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并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逆转生态赤字,增进生态盈余,以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琳 《时代经贸》2013,(16):108-109
为打开贵州省扶贫工作的新局面,针对贵州省武陵山区、鸟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连片特困区现状和特点,分析得出权利贫困是制约贵州省贫困问题的瓶颈。在加强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包容性增长通过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使增长成果广泛惠及所有民众。该理念对贵州省连片特困区扶贫工作的协调与突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分析湘西州永顺县高坪乡贫困的现状,研究连片特困区的多维贫困,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提出高坪乡多维贫困综合治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研究 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雨婧  唐健雄  麻学锋 《经济地理》2019,39(10):214-222,230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亦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讨了片区旅游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片区内各县域旅游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空间维度上,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高响应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武陵源等县区,低响应区呈"片状"集中分布于区域边界和中部地区,片区的发展重点由东北部向西南部偏移,前期存在显著的集聚性,后期集聚性较弱且不显著,热点区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集中于张家界市,过渡区相对分散于区域边界,冷点区集聚分布于中南部等县区;模式上,武陵源、凤凰、永定、吉首和新宁属于"发达型",新化属于"资本稀缺型",永顺、通道、古丈和城步属于"飞地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环境方向距离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2011—2016年江西省54个贫困县域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特征及其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贫困人口和发生率加速下降,且在片区和非片区、国家贫困县和非国家贫困县、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之间形成明显的区域差异。(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显著正向,且非片区、非国家贫困县或农产品主产区的脱贫效应明显高于片区、国家贫困县或生态功能区。(3)农民人均收入在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中发挥直接和间接作用,以保障粮食安全的直接脱贫为主,通过提高农民收入的间接脱贫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对破解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及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俊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09-110
武陵山片区是中国14个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因此,在相关数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对武陵山片区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贫困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武陵山片区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特征,对武陵山片区的扶贫攻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文章利用2015—2018年云南省福贡县农村多维贫困监测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算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和多维贫困水平的基础上,构建时空关联分析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整体和分区、分维度层面实证分析探测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以云南福贡县为研究区的实证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存在减贫效应,且不同类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在整体层面,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影响下,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减贫效果较为突出,同时其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更为显著,表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以直接效应为主。在分区层面,多维贫困程度较轻的中段地区其教育、公共文化及信息化服务的减贫效果较好,同时存在间接效应能够缓解邻近地区多维贫困的状况。其中,多维贫困程度较深的研究区北段和南段,其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减贫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